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与电子实验教程及计算机仿真(附CD-ROM光盘一张)/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定价:18.00元
售价:12.2元,便宜5.8元,折扣67
作者:卓郑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8-01
ISBN:97871111054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列入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主要总结了在电路和电子技术实验方面长期的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机与控制实验及计算机仿真实验。突出重点和难点,可操作性强。对各相关实验均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给出仿真结果及操作光盘。仿真实验简明易读,实用性强。
本书特色是力求使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相结合,使传统实验和计算机仿真实验相结合,使软件仿真和硬件仿真相结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和其他相近专业的本、专科生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章 电路与电子实验基础知识
1.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1.2 电路与电子测量基本知识及安全用电
1.3 常用电子电路设计的安装调试及常见故障的检查
第二章 电路实验
2.1 电路基础实验
2.2 动态电路实验
2.3 正弦电路实验
2.4 三相交流电路实验
2.5 二端口网络实验
2.6 异步电动机控制实验
2.7 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实验
第三章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3.1 基本放大电路实验
3.2 两级放大电路实验
3.3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实验
3.4 功率放大电路实验
3.5 集成稳压电路实验
3.6 模拟电子技术的计算机仿真实验
第四章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4.1 集成逻辑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实验
4.2 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实验
4.3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
4.4 数字电子技术的计算机仿真实验
第五章 电路与电子实验的计算机仿真
5.1 OrCAD、PSpice9.1简介
5.2 EWB简介
5.3 ISP简介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附带的光盘内容简直是一场灾难,与其说它是教学辅助工具,不如说是一个未完成的草稿集合。首先,光盘的兼容性就是一个问题,我用了几台不同的电脑尝试读取,有几次直接提示文件损坏或者无法识别,让人非常火大。其次,即便能打开,里面的仿真文件也存在大量错误。我尝试运行书中提到的某几个关键的SPICE仿真案例,结果不是报错退出,就是仿真结果与书中描述的数据严重不符。这对于依赖仿真来验证理论的实验来说是致命的。更别提软件的安装过程了,说明文件写得含糊不清,有些必要的运行环境库需要用户自己去网上寻找,浪费了大量时间去调试环境,而不是进行学习。如果说教材的印刷质量是差强人意,那光盘的质量简直是“不负责任”。它非但没有提供有效的仿真辅助,反而成了干扰学习进度的主要因素,我最后不得不放弃使用光盘,转而自己寻找更可靠的第三方仿真软件进行验证。
评分关于语言风格和组织结构方面,这本书的逻辑跳跃性非常强,阅读体验极其不连贯。作者似乎习惯于用一种非常简短、命令式的口吻来陈述复杂的概念,句子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解释,使得读者在从理论过渡到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常常感到迷茫。比如,在讲解完一个定律后,下一小节立刻就给出了一个复杂的实验步骤,中间缺失了将定律应用于具体情境的分析过程。再者,教材的结构安排显得比较混乱,有时理论和实验的顺序是颠倒的,有时同一概念在不同章节中被反复提及,但每次的侧重点又不一样,这严重干扰了知识的系统化吸收。作为一个系统学习的工具,它没有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图,读者很难判断自己当前掌握的知识点在整个电路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我需要不断地在前后章节之间来回翻找,试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这种碎片化的学习体验,对于需要打下坚实基础的工科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和低效。
评分实验设计环节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可以说是这本教程的硬伤。大部分的实验项目都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典案例上,例如搭建一个简单的三极管放大器,或者实现一个简单的555定时器振荡电路。这些实验固然重要,是基础的奠基石,但作为“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它对当前行业发展趋势的反映显得极其滞后。现在电子产品都朝着高度集成化、低功耗、智能化方向发展,我们更需要了解如何使用现代的FPGA、STM32系列微控制器进行嵌入式开发和系统集成,或者学习如何利用Spice等现代仿真工具进行高级建模和优化。这本书里的实验,很多步骤和所需元件在当今的实验室里已经很难见到,甚至有些仿真环节也显得过于基础,缺乏与现代EDA工具的有效结合。如果能增加一些关于传感器接口、数据采集、或者基础的物联网(IoT)模块的实验内容,其教学价值会大大提升,现在的实验内容显得有些“复古”和脱离实际需求。
评分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的把握简直是蜻蜓点水,让人非常抓狂。它似乎是想做一个“大而全”的教程,从最基础的直流电路讲起,一直试图触及到一些相对复杂的数字逻辑和微控制器接口,但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匆匆忙忙地介绍了一下概念,然后就急着让你去做实验。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多核心的物理原理和背后的数学推导几乎是缺失的,完全没有给出足够深入的解释来支撑后面的实验操作。比如讲解运算放大器时,只是给出了几个基本的应用电路,却很少提及开环增益、带宽限制这些影响实际效果的关键参数。我不得不翻阅其他更专业的教科书来填补这些知识空缺,这使得这本书作为“主教材”的地位变得非常尴尬。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的集合,而不是一本能引导你思考和深入理解电学本质的教材。如果只是想动手搭积木,或许可以勉强应付,但对于想真正掌握电路设计与分析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支撑实在太单薄了,让人感觉知识结构很不扎实。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实在是令人担忧。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就发现书页的装订有些松动,翻动时总有一种快要散架的感觉,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翻阅的实验教程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更要命的是,里面的图表,尤其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印得模糊不清,线条的粗细不均,很多关键的电阻、电容符号都快要分辨不出来了。我尝试着对照着书上的图纸去搭建实际电路,结果光是识别那些元件的标识就浪费了我大半时间。再说说字体,有些地方的公式注释小得像蚊子爬过,黑乎乎的一片,根本没法仔细看清那些上下标和特殊符号的含义。电子实验本身就需要极高的精确度,书本作为最基础的参考资料,如果连最基本的清晰度都保证不了,那无疑是给学习者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我真希望出版社在发行前能对质量把控得更严格一些,毕竟我们花钱购买的是知识载体,而不是一本半成品。光盘的内容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是这纸质书的体验,就已经让人有些心寒了,希望软件部分能扳回一城,否则这本教材的价值大打折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