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VHDL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逻辑电路设计(第四版)
定价:45.00元
作者:侯伯亨,刘凯,顾新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606342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原书第三版的简明版,删去了原书中的有关内容和附录A,以便于阅读和使用。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用VHDL语言设计数字系统和数字逻辑电路硬件的方法。工程实例丰富,便于学习和理解,对从事实际电子电路设计人员有较大实用参考价值。
目录
章 数字系统硬件设计概述 1.1 传统的系统硬件设计方法 1.2 利用硬件描述语言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第2章 数字系统的算法描述 2.1 数字系统算法流程图描述 2.1.1 算法流程图的符号及描述方法 2.1.2 算法流程图描述数字系统实例 2.2 状态机及算法状态机图描述 2.2.1 状态机的分类及特点 2.2.2 算法状态机流程图的符号及描述方法 2.2.3 算法状态机图描述实例 2.2.4 算法流程图至状态图的变换方法 2.2.5 状态图至算法状态机图的变换方法 2.2.6 C语言流程图至算法状态机图的变换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第3章 VHDL程序的基本结构 3.1 VHDL设计的基本单元及其构成 3.1.1 实体说明 3.1.2 构造体 3.2 VHDL构造体的子结构描述 3.2.1 BLOCK语句结构描述 3.2.2 PROCESS语句结构描述 3.2.3 SUBPROGRAM语句结构描述 3.3 库、包集合及配置 3.3.1 库 3.3.2 包集合 3.3.3 配置 习题与思考题第4章 VHDL的数据类型与运算操作符 4.1 VHDL的客体及其分类 4.1.1 常数 4.1.2 变量 4.1.3 信号 4.1.4 信号和变量值代入的区别 4.1.5 文件 4.2 VHDL的数据类型 4.2.1 标准的数据类型 4.2.2 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 4.2.3 用户定义的子类型 4.2.4 数据类型的转换 4.2.5 数据类型的限定 4.2.6 IEEE标准“STD_LOGIC”和 “STD_LOGIC VECTOR” 4.3 VHDL的运算操作符 4.3.1 逻辑运算符 4.3.2 算术运算符 4.3.3 关系运算符 4.3.4 并置运算符 习题与思考题第5章 VHDL构造体的描述方式 5.1 构造体的行为描述方式 5.1.1 代入语句 5.1.2 延时语句 5.1.3 多驱动器描述语句 5.1.4 GENERIC语句 5.2 构造体的寄存器传输(RTL)描述方式 5.2.1 RTL描述方式的特点 5.2.2 使用RTL描述方式应注意的问题 5.3 构造体的结构描述方式 5.3.1 构造体结构描述的基本框架 5.3.2 PONENT语句 5.3.3 PONENT_INSTANT语句 习题与思考题第6章 VHDL的主要描述语句 6.1 顺序描述语句 6.1.1 WAIT语句 6.1.2 断言语句 6.1.3 信号代入语句 6.1.4 变量赋值语句 6.1.5 IF语句 6.1.6 CASE语句 6.1.7 LOOP语句 6.1.8 NEXT语句 6.1.9 EXIT语句 6.2 并发描述语句 6.2.1 进程语句 6.2.2 并发信号代入语句 6.2.3 条件信号代入语句 6.2.4 选择信号代入语句 6.2.5 并发过程调用语句 6.2.6 块语句 6.3 其他语句和有关规定的说明 6.3.1 命名规则和注解的标记 6.3.2 ATTRIBUTE(属性)描述与定义语句 6.3.3 GENERATE语句 习题与思考题第7章 数值系统的状态模型 7.1 二态数值系统 7.2 三态数值系统 7.3 四态数值系统 7.4 九态数值系统 7.5 十二态数值系统 7.6 四十六态数值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第8章 基本逻辑电路设计 8.1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8.1.1 简单门电路 8.1.2 编、译码器与选择器 8.1.3 加法器与求补器 8.1.4 三态门与总线缓冲器 8.2 时序电路设计 8.2.1 时钟信号和复位信号 8.2.2 触发器 8.2.3 寄存器 8.2.4 计数器 8.3 存储器 8.3.1 存储器描述中的共性问题 8.3.2 ROM(只读存储器) 8.3.3 RAM(存储器) 8.3.4 FIFO(先进先出堆栈) 习题与思考题第9章 仿真与逻辑综合 9.1 仿真 9.1.1 仿真输入信息的产生 9.1.2 仿真△ 9.1.3 仿真程序模块的书写 9.2 逻辑综合 9.2.1 约束条件 9.2.2 属性描述 9.2.3 2工艺库 9.2.4 逻辑综合的基本步骤 习题与思考题0章 数字系统的实际设计技巧 10.1 数字系统优化的基本方法 10.1.1 相同电路的处理 10.1.2 运算顺序的改变 10.1.3 常数运算的运用 10.1.4 相同运算电路的使用 10.1.5 优化的必要性及其工程实际意义 10.2 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工程实际问题 10.2.1 提高系统工作速度的方法 10.2.2 缩小电路规模和降低功耗的方法 10.2.3 系统误操作的成因及其消除方法 10.2.4.非同步信号的控制方法 10.2.5 典型状态机状态编码的选择 习题与思考题1章 洗衣机洗涤控制电路设计实例 11.1 洗衣机洗涤控制电路的性能要求 11.2 洗衣机洗涤控制电路的结构 11.3 洗衣机洗涤控制电路的算法状态机图描述 11.4 洗衣机洗涤控制电路的VHDL描述 习题与思考题2章 微处理器接口芯片设计实例. 12.1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设计实例 12.1.1 8255的引脚与内部结构 12.1.2 8255的工作方式及其控制字 12.1.3 8255的结构设计 12.1.4 8255芯片的VHDL描述 12.1.5 8255芯片VHDL描述模块的仿真 12.2 SCI串行接口芯片设计实例 12.2.1 SCI的引脚与内部结构 12.2.2 串行数据传送的格式与同步控制机构 12.2.3 SCI芯片的VHDL描述 12.2.4 SCI芯片VHDL描述模块的仿真 12.3 键盘接口芯片KBC设计实例 12.3.1 KBC的引脚与内部结构 12.3.2 同步控制机构和查表变换 12.3.3 KBC芯片的VHDL描述 12.3.4 KBC芯片VHDL描述模块的仿真 习题与思考题3章 VHDL 93版和87版的主要区别 13.1 VHDL93版的特点 13.2 87版到93版的移植问题附录A VHDL文法介绍附录B 属性说明附录C VHDL标准包集合文件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个版本的《VHDL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尤其是在讲解复杂系统级设计时,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细腻。