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间诂 四部要籍选刊 全三册-(清)孙诒让-浙江大学出版社 978730817

墨子间诂 四部要籍选刊 全三册-(清)孙诒让-浙江大学出版社 9787308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孙诒让 著
图书标签:
  • 墨子
  • 间诂
  • 孙诒让
  • 先秦
  • 古籍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学术
  • 注疏
  • 思想史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悦然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75319
商品编码:2975868812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墨子间诂 四部要籍选刊 全三册

定价:150.00元

作者:(清)孙诒让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3081753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墨子校注》 一、 辑校缘起与版本概况 《墨子》一书,历来被视为先秦哲学中的重要典籍,其思想深刻,影响深远。然而,历代传抄、刊刻,致使《墨子》文本讹谬、残缺之处甚多,历来学者多有校订。清代孙诒让先生所著《墨子间诂》,便是其中影响最为广泛、成就最为卓著的校注本之一。本书旨在深入解析《墨子》原文,辨析字词,梳理文义,并融合前人研究成果,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清晰、准确的墨学文本。 《墨子》的传世版本颇为复杂,早期的刻本如宋刻本,虽然提供了重要的校勘依据,但亦存在不少问题。明清以来,学者们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整理和校订,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整理本。孙诒让先生在《墨子间诂》中,广泛搜集、精审考订了当时所能见的各种重要版本,包括但不限于宋刻本、明刻本、清初刻本等,并对这些版本的异同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辨析。他不仅关注文本的字句讹误,更深入探究了文献的流传脉络和版本演变的历史。 二、 “间诂”之义——字词辨析与训诂方法 “间诂”二字,并非寻常的“校注”,而是孙诒让先生独创且极具深意的一种训诂方法。“间”字,在古汉语中常有多重含义,在此孙先生取其“夹杂”、“穿插”、“参合”之意。所谓“间诂”,即非简单地为字词作笺注,而是将字词的训诂穿插于原文的句读之间,与原文的语境紧密结合,相互参照,从而达到“以字明字,以文证文”的效果。这种方法,要求译者不仅要精通古文字学、训诂学,更要对《墨子》全书的篇章结构、思想体系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到“间诂”的恰当与精妙。 在具体的训诂实践中,孙诒让先生的方法尤为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字源考辨: 对于《墨子》中一些生僻字、异体字,孙先生会追溯其字源,考证其本义,并结合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如金文、石刻等,来确定其在《墨子》中的准确读音和含义。 2. 词义辨析: 《墨子》成书年代久远,许多词语的含义已发生演变。孙先生会通过对比其他先秦诸子著作、出土文献等,来辨析《墨子》中特定词语的含义,避免望文生义。 3. 音韵比勘: 借助古代韵书和诗歌的韵脚,孙先生会对《墨子》中的一些词语的读音进行考订,以求得最接近古音的读法,这对于理解词语的演变和语义的流转至关重要。 4. 文义互证: 孙先生强调“以文证文”,即利用《墨子》书中的其他章节,或古籍中与《墨子》思想内容相关的记载,来相互印证、阐释词句的含义。他善于从宏观上把握《墨子》的思想体系,再将微观的字词置于其中进行解读,使其训诂更加深刻。 5. 考订异文: 对于不同版本之间存在的异文,孙先生会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并根据文义、音韵、版本流传等因素,做出合理的选择,指出最优的文本。 三、 文本整理与内容解析 《墨子间诂》在文本整理方面,可谓细致入微。孙诒让先生不仅对《墨子》原有的三十三篇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校订,还针对一些篇章的残缺、混乱情况,进行了大胆而审慎的梳理和重排。例如,对于《墨子》中一些篇章的次序问题,孙先生根据其思想逻辑和内容关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据此对篇章进行了调整,力求使《墨子》的整体思想脉络更加清晰。 在内容解析方面,《墨子间诂》体现了孙先生对墨学思想的深刻理解。他通过对字词的精当解释,使得《墨子》中一些晦涩难懂的篇章和理论得以豁然开朗。 辨析“兼爱”与“非攻”: 孙先生在解释“兼爱”时,强调其并非无差别的爱,而是一种理性、公正、具有普遍性的爱,旨在消弭等级、利天下而无害。对于“非攻”,他则从墨子“义”的立场出发,阐释其反对侵略战争,提倡和平共处的思想。 阐释“尚贤”、“尚同”: 孙先生通过对相关词句的精细解读,深入阐释了墨子“尚贤”思想的政治主张,即不论出身,唯才是举,以贤能之人治理国家。而“尚同”,则被解析为墨子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和效率,而提出的“同是非”的政治原则。 解读“节用”、“节葬”: 孙先生在解释墨子的“节用”和“节葬”思想时,着重指出其背后蕴含的反对奢侈浪费,提倡朴素生活的伦理观和经济观,以及对民生的关怀。 梳理“天志”、“明鬼”: 对于墨子关于“天志”和“明鬼”的宗教观念,孙先生则从其政治功利主义的视角进行理解,认为这些学说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劝诫民众,服务于其政治和社会改革的目标。 四、 历史价值与学术意义 孙诒让先生的《墨子间诂》,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墨子》校注本,更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典范之作。其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体现在: 1. 确立了《墨子》的可靠文本: 通过严谨的考订和精细的校勘,《墨子间诂》极大地提高了《墨子》文本的准确性,为后世学者研究《墨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深化了对墨学思想的理解: 孙先生独创的“间诂”方法,使得对《墨子》原文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不仅解决了许多历代学者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也为理解墨子深刻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 3. 促进了墨学研究的发展: 《墨子间诂》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墨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它激发了后辈学者对墨学的进一步探索,为新时期墨学研究的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 4. 开创了训诂学的新范式: 孙先生的“间诂”方法,超越了传统的训诂模式,将字词考辨、文义疏通、思想解读融为一体,为训诂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范式。 五、 结语 《墨子间诂》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训诂技艺和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在学术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它不仅仅是一部对《墨子》文本的整理,更是一部对墨子思想精髓的深度挖掘。通过阅读《墨子间诂》,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墨子的思想体系,理解其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独特地位。本书至今仍是研究《墨子》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著作,其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无可替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有些担心,毕竟是清代学者的著作,语言风格可能会显得过于古奥晦涩,难以亲近。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孙诒让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行文虽然严谨,但逻辑推导清晰有力,仿佛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引导你穿过迷雾。他对于疑难古义的考证,往往能从多方文献进行佐证,那种“铁证如山”的论证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这不仅仅是一套工具书,更是一部展现古代治学精神的典范之作。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墨家思想的知识,更是一种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和批判性思维。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现代快餐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文史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对于那些对先秦思想、墨家学说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它无疑是一座宝库。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套书的,最初只是被它厚重的装帧和“四部要籍选刊”的字样所吸引。翻开之后,立刻被那种深入骨髓的学术气息所震撼。孙诒让先生的考据功夫之深厚,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他不仅仅是简单的注释和翻译,更是对原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和辨析,很多困扰学界已久的疑难问题,在他的解读下豁然开朗。 阅读这套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与古代思想家的深度对话。它并非那种轻松愉快的“快餐式”阅读材料,而是需要沉下心来,反复咀嚼的“硬核”学术著作。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理解层次。比如,书中对墨家兼爱、非攻等核心思想的阐发,结合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使得这些看似抽象的理念变得鲜活而富有现实意义。对于想要系统研究墨子思想的读者,这套书提供的不仅是文本,更是研究的方法论和清晰的脉络。它让那些被湮没在浩瀚史海中的智慧重新闪耀光芒,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

