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农田集雨保水关键技术研究 | 作者 | 贾志宽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300508 | 出版日期 | 2011-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依托国家旱农项目,在旱作农田集水保水技术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阶段性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有机培肥、休闲轮耕、秸秆覆盖种植、粮草带状间作、微集水种植、可降解膜覆盖保墒等旱作技术对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本书的出版对丰富旱作农田集水保水研究理论与实践有重要的意义,对同类农业研究与生产示范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前言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是依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在旱作技术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近期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阶段性总结。全书分**培肥技术研究、休闲轮耕技术研究、秸秆覆盖种植技术研究、粮草带状间作技术研究、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和可降解膜覆盖保墒技术研究共6章。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RT}农田集雨保水关键技术研究,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许多关于如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水资源浪费的设想。农田集雨保水,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的重要议题。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关键技术”的,是侧重于物理措施,如修建集雨设施、改进耕作方式,还是会涉及到生物技术,比如选育耐旱品种、利用生物覆盖物等?另外,书中对于“保水”的阐述,是否会涵盖土壤结构改良、有机质提升、微气候调控等方面的内容?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业书籍,通常都经过严格的评审,因此我对这本书的学术性和实用性都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农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RT}农田集雨保水关键技术研究,直接点出了其核心关注点,让我一眼就觉得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农田的集雨和保水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石。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集雨”的具体技术细节,例如如何通过地形改造、地表覆盖、集水设施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和储存降雨;而对于“保水”,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土壤改良、微生物调控、覆盖保墒等一系列能够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的技术,从而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贾志宽先生的名字,以及科学出版社的品牌,都为这本书的质量提供了保障。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能提供一些在实际应用中被验证过的、行之有效的案例和方法,能够为我个人的研究提供参考,也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制定农业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解决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水资源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评分对于 {RT}农田集雨保水关键技术研究-贾志宽 科学出版社 9787030300508 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极为具体和实际的标题所吸引。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农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础,其用水效率和抗旱能力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对农田集雨保水技术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个人对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创新的、适用于不同气候带和不同农业模式的解决方案非常感兴趣。比如,书中是否会讨论如何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降雨特征以及土壤类型,来设计最经济有效的集雨保水系统?对于“关键技术”的界定,我也充满好奇,是侧重于生态工程、节水灌溉、还是土壤修复等多个维度?科学出版社的背景,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研究深度有所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易于推广的技术方案,能够帮助广大农民朋友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缺水难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最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传递出一种朴实而坚韧的学术气息。书名本身就非常直观地揭示了核心内容,对于我这样对农业水资源管理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一直觉得,在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环境下,如何高效地利用每一滴水,尤其是在农田中,是至关重要的课题。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这个问题的窗口。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关键技术”这一概念,是侧重于理论模型的构建,还是更偏向于实操层面的方法介绍?它是否会涵盖不同地理区域、不同作物类型的集雨保水策略?毕竟,要因地制宜,才能真正做到“保水”而“集雨”。贾志宽先生的名字,作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业书籍作者,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权威性,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9787030300508这个ISBN号,也方便我日后查找和引用,显得非常专业。总体而言,这本书的选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我期待在阅读中能够获得扎实的知识和有启发性的见解,能够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第一个感觉是它的分量,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通常意味着内容会比较详实,非泛泛而谈。翻开目录,看到里面划分的章节,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让我对作者的用心程度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农田集雨”到“保水”,再到“关键技术研究”,整个研究脉络一目了然,涵盖了从水源的收集到水分的有效利用和保持的完整过程。我比较关注的是“技术”的实现路径,比如书中是否会介绍具体的工程措施,像是蓄水池的修建、地表径流的拦截、土壤改良的技术等等。另外,对于“保水”的环节,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土壤物理性质改善、蒸发抑制、减少无效蒸腾等方面的方法论,这对于提升作物的抗旱能力和用水效率至关重要。科学出版社的出品,本身就代表着一定的学术水准,相信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上都会有不错的表现。我个人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在有限的降雨资源下,最大化农田的产出,这本书恰好契合了我的研究方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前沿性的技术和理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