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产品制作工艺与实训(第3版)
定价:33.00元
作者:廖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1211011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产品制作工艺与实训》教材以培养电子行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宗旨,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生产技能和管理方法相结合,讲授了电子产品制作工艺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配备有20个实训项目,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该教材的知识并及时转化为实际技能。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其检测、电子产品装配中的常用工具、专用设备和基本材料、装配前的准备工艺、手工焊接技术、焊接工艺、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的整机设计和装配工艺、调试工艺、整机检验、防护及产品包装、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电子实训等。每章前有内容提要,每章后有小结、习题,书末还有每章习题的参考答案。
本教材是*“十一五”规划教材。教材配备有配套的电子课件,可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也可供学生复习或自学。
本教材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能性教材,也可用作电子大赛的基础培训教材,或供电子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其检测
1.1 电阻
1.1.1 电阻的基本知识
1.1.2 固定电阻的主要性能参数
1.1.3 固定电阻的标注方法
1.1.4 敏感电阻的性能与用途
1.1.5 微调电阻和电位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1.6 电阻的检测方法
1.2 电容
1.2.1 电容的基本知识
1.2.2 电容的主要性能参数
1.2.3 电容的标注方法
1.2.4 电容的检测方法
1.3 电感和变压器
1.3.1 电感和变压器的基本知识
1.3.2 电感及变压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标注方法
1.3.3 电感与变压器的检测方法
1.4 半导体分立器件
1.4.1 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型号命名
1.4.2 二极管
1.4.3 桥堆
1.4.4 晶体三极管(双极性三极管)
1.4.5 晶闸管
1.4.6 场效应管(FET)
1.5 集成电路
1.5.1 集成电路的分类及命名方法
1.5.2 集成电路的引脚识别与使用注意事项
1.5.3 常用集成电路芯片介绍
1.5.4 集成电路的检测方法
1.6 开关件、接插件及熔断器
1.6.1 开关件的作用、分类及主要参数
1.6.2 开关件的检测
1.6.3 继电器及其检测
1.6.4 接插件及其检测
1.6.5 熔断器及其检测
1.7 电声器件
1.7.1 扬声器
1.7.2 耳机
1.7.3 传声器
1.8 表面安装元器件
1.8.1 表面安装元器件的特点、分类及应用场合
1.8.2 表面安装元器件的规格
1.8.3 使用表面安装元器件的注意事项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电子产品装配中的常用工具、专用设备和基本材料
2.1 常用工具
2.1.1 普通工具
2.1.2 专用工具
2.2 常用的专用设备
2.3 基本材料
2.3.1 电子产品中的绝缘材料
2.3.2 电子产品中的常用线料
2.3.3 塑料
2.3.4 漆料
2.3.5 粘合剂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装配前的准备工艺
3.1 识图
3.1.1 识图的基本知识
3.1.2 常用图纸的功能及读图方法
3.2 导线的加工
3.2.1 普通导线的加工
3.2.2 屏蔽导线或同轴电缆的加工
3.2.3 扁平电缆的加工
3.2.4 线把的扎制
3.3 元器件引线的成形加工
3.3.1 元器件引线成形的技术要求
3.3.2 元器件引线成形的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手工焊接技术
4.1 焊接的基本知识
4.1.1 焊接的概念和种类
4.1.2 锡焊的基本过程
4.1.3 锡焊的基本条件
……
第5章 焊接工艺
第6章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第7章 电子产品的整机设计和装配工艺
第8章 调试工艺
第9章 整机检验、防护及产品包装
0章 电子产品生产管理
1章 电子实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佩服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语言的清晰度。我手里有不少其他出版社的教材,很多都是翻译腔很重,或者排版混乱,看着费劲。但这一本的行文流畅自然,逻辑衔接得天衣无缝。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困惑点,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出精确的定义和对比。举个例子,讲解“阻抗匹配”时,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先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让你理解信号在传输线上的“反射”现象,然后再逐步引导你理解如何通过控制线宽和介质厚度来达到目标阻抗。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此外,书中的许多术语注解都非常精准,即便是第一次接触到某个特定工艺术语,也能迅速通过书中的解释理解其确切含义。这使得复习和查阅资料的效率大大提高,真正做到了将知识点“内化”于心。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实战性强得有点出乎意料。很多技术书籍读起来干巴巴的,理论一大堆,真到动手的时候却发现对不上号。但这一本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工具箱”,里面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我最欣赏它对常见生产问题的排查和解决方案的总结,比如“为什么我的焊接点会虚焊?”、“如何避免在开料时出现翘曲?”这些在实际生产线上频繁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都有详细的案例分析和最佳实践。我个人对其中的“返工与维修”那一章印象深刻,它把返工这件事的严重性、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讲得非常透彻。作者显然是站在一线生产的角度来撰写这本书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那些想进入电子制造行业,或者正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希望提升自己工艺水平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避免因工艺理解不深而导致的成本浪费和质量事故。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其实也是我职业视野不断拓宽的过程。起初,我只是关注如何把电路画好,如何让板子能通电。但随着深入阅读,我开始接触到更多关于材料科学、环保法规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比如,书中对不同基材(如FR-4、聚酰亚胺)的特性比较,以及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的成本、性能和环境影响,这些都是非常宏观且重要的知识点。特别是提到最新的无铅焊料工艺和RoHS指令对设计的影响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行业前沿的敏锐洞察力。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合理,从基础的绘图规范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层叠设计和电磁兼容性(EMC)考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让你明白每一个设计决策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物理和工程原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画图员”,而更像一个具备系统思维的“电子产品工程师”。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电路板制作领域的“圣经”!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PCB设计时,那感觉就像是面对一片陌生的大陆,各种名词和工艺流程让人望而却步。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那种迷茫感立刻烟消云散了。它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来吓唬人,而是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层层剥开,像剥洋葱一样,让你一步步领会其中的奥妙。书里的插图和流程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特别喜欢它对SMT贴装和波峰焊的详细解析,那些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被描述得清清楚楚,让人一看就懂。尤其是关于如何处理不同层数的板材、阻抗控制这些进阶内容,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我用了好几个月时间,跟着书中的实训案例反复操作,现在我已经能独立完成一些小型项目的PCB设计和打样了,这多亏了这本书为我打下的坚实基础。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做”出真正能用的产品。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最大改变,在于它让我对“质量控制”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过去,我总觉得质量是生产部门的事情,设计好就行了。但这本书系统地展示了从设计输入到最终产品出厂的整个质量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质量的瓶颈。它详尽地描述了DFM(面向制造的设计)原则,强调了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后续的制造、装配和测试的便利性与可靠性。特别是关于公差分析和可靠性测试标准(如HALT/HASS)的介绍,让我的设计思维从“能用”提升到了“可靠、可规模化生产”的层面。我甚至开始在自己的项目中主动要求供应商提供更详细的工艺能力报告,因为我已经知道,没有制造能力的支撑,再漂亮的设计图纸也只是空中楼阁。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在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和产品可靠性之间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这是任何一个成熟的工程师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