我是一个长期从事古代哲学研究的学者,坦白说,在找到这套“墨子间诂四部要籍选刊”之前,我常常因为找不到权威、成体系的墨学选本而感到苦恼。市面上的版本要么过于简略,要么就是原始文本晦涩难懂,缺乏现代学术工具的辅助。但孙诒让先生的版本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精准地把握了墨家思想的精髓,在注释中融入了他毕生对先秦诸子的研究成果。对于我这样需要进行细致文本比对和概念溯源的研究者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研究效率,也为我后续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坚实的文献支撑。可以说,它是我书架上近期最宝贵的新添藏品,其学术贡献值得被更广泛地认可和学习。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极其考究,体现了浙江大学出版社一贯的高水准。纸张的质感很好,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对于这种需要长时间聚焦的学术著作来说至关重要。更让我欣赏的是,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兼顾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虽然是精选的要籍,但内容组织得井井有条,条理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触墨家典籍的读者,也能借助孙诒让先生的疏解,顺利地进入文本的核心。我个人尤其喜欢它在关键处的注释和索引设计,使得查阅和对比不同篇章的内容变得非常便捷。这套书的出版,无疑是填补了目前市场上系统、权威的墨学精选读本的空白,值得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敬意的学者和爱好者收藏。

评分

这套书对于理解中国早期社会结构和伦理观念的变迁,提供了绝佳的视角。墨家思想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一种强有力回应和补充。通过这套精选的要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墨子及其后学如何构建起一套以“兼爱”为核心的伦理体系,以及他们如何将这种理念应用于军事、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实践中。不同于儒家的侧重亲疏之别,墨家的普世关怀显得尤为独特和超前。细读这些篇章,能够体会到先秦时期思想的活跃与碰撞,那种百家争鸣的恢弘气象跃然纸上。这对于我们今天反思全球化背景下的伦理困境,也具有非常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