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用電信息采集係統建設與運行 第三分冊 典型設計
:10.00元
售價:6.8元,便宜3.2元,摺扣68
作者:山西省電力公司
齣版社:中國電力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12326613
字數:56000
頁碼:7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100kg
用電信息采集係統基於智能電能錶和網絡通信技術,實現對電力用戶用電信息的采集、處理和實時監控。開展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係統建設,是建設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證係統建設的科學、有序推進,山西省電力公司組織編寫瞭《用電信息采集係統建設與運行》叢書,分工程建設、運行維護、典型設計三分冊。
《用電信息采集係統建設與運行(第3分冊):典型設計》是《第三分冊典型設計》,共3章,從低壓配電工程典型設計、安裝工藝標準、現場作業安全管理和危險因素控製等方麵對用IU信息采集係統建設及運維各環節作瞭詳細地說明和闡釋。
本書可供電力企業用電信息采集係統工程管理、運行維護人員參考使用。
坦白講,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衝著“三分冊”這個標識去的,我原以為這代錶著一個完整體係的收官之作,會涵蓋所有關鍵環節的集成與優化。我期待在這一冊中能看到大量關於高級應用場景的定製化設計,比如針對高精度需量預測的采集點位優化、或者結閤人工智能算法進行異常用電模式識彆的係統架構設計。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前沿技術——比如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用電數據確權與可信交易流程——是如何融入到整個采集係統框架中的。但閱讀下來,整體感覺仍然停留在基礎架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層麵。這就像是讀瞭一本非常優秀的教科書的緒論和基礎章節,它為你打下瞭堅實的基礎,但對於那些已經掌握瞭基礎知識,渴望進入“高級定製化”領域的工程師而言,這本書所提供的“典型設計”可能顯得有些過於基礎,缺乏那種能讓人醍醐灌頂的創新思路。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給人的感覺是十分嚴謹和專業的,這無疑提升瞭閱讀的舒適度。但從內容深度來看,我感覺它更像是對現有標準和規範的一種梳理和匯編,而非一次原創性的設計方法論的突破。我特彆關注瞭“係統安全”這部分,在當前網絡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我期待看到針對采集終端的物理防篡改機製、數據加密傳輸標準以及雲端數據中心的入侵檢測策略的詳細設計方案。我設想書中會有一章專門講解如何構建一個零信任架構的用電信息采集網絡,並提供詳細的安全自檢清單。然而,書中的安全章節顯得有些保守和籠統,更多是提及瞭國傢層麵的安全要求,而缺乏針對采集係統特點的、可操作的、分層級的安全加固措施。對於追求極緻安全性的讀者來說,這種廣而不深的論述,可能無法滿足他們對細節的探究欲望。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電力現場摸爬滾打的技術人員,我對於任何涉及到“設計”二字的專業書籍都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我希望看到的“典型設計”是那種能夠清晰界定技術邊界、明確劃分責任主體、並對潛在風險點進行預警的指導文件。我本想深入研究一下,書中對於不同通信協議(比如NB-IoT、LoRaWAN、4G/5G)在不同負荷密度區域下的優缺點對比分析,以及配套的能耗預算和維護成本估算模型。但遺憾的是,這本書的描述相對宏觀和抽象。它似乎更側重於勾勒一個理想化的係統藍圖,而不是描摹現實世界中充滿各種曆史遺留問題和現場限製條件的復雜環境。例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如何巧妙地利用現有電力綫資源進行數據迴傳,同時確保不影響電能計量精度,這種“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工程智慧,並未在書中得到充分展現。它提供的是“應該怎麼做”,而不是“在睏難重重的情況下,彆人是如何做成的”。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是《用電信息采集係統建設與運行 第三分冊 典型設計》,這讓我對其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特彆是關於“典型設計”這三個字。在我的想象中,這應該是一本涵蓋瞭從理論基礎到實際應用的寶貴資料集。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發現它更多地側重於係統性的理論探討和宏觀的架構描述,而不是我所期待的、可以直接拿來套用的、具體的工程實例和設計圖紙。我原本希望看到各種不同場景下(比如工業園區、居民小區、商業綜閤體)的采集係統拓撲圖、設備選型標準以及關鍵節點的參數設定。想象中,這本書能提供一係列“拿來即用”的模闆,幫助工程人員快速啓動項目。但實際內容更像是對整個信息采集體係的一次高屋建瓴的概述,缺乏那種能讓人眼前一亮、解決燃眉之急的“乾貨”。如果它能多加入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某個省級電網改造項目中,他們是如何解決數據實時性和安全性問題的,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無疑會大大提升。目前的風格,更偏嚮於學術研究而非工程實操手冊。
評分從排版和語言風格來看,這本書無疑是為專業工程師群體服務的,術語專業且邏輯清晰。然而,我注意到書中對於不同應用場景的復雜性處理能力略顯不足。例如,在描述遠程、偏遠地區的采集點設計時,書中似乎默認瞭穩定的外部通信環境和充足的供電條件。我更希望看到針對“極端條件”下的設計哲學——如何平衡數據上傳頻率與終端電池壽命、如何在缺乏光照條件下設計可靠的太陽能供電備份方案、以及如何處理周期性網絡中斷後數據的緩存與補傳機製。這些工程實踐中的“頑疾”,往往纔是決定一個項目成敗的關鍵所在。如果“典型設計”能更貼近這些充滿挑戰的實際工況,並提供經過反復驗證的應對策略,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不再僅僅是理論上的指導,而是成為一份寶貴的實戰經驗集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