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常用电路模块制作
定价:42.00元
售价:30.7元,便宜11.3元,折扣73
作者:黄智伟著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12403369
字数:543000
页码:3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和电气控制类专业学生编写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常用电路模块制作训练的培训教材。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微控制器电路模块制作,微控制器外围电路模块制作,放大器电路模块制作,传感器电路模块制作,电机控制电路模块制作,信号发生器电路模块制作,电源电路模块制作,系统设计与制作;所有电路模块都提供电路图和pcb图,以及元器件布局图。
本书的特点是以全同大学牛电子设计竞赛中所需要的常用电路模块为基础,以实际电路模块为模板,突出了电路模块的制作;叙述简洁清晰,工程性强,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自动化和电气控制类等专业学生参加全同大学生电子设汁竞赛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参加各类电子制作、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教学参考书,以及电子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参考书。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技术说教感。作者似乎很清楚我们这些参赛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惑,所以讲解问题时总是能切中要害,用大白话把复杂的原理说得明明白白。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个模块时,都会先从应用场景入手,而不是直接抛出晦涩的公式。比如讲到某个传感器接口时,会先描述这个传感器在实际比赛中能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才深入讲解电路搭建和参数设置。这种“学以致用”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而且,书里对于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错误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排查指南,这对于我们实战派选手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很多其他教材只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但这本书却会告诉你“做错了怎么办”,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真的让人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身边指导一样。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太吸引人了,特别是那个电路图的排版,色彩搭配得非常专业,一下子就抓住了我这种搞电子设计的新手的心。我原本以为这种技术类的书都会是枯燥乏味的教科书风格,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细节处理得特别到位,比如不同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用那种半透明的图层叠加效果展示出来,既直观又美观,让人有种想要立刻动手实践的冲动。作者显然在排版和视觉传达上下了很大功夫,让原本复杂的电路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欣赏。书本的纸张质量摸起来也很舒服,拿在手里有分量感,装订也很扎实,感觉可以经受住我反复翻阅的考验。拿到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了几页,里面的图文并茂的风格确实让人耳目一新,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总的来说,从包装到内页设计,这本书的制作水准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本面向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参考书,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把握得非常好,既有足够的理论深度支撑,又不失工程实践的指导性。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嵌入式系统和FPGA在竞赛中的应用章节,这部分内容讲解得非常透彻。作者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具体的硬件选型和代码优化技巧上,提供了很多可以直接拿来借鉴的“黑科技”思路。例如,书中关于低功耗设计的几点建议,是我在以往的练习中忽略掉的关键点,读完之后立刻明白了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提升系统的稳定性。此外,不同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也被清晰地梳理出来,让我对整个系统的架构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会你如何搭建一个模块,更重要的是培养你从系统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升竞赛综合得分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后续支持做得非常到位,这一点是很多纸质书籍所欠缺的,也是我最欣赏它的地方之一。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到每一个模块的实践阶段,但光是看到附带的在线资源链接和代码仓库说明,就让人信心倍增。它明确指出了如何获取最新的例程和电路图更新,这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不会因为技术的快速迭代而迅速过时。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细节的地方,书本上的文字描述略显精简,但我通过配套的代码库找到了对应的注释和更详细的实现说明,两者结合起来,理解起来就完美了。这种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学习体验,体现了作者对现代电子设计竞赛环境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书籍,更像是一个持续更新的学习平台,这对于追求前沿技术的竞赛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保障。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逻辑性强到让人佩服。它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并非是简单地将零散的知识点堆砌在一起。从最基础的电源管理模块开始,逐步过渡到信号处理和控制逻辑,层层递进,知识的关联性非常强。每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读者都会感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巩固和扩展,而不是学完一个就忘一个。特别是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自测与扩展”部分,很有启发性。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复述,而是需要你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个小型设计挑战。这种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留存率,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书”,而是在进行一场结构化的设计训练。对于需要快速进入状态并准备比赛的同学来说,这种组织方式简直是效率神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