我记得之前读过一些教材,它们往往在理论介绍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明显的鸿沟,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VHDL语法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利用这种语言来高效地描述和综合现代的数字电路结构。例如,在同步时序逻辑的设计章节,书中的案例分析详实到位,从RTL级别的描述到最终的门级网表映射,每一步的逻辑推导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我理解高层次综合(HLS)的底层原理大有裨益。此外,对于那些初学者来说,书中提供的分步指导和调试技巧也极具价值,它教会我们如何从宏观架构出发,逐步细化到具体的逻辑单元,而不是一开始就被各种复杂的语法细节所淹没。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抽象的硬件设计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和可操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设计流程时,那种强调验证和约束设置的严谨态度,这在实际工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说实话,我带着一些挑剔的眼光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因为市面上的教材往往在新版本中仅仅是修补一些小错误,而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升级。然而,这本书第四版给我的感觉是进行了彻底的现代化重构,特别是在对并行处理和流水线设计理念的阐述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者巧妙地将现代处理器设计中的一些核心思想,比如分支预测和指令预取单元的简化模型,映射到了VHDL的模块级描述中,这为我理解高性能计算硬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没有直接去教一个完整的CPU设计,但它提供的那些构建复杂并行数据通路和控制逻辑的“积木块”,其质量和设计思想远超一般教材。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那些原本只存在于FPGA厂商官方文档和高级研讨会中的“最佳实践”,提炼并融入到了易于理解的教材框架之中,使得知识的获取门槛大大降低,非常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章节组织结构非常流畅,阅读体验极佳,简直是为自学和进阶提升量身定做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每章末尾设置的“深入探讨”或“常见陷阱”环节。这些内容往往不是考试的重点,却是在真实项目中最容易失误的地方。例如,关于如何避免在综合工具中产生不必要的锁存器(Latches)的讲解,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if/else的正确写法,而是结合了仿真波形图,直观地展示了锁存器在不同输入组合下的“记忆”行为,这种视觉化的解释瞬间打消了我长期以来对锁存器产生的模糊概念。此外,书中对工具链的认识,例如如何理解综合器和布局布线器对不同VHDL结构的处理差异,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完整的“代码到芯片”的认知闭环。这使得我不再盲目依赖EDA工具的默认设置,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影响最终的物理实现结果。
评分我必须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种久违的学习乐趣,这主要归功于其在案例选取和图示表达上的独到匠心。许多技术书籍往往堆砌枯燥的文字和符号,但这本书的配图质量极高,那些结构清晰的波形图、状态图以及模块结构框图,几乎可以独立承担解释部分复杂概念的功能。举个例子,书中讲解有限状态机(FSM)的章节,它没有采用千篇一律的Moore或Mealy状态图,而是结合了实际的协议控制场景,用一种更贴近实际应用的方式来构建状态转移,这让我对状态机的设计意图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不同设计范式——比如面向行为(Behavioral)、面向数据流(Dataflow)和面向结构(Structural)的描述方式——的优劣势对比分析得非常透彻,并给出了明确的使用场景建议,这对于我优化自己的代码风格,写出更高质量、更易于综合的VHDL代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机械地敲击代码,而是真正开始“思考”硬件的并行性。
评分从一个资深工程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前瞻性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它没有被最新的工具迭代所裹挟,而是稳扎稳打地构建了数字设计最核心的理念。特别是在探讨时序约束和亚稳态处理方面,作者展现了深厚的专业功底。他们不仅解释了如何使用时序分析工具(如`set_input_delay`或`set_output_delay`),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这些约束背后的物理意义——例如跨时钟域(CDC)处理中的同步器设计,书中给出的几种主流同步电路(如双触发器同步、异步FIFO)的VHDL实现和原理分析,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这种对细节的精确把握,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入门指南,成为了一本可以放在案头随时查阅的参考手册。对于那些希望从使用HDL语言的“代码工人”转变为系统级“架构师”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理论基石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