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文物大奥秘
定价:18.00元
售价:12.2元,便宜5.8元,折扣67
作者:张东杰,涂新瑢,庄艳杰 绘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5637201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1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翻开这套有趣的旅游漫画书,你就知道答案啦!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畅游北京的过程中,你是否发现了蕴涵其中的科学奥秘呢?让调皮的大眼睛和聪明的小马尾带你一起,走进北京,走进科学的殿堂吧!旅游是件有趣的事,学知识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这里有风趣的科学老爷爷,有漂亮的讲解员阿姨,还有懂得魔法的科学魔术老师……还犹豫什么?加入这趟神奇之旅,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目录
章 小方寸大舞台——游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第二章 回音壁为什么能听到声音——游天坛公园
第三章 越旧越值钱——游潘家园旧货市场
第四章 中国的“铁路之父”——游詹天佑纪念馆
第五章 世界上长的画廊——游颐和园长廊
第六章 国宝精品兽首——游圆明园
第七章 古老的“电报”——游长城烽火台
第八章 一幅不平凡的《清明上河图》——游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九章 甲骨文的故事——游中国国家博物馆(1)
第十章 奇怪的铜盆——游中国国家博物馆(2)
第十一章 民族之魂——游卢沟桥
第十二章 一样的房子——游中华航天博物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刚拿到《小文物大奥秘》这本书时,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考古图录,没想到它却带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知识盛宴。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文物解读的刻板印象,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甚至可以说是“接地气”的语言,讲述了那些埋藏在地下的珍宝。作者并没有过分强调专业术语,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文物的历史、文化、技术,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古代铜镜的章节,我从未想过一面小小的铜镜,竟然能承载如此丰富的信息。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铜镜的纹饰、材质、制作工艺,以及它们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的多重角色——不仅仅是梳妆打扮的工具,更是权力的象征、宗教祭祀的器物,甚至是嫁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还通过对铜镜上图案的分析,揭示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信仰观念,甚至是婚姻习俗。我记得书中提到了一种“日光镜”,能够将太阳光聚焦,点燃细枝,这简直太神奇了!它让我看到了古人智慧的闪光,也让我对科技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那些看似平凡的古老物件,其实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等待着我们去倾听。
评分《小文物大奥秘》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它让我对“文物”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彻底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固有观念。我曾经觉得,文物要么是博物馆里高高在上的展品,要么是古装剧里偶尔闪过的道具,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这本书完全拉近了我和文物的距离,让我觉得它们就藏在我们身边,甚至在我们熟悉的日常用品中。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到,他善于从小处着手,以点带面,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文物,放大成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比如关于古代的钱币,我之前只知道它们是用来买东西的,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不同朝代的钱币如何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政治格局,甚至是统治者的思想观念。书中对钱币上文字、图案的解读,让我觉得每一枚钱币都像是一个微型的历史档案,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一种带有吉祥图案的铜钱,作者解释了这些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民间流传的习俗。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微小的货币,也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信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细节之美,也让我们对那些被遗忘的“小”事物,有了更深的尊重和理解。
评分这本《小文物大奥秘》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我对历史尘封已久的想象。在翻阅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集市,亲眼见证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物件如何讲述它们的故事。作者的文字功底着实深厚,他并非简单地罗列文物的出土信息和年代,而是将它们置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剖析每一个微小细节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古代陶瓷工艺的部分所吸引,那些看似普通的陶碗、瓷瓶,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技艺精湛、智慧结晶的化身。从选土、揉泥到烧制、施釉,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学的考量和艺术的追求。我曾经以为陶瓷只是日常生活用品,读完这一章,我才意识到,它们更是古人对美学、对实用性、对天人合一理念的极致追求的体现。书中所提到的某些细节,比如器皿上细微的划痕、釉面不同程度的龟裂,在一般人看来或许不值一提,但在作者的解读下,却能揭示出当时社会阶层的差异、生活习俗的变迁,甚至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这种抽丝剥丝般的解读方式,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也让我对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小”文物,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评分《小文物大奥秘》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启迪”。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文物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何解读世界的多角度视角书。作者的文笔非常精练,每一句话都充满了信息量,但又不显得拥挤。他善于运用类比和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古代的建筑材料,我之前只知道它们是用来盖房子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些材料背后隐藏的科学智慧和工程技术。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建筑材料的分析,揭示了古代人民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材料的性能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夯土技术的部分所吸引,它让我看到了古人在缺乏现代科技的情况下,是如何通过精巧的设计和巧妙的施工,建造出能够抵御风雨、屹立千年的建筑。这本书也让我开始反思,我们现代人是否在某些方面,丢失了先人那份对自然、对材料的敬畏和探索精神。它让我意识到,那些看似寻常的建筑材料,其实也是一部微缩的历史,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智慧的闪光。
评分读完《小文物大奥秘》,我最大的收获是“豁然开朗”。仿佛一直以来,我都在迷雾中行走,而这本书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分享他多年来在文物研究中的心得和体会。他能够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转化成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书中关于古代服饰的章节,尤其让我惊艳。我一直以为古代的服饰只是布料的堆砌,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衣物上的每一个刺绣、每一个纽扣,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信息。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服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审美观念的变迁,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我记得书中提到了一种特殊的纹样,它在古代只有特定身份的人才能使用,而这种纹样的演变,也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权力结构和道德规范。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件衣服不仅仅是蔽体之物,更是身份的象征、文化的载体,甚至是历史的见证。它让我对历史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感知,也对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日常用品,产生了全新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