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设计竞赛实训教程
定价:33.00元
售价:24.1元,便宜8.9元,折扣73
作者:张华林,周小方著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8112421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本书从工程应用出发,介绍了电子设计工艺、基本单元电路设计、PIC单片机集成开发环境和在线调试器、PIC单片机专项训练、专用芯片的原理与应用以及综合设计实例等内容。
书中介绍的应用电路力求简单实用,设计的程序全部调试通过,绝大部分程序经过实际工程应用的检验。书中的综合设计实例均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各实例均按实际工程应用原样给出设计流程图和汇编语言程序清单,对单片机设计人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作为电子设计竞赛参赛人员的培训资料,亦可作为电子设计工作者、大院校学生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PIC单片机开发人员的参考书。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年代感,那种略显粗糙的纸质和略微褪色的印刷,让人瞬间回想起大学时代图书馆里那些泛黄的教科书。我本来是冲着“实训”这两个字来的,以为能找到一些动手实践的真实例子,结果翻开目录,看到的却是一连串晦涩难懂的理论名词,什么“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数字系统逻辑综合”,看得人头大。内容上,它更像是一本面向专业课的深度教材,几乎没有给初学者留出任何喘息的空间。比如,讲到CMOS反相器的工作原理时,作者直接跳过了最基础的PN结知识,上来就是一堆复杂的晶体管参数和阈值电压的推导,看得我一脸懵。如果不是我之前在别的渠道自学过一些基础知识,估计这本书连封面都翻不过去。它对那些想入门电子设计,想知道如何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实际电路的人来说,可能过于“硬核”了,更像是为那些已经掌握了扎实理论基础,需要查阅特定公式或深入理解底层机制的研究人员准备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教程”。整体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冷冰冰的知识集合,缺乏那种引导读者一步步建立实践经验的温度和耐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简直是一场灾难,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技术文档的“朴实无华”。线条图清晰度堪忧,很多电路原理图都像是用尺规生硬地画出来的,元件符号的比例失调,看起来非常吃力。更要命的是,很多重要的公式推导过程被省略了,或者一笔带过,留给读者的只有结果。我记得有一章讲信号完整性的,本该配上示波器捕获的波形图来直观说明反射和振铃现象,结果只有一个干巴巴的数学模型公式,旁边寥寥几笔的文字解释,完全无法形成一个立体的概念。对于我这种依赖视觉学习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折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得不频繁地拿起手机,去网上搜索那些书里提到的核心概念的现代高清图示,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这使得阅读体验极其割裂,你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不断地进行外部资料的交叉验证,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和兴趣。它更像是一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工程规范汇编,而不是一本面向现代读者的“教程”。
评分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这本书的文字表达极其书面化,充满了各种拗口的专业术语,仿佛是直接从一篇学术会议论文中摘录下来,再简单地加上一些过渡词汇拼凑而成。句式冗长复杂,经常一个长句里包含三个以上的从句和大量的技术限定词,导致阅读起来需要反复回溯才能准确理解其确切含义。例如,在描述某个算法优化时,它可能会用“鉴于输入信号的非平稳性及其时变特性,我们采用了基于频率域解耦的迭代滤波策略,以期在降低计算复杂度的同时,有效抑制环境噪声的瞬时干扰……”这样的表达。对于想快速掌握核心思想的实战型读者来说,这种表达方式无疑是效率的巨大杀手。它更像是给那些需要引用和论证的场合准备的,而不是给需要快速在面包板上验证想法的工程师准备的。我花费了大量时间来“翻译”这些官方化的语言,而不是把时间花在理解背后的技术原理上,体验感自然大打折扣。
评分这本书似乎完全忽略了电子设计领域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趋势和工具链的进步。内容上充斥着大量已经被更先进技术取代的经典方法论,而对于当前主流的EDA工具、更现代的硬件描述语言(如SystemVerilog的新特性),或者低功耗设计的前沿技术,几乎没有提及。它给人的感觉像是一本停留在上一个时代的“圣经”,里面记载的知识点在理论上依然成立,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能效率低下或者根本无法被现代的软件环境支持。例如,它可能还在详细介绍如何手动进行寄存器分配,而没有提及现代综合工具在这方面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自动化水平。如果一个初学者完全依赖这本书来学习,他很可能在毕业后发现自己掌握的技能与行业现有的技术栈存在巨大的代沟。因此,作为一本“实训教程”,它在“实训”的“现时性”和“前沿性”上是严重不足的,它更像是一部为历史研究而保留的资料汇编。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逻辑组织得非常跳跃,缺乏一个平滑的学习路径。它似乎是把一系列相关的技术点堆砌在一起,并没有真正按照一个初学者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曲线来编排。比如,在详细解释了复杂的FPGA时序约束后,它又突然跳回去了讨论最基础的锁相环(PLL)的结构,但对PLL内部的电荷泵和环路滤波器却语焉不详。这种前后穿插、缺乏结构性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很难建立起一个完整且连贯的知识体系。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有一种“好像学了点东西,但又不知道这些点之间到底怎么连接”的空虚感。很多关键概念的引入显得非常突兀,没有前置铺垫,直接抛出高阶结论,让人感觉作者对读者的认知水平预估过高。如果目标是作为“实训”教程,它应该像搭积木一样,先打好地基,再往上构建复杂的结构,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把不同套件的零件混在一起,让读者自己去摸索如何组装,挑战性是有了,但实用性大打折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