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高山流水—隐逸人格—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丛书
:27.00元
售价:18.4元,便宜8.6元,折扣68
作者:陈洪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06036818
字数:181000
页码:17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人格”的初义,据说是“面具”(就如小孩玩的鬼脸),后来才被引申为“社会角色”、“对环境的顺应”、某种“特质”等等。那么隐士的人格是什么?恕我不作理论总结。我只笼统地感觉到:真隐士的特质是寻求诗意地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解脱。比如孔子周游列国累了,便说沂水春风“吾与点”;庄子看惯了大小诸侯的尔虞我,便要到自然中去逍遥;陶渊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而假隐士的社会角色是官迷、财迷和名誉迷,就如走“终南捷径”的卢藏用,“中隐”到宣城的谢朓,披着袈裟的“黑衣宰相”慧琳。
隐士的人格也具有二律背反性。激情的抗议常常代之以冷漠的不动心,任你把屠刀挥舞,涂炭民生;弃俗的高洁往往变成令人作呕的矫情,隐居用不着不食人间烟火,把饭放馊了再吃;美好、坚定的操守时常伴随迂腐、滑稽的,不知道娶丑妻,以梅为妻,认鹤为子,是否有助于德性……
本书用学术随笔的方式漫谈了中国古代的隐士人格和隐士文化,论述范围相对集中在唐宋以前。全书前面大半的篇幅,是从面上谈论儒家、道家、墨家、佛教和道教与隐士的相互关系,揭示形形的隐逸现象;后面的两篇,是从个案的角度拎出了嵇康和陶渊明两个标本。
人能否“诗意地栖居”是这本小册子要讨论的原型话题。笔者以为,真隐士的特质是寻求诗意地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解脱,是儒、道、释等各种思潮的产物。同时,隐士的人格亦具有二律背反性:激情的抗议常常代之以冷漠的不动心,弃俗的高洁往往变成令人作呕的矫情.美好、坚定的操守时常伴随迂腐、滑稽的。偏偏历史时光只放大或缩小了这种二律背反人格的某一方面,于是,隐士变成了缥缈理想的标本,似乎他们没有血肉、没有痛苦、没有悲哀。其实并非如此。
陈洪,1959年生,连云港市人。1983年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1997年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主持国家、教育部、江苏省社会科学
初次接触《高山流水—隐逸人格—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丛书》,我的预期是想了解一些古代文人如何避世隐居的故事,但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它将“隐逸”的概念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不再是单一的“归隐山林”的刻板印象。我惊奇地发现,原来“隐逸”也可以体现在“出而不仕”、“仕而不争”的智慧之中。书里对历代文人士大夫在政治漩涡中保持独立人格的描绘,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形式的“隐逸”,那是一种在复杂环境中守护内心净土的能力。作者旁征博引,从诗词歌赋到山水画卷,再到哲学思想,全方位地展现了“隐逸人格”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的深厚根基。我特别欣赏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解读,它并非简单的田园牧歌,而是对个体自由精神的极致追求。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更像是一场循序渐进的文化探索。每次翻开,总能发现新的感悟,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高山流水—隐逸人格—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丛书》这本书,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最为深刻的一本。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关于历史或文化的书,它没有枯燥的理论,也没有空泛的议论,而是用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语言,将“隐逸人格”这个概念娓娓道来。我被书中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选择“不显”的人物故事所深深吸引。他们的选择并非出于无奈,而是出于对内心价值的坚守,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擅长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旁边的事件来烘托人物的气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论述,它让我对“隐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物理上的隔离,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读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人格魅力。最近翻阅了《高山流水—隐逸人格—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丛书》这本书,它着实给我带来了许多触动。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似乎越来越少有机会去思考“隐逸”的真正含义。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古代隐士的故事,而是深入剖析了“隐逸”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演变和体现。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避世”,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独立”和“自守”。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从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中,挖掘出他们内心深处的价值取向。我尤其喜欢其中对魏晋时期名士风度的解读,那种超脱世俗、纵情山水的态度,在今天看来既遥远又充满吸引力。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引导我反思当下的生活方式,思考个人价值的实现路径。这本书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书,它会让你在读完之后,久久回味,甚至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那些关于“非为而为”、“顺其自然”的哲学思考,仿佛一股清流,涤荡着我浮躁的心灵。
评分我最近有幸阅读了《高山流水—隐逸人格—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丛书》,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和启发是难以言喻的。长期以来,我对中国古代的隐士群体充满好奇,总觉得他们是生活在另一个时代,与我辈格格不入。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将“隐逸人格”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让我看到了这种人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它不再是简单的“避世”,而是与“仁”、“道”、“侠”等多种价值观相互交织、融合的产物。我非常欣赏作者对“高山流水”这一意象的深入解读,它不仅仅是对友情的一种象征,更是对一种志同道合、精神契合的隐逸生活方式的写照。书中的论述严谨而生动,将枯燥的历史事实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智慧与诗意的时代。读这本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文化中“内圣外王”的理想,以及“隐”与“显”之间的辩证关系。
评分《高山流水—隐逸人格—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丛书》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一直认为,所谓的“隐逸”是一种消极避世的表现,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例,将“隐逸”描绘成一种积极主动、充满智慧的人生选择。它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内在价值的坚守,是对世俗名利的超越。书中所探讨的“隐逸人格”,其核心在于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种不随波逐流的品格,以及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大隐隐于朝”的论述感到震撼,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隐逸”并非只存在于山林之间,它更是一种心境,一种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清醒和独立的能力。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非常吸引人,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同时又充满了人文关怀。它不仅是历史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关于人生哲学和价值取向的深度对话,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