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路原理导论
定价:39.00元
售价:28.5元,便宜10.5元,折扣73
作者:刘朝阳,张丽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1210665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99kg
本教材是以教育部颁发的电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综合考虑到不同专业和不同教学层次的需求,并且遵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编写而成的。本教材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学生好学易懂,教师好用,以及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本教材在体系结构上分基础理论篇、工程电路篇、近代电路理论篇和附录。~4章为基础理论篇,第5~10章为工程电路篇,1~16章为近代电路理论篇。附录包括磁路和铁芯线圈电路、PSpice软件简介。本教材配有一定数量的练习与思考题,大量的习题及答案。
本教材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特别适合高等院校理工科电类专业的师生使用和供学生考研参考之用,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之用。
老实说,我本来对“后结构主义符号学在当代广告语境中的应用”这种理论性极强的书籍敬而远之,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笔力非常老辣,他没有陷入晦涩难懂的术语陷阱,而是巧妙地将德里达的“延异”概念,与我们每天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病毒式营销案例结合起来。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对“超级符号”的解构,比如某个奢侈品牌的标志如何通过不断地自我指涉和意义漂移,最终实现对消费者欲望的绝对控制。书中对视觉语言和文本的并置分析,极其精妙,让人开始警惕那些看似简单无害的商业信息背后隐藏的权力结构。我以前看广告只是看热闹,读了这本书后,每一个标语、每一个色彩搭配都像被X光扫描了一样,暴露了其背后的逻辑链条。对于传播学、市场营销或者纯粹想提升批判性思维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极佳的案例支撑。
评分天哪,我刚读完这本关于量子纠缠与信息传输的著作,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爱因斯坦口中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用极其严谨的数学模型和生动的类比,将复杂的量子力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书中对贝尔不等式的实验验证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让我对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关于量子隐形传态的部分,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理论基础,还展示了最新的实验进展,让人不禁对未来量子计算和安全通信的前景感到无比兴奋。书中对“量子比特”的描述尤其到位,它不像经典比特那样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概率和无限的可能性。对于那些想真正理解量子世界奥秘,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概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藏。它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即便是一些资深物理爱好者,也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洞见。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宇宙的基本运作方式有了更宏大、更颠覆性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巴赫未完成的赋格:音乐结构中的数学之美》,完全治愈了我对古典音乐的“畏难情绪”。作者的切入点非常独特,他没有从音乐史或作曲家的生平入手,而是直接钻进了巴赫乐谱的骨架里,用严谨的数理逻辑来解析那些听起来如此和谐悦耳的旋律。他将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比例,甚至拓扑学的概念,巧妙地应用到对《平均律钢琴曲集》中赋格主题的展开和变奏规律的分析上。我最喜欢的是对“卡农”结构的几何解读,原来那些看似简单的模仿与回旋,背后蕴含着极其复杂的对称性美学。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欣赏音乐的层次,让我明白了音乐的美丽并非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理性秩序的极致体现。它证明了,最伟大的艺术往往是数学和直觉的完美融合。对于音乐专业人士固然有益,但对于爱好逻辑和美的普通读者,这本书的启发性更强。
评分这本书,《中世纪欧洲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结构》,简直是一部时光机!我原以为历史书会枯燥乏味,但作者的叙事方式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细节的打磨。从农奴的一日三餐,到行会师傅的作坊里的喧嚣,再到城堡里贵族的宴饮排场,每一个场景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时间感”的论述,在中世纪,时间不是由精确的钟表衡量的,而是由日出日落、教堂的钟声和季节更替决定的,这种差异对理解当时人们的心态至关重要。书中对黑死病爆发后社会阶层的流动变化分析得极为透彻,揭示了灾难如何无意中为底层人民带来了机会。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宏大的政治战争,而是将焦点放在了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信仰与恐惧之上,让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木柴烟火味和泥土的气息。如果你想真正了解历史是如何由无数个微小的人性瞬间构筑起来的,这本书绝对是上乘之作。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沉浸在这本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真菌多样性与碳循环”的研究报告集中。这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充满了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数据图表,但其学术价值无可替代。作者团队在亚马逊腹地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实地考察,记录了数千种新型真菌,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在分解枯枝落叶、固定土壤碳方面的关键作用。书中对“菌根网络”的描述尤其发人深省,它揭示了森林内部信息和养分是如何通过地下真菌网络进行高效、近乎智能化的分配,简直是大自然的“互联网”。令人忧心的是,书中关于气候变化对这些微妙平衡的破坏预测,数据模型显示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如果你对环境科学、生物地理学,或者仅仅是对地球生命维持系统的运作机制感兴趣,这本书提供了目前最前沿、最扎实的科学证据。阅读过程虽然烧脑,但每理解一个复杂的生化通路,成就感都无与伦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