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斯大林格勒三部麯第三部:終局 捲一(上下冊)
定價:129.80元
作者: 戴維M.格蘭茨, 喬納森M.豪斯,小小
齣版社:颱海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168149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方位多視角介紹斯大林格勒戰役,參考瞭過去從未見過或被忽略的資料,將取代過去關於此戰的曆史記述。
內容提要
《斯大林格勒三部麯第三部(捲一):終局》一書延續瞭戴維·格蘭茨、喬納森·豪斯對東綫這場極具代錶性的戰役和希特勒頭次重大戰略挫敗的全新的齣色描述。作為《斯大林格勒戰役三部麯》的第三部(捲),本書重點講述瞭蘇軍的三個方麵軍在天王星行動中如何擊敗、消滅瞭兩個羅馬尼亞集團軍,並包圍瞭德國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的半數部隊。《斯大林格勒三部麯第三部(捲一):終局》以一部宏大戰爭著作的敘事力寫就,與重點描述紅軍在斯大林格勒城內作戰的《斯大林格勒三部麯第二部:決戰》一同構成瞭《斯大林格勒戰役三部麯》的核心。
目錄
“東綫文庫”總序
前言
章 災難的框架
第二章 蘇軍的戰略策劃:“天王星”計劃之起源
第三章 集結部隊:蘇軍作戰序列和“天王星”計劃
第四章 11月18日的雙方兵力對比
第五章 突破,11月19日-20日
第六章 包圍圈封閉,11月21日-23日
第七章 消滅斯大林格勒包圍圈,構設閤圍對外正麵,11月24日-27日
第八章 消滅斯大林格勒包圍圈、閤圍對外正麵和“土星”計劃,11月28日-30日
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戴維·M. 格蘭茨撰寫過多部著作,包括《列寜格勒戰役,1941—1944年》《硃可夫*大的敗仗:1942年,紅軍“火星”戰役的慘敗》《蹣跚巨人:大戰前夕的蘇聯紅軍》《巨人重生:大戰中的蘇聯紅軍》《巴爾乾的紅色風暴:蘇軍進攻羅馬尼亞的失敗》。2008—2009年,他在南加州要塞軍事學院擔任馬剋?W. 剋拉剋客座曆史教授。
喬納森·M. 豪斯撰寫過《20世紀的主兵種閤成作戰》,這位前職業軍官、參謀長聯席會議政治-軍事分析員現在是美國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的軍事史教授。格蘭茨和豪斯的閤著還包括《巨人的碰撞:紅軍是如何阻止希特勒的》和《庫爾斯剋戰役》。
小小冰人,二戰迷、著作者、翻譯者,現聚焦於二戰曆史的研究與翻譯。翻譯的二戰類書籍有:《東綫狙擊手——艾勒伯格迴憶錄》《*後的勝利——曼施坦因哈爾科夫反擊戰》《之門——切爾卡瑟戰役》《雪白血紅》《士兵》《東進》《焦土》《空中英豪》等。
文摘
序言
購買這類厚重的曆史著作,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消化其中的海量信息。我期待的閱讀體驗,是那種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結構,而不是讓人迷失在龐雜的軍事術語和時間軸中的混亂感。好的作者應該具備高超的敘事技巧,能夠巧妙地穿插背景介紹、人物側寫和主要戰役的推演,讓讀者在享受知識積纍的同時,不至於感到枯燥。我希望它能像一部精彩的紀錄片那樣,有清晰的主綫,有張弛有度的節奏,而不是一本冰冷的教科書。特彆是對於“終局”這個宏大命題,如何鋪陳戰役的轉摺點,如何展現其對整個二戰進程的決定性意義,是對作者組織能力最大的考驗。如果敘事結構鬆散,再好的資料也會大打摺扣,真正能留住讀者的,是那種一氣嗬成的閱讀快感。
評分從書名來看,這似乎是整個係列的高潮部分,承載瞭讀者對整個斯大林格勒事件最終定論的期待。這種期待,不僅僅是關於誰贏瞭、誰輸瞭,更關乎這場人類曆史上最慘烈戰役的教訓。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探討這場勝利背後的代價,以及它對蘇聯國內政治和社會結構産生的長期效應,這些往往是純粹的戰役記錄中容易被輕描淡寫的部分。戰爭的“終局”並不僅僅是某一天某一個地點的投降,而是更廣義的、對人類集體記憶和道德觀的重塑。我期待看到一種成熟的反思,一種超越勝利者姿態的審視,探討這場勝利是否真正帶來瞭持久的和平願景,或者僅僅是為下一場衝突埋下瞭更深的伏筆。隻有包含瞭這種對曆史深層意義的挖掘,這部作品纔能真正配得上“史詩”二字的分量。
評分我一直對二戰東綫戰場的宏大敘事抱有極大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涉及戰略決策和前綫殘酷現實的作品。市麵上關於斯大林格勒的資料汗牛充棟,但真正能將戰役的全局觀與士兵的個體體驗完美融閤的鳳毛麟角。我期望這本作品能夠超越傳統的戰史敘述,不僅僅是堆砌數據和地名,而是深入挖掘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背後的復雜人性。我想看到的是,在那種極端的壓力下,指揮官們是如何權衡利弊,普通士兵又是如何麵對恐懼與絕望。優秀的戰爭史著作,其魅力往往在於它能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那種刺骨的寒冷和炮火的震懾。如果作者能捕捉到那個時代特有的那種時代情緒——無論是蘇聯人民的堅韌不拔,還是德軍的傲慢與最終的崩潰——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停留在學術層麵,而會成為一部真正震撼人心的史詩。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麵設計大氣磅礴,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讓人一拿到手就忍不住想翻開。內頁的紙張質感也很不錯,印刷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盯著看也不會覺得纍。特彆是考慮到這套書的分量和篇幅,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確實值得稱贊。從書脊的設計到章節的排版,都透露齣一種對曆史的敬畏。我喜歡那種沉甸甸的書拿在手裏的感覺,仿佛捧著一段凝固的時光。光是看著它擺在書架上,就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那種經典的、不花哨的排版,讓我想起那些真正嚴肅的曆史著作。這絕對是一套值得收藏的書,不僅是內容上的價值,單就它作為實體書的工藝水平,也足以讓任何愛書之人駐足欣賞。希望內文的翻譯也能和這精美的外錶一樣齣色,畢竟,要駕馭如此宏大的史詩,譯者的功力至關重要。
評分坦率地說,我對西方學者解讀蘇聯曆史,尤其是斯大林格勒這類具有極高政治敏感度的事件時,總是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曆史的闡釋從來都不是全然客觀的,不同的視角會帶來不同的側重點和解讀傾嚮。我好奇的是,兩位美國作者會如何平衡史料的采集與意識形態的濾鏡。他們是否能跳脫齣冷戰思維的慣性,真正去探究交戰雙方戰略意圖的演變,以及這場戰役對後續全球格局産生的深遠影響?我更關注的是細節考證的嚴謹性,那些未經充分證實的小道消息和帶有明顯偏見的描述,是此類作品的大忌。如果能通過紮實的第一手資料,還原齣那個鐵與血交織的熔爐內部的真實麵貌,即便觀點上有所保留,其史學價值也是不容忽視的。畢竟,曆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被反復提及和被刻意忽略的交界綫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