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著者刘瑞符先生,民国二年生,河南新郑人氏。早年做过教师,创办过出版社,后参加国民革命,于1947年当选届国民大会河南省代表。后东退台湾。1980年退官后,执念古籍,著有《谋略》《中国古代兵法类编》《读史兵略评释》《老子章句浅释》《易论》等数百万字。作者在书中以显证微,微显并举。虽著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可对当下之社会,依然有诸多参考之处。
- 老子章句浅释
**:980元
名称:老子章句浅释
著者:刘瑞符
开本:宣纸八开
ISBN号:9787509744697
装帧册数:一函四册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线装分社编印
传世版本用字多者不过5500余个,不及现代报刊上的一个中篇,却包罗了宇宙观、人生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治国兴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位真正的哲学家。《老子》其辩证的思维方法,精到的处世策略,读来仍然十分鲜明,本书先列“经文”,随后附“注”,“释义”逐句试解,“章后絮语”节录先贤高论,领你进入这一古老文化宝藏地。
书缘初探 近日偶得一本老子章句的注疏之作,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这本书的装帧很有古韵,宣纸线装,一函四册,光是捧在手里,那份沉甸甸的质感和墨香,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深厚底蕴。我一直对《道德经》心存敬畏,奈何原文晦涩难懂,总感觉隔着一层纱。这本书的作者刘瑞符先生,想来是下了不少功夫,将那些看似玄妙的哲理,用一种更贴近人心的语言加以阐释。初翻几页,便觉豁然开朗,那些平日里想不明白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在作者的笔下仿佛化作了清晰的脉络,不再是高悬于空的理论,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将经典“落地”的能力,正是此类注释本的价值所在。我期待着能在一杯清茶的陪伴下,细细品味这四册文字,让老子的智慧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触手可及的指引。这种阅读体验,远非电子版的冰冷文字所能比拟,纸张的触感、油墨的气味,共同构建了一种沉浸式的精神之旅。
评分装帧背后的匠心独运 不得不提的是这套书的实体呈现,简直是收藏级的享受。宣纸的细腻质感,吸墨性极佳,使得印刷出来的字迹清晰、墨色沉稳,长时间阅读也不易疲劳。而线装的工艺,更是体现了对手工制作的尊重。轻轻翻动书页,那布线连接的韧性和书籍的柔韧感,让人对手工的温度油然而生敬意。一函四册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合理,或许是按照章节进行了合理的划分,方便携带和查阅。在现代社会,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审美对象。这套书无疑是将二者完美结合的典范。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件可以陈列、可以世代相传的物件。那种打开书卷,闻到纸张和油墨混合的独特气息,是任何数字设备都无法模拟的仪式感,它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神圣的体验,是对传统文化敬意的表达。
评分学术深度与可读性的平衡 评价一本注释书的好坏,核心在于它能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做到让普通读者也能接受。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刘瑞符先生的解读,明显是有扎实的文献基础的,他对历史背景、古代语境的考证十分到位,使得我们不至于用现代的、甚至是以偏概全的观念去误读两千多年前的智慧。然而,他并没有将这些考证堆砌成冗长的脚注,而是巧妙地融入到流畅的解释文字中。例如,在讲解某些专有名词时,他会先给出明确的现代解释,再辅以古籍中的例证,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这种处理方式,既满足了专业读者的求证欲,也照顾了初学者的理解门槛。可以说,这本书是连接专业研究者与广大国学爱好者的优秀桥梁,它既有庙堂之高的严肃性,又有江湖之远的平易近人。
评分体悟生命哲学,寻得内心安宁 最终,阅读《老子》是为了寻求一种对世界和自我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最终要落实在它是否能带给人精神上的滋养上。阅读过程中,我反复被书中的一些警句所触动,它们不像某些心灵鸡汤那样空泛,而是带着一种洞穿世事的清明。刘瑞符先生的注释,总能精准地抓住老子思想中那份对生命本质的关怀,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的焦虑、欲望和执念。在反复体味那些关于“不争”、“守柔”的论述时,我发现自己内心的浮躁似乎被慢慢抚平。这套书提供了一个静观自我的空间,让我们得以从日常的喧嚣中抽离出来,去思考“我是谁”、“我要去哪里”这些终极问题。它不是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探索的工具和一套看待万物的全新视角,这种由内而外的启发,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评分文风流转,韵味十足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我个人非常欣赏。它没有陷入那种枯燥的学院派说教,也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流于浅薄的娱乐化解读。刘瑞符先生的文字,用词讲究,既有文人的儒雅,又不失哲思的锐利。读起来,仿佛能听到一位饱学之士,在灯下轻声为你娓娓道来,语气平和,却字字珠玑。特别是一些关键章句的解析,他常常会引用其他典籍进行旁证,这种跨学科的融会贯通,使得对老子思想的理解更加立体和丰满。比如对“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阐发,就结合了现实社会中许多为人处世的案例,读来令人深思,甚至有些许警醒之意。这种娓娓道来中蕴含的深厚学养,是需要时间沉淀才能达到的境界,绝非一蹴而就。线装的册子,也促使我放慢了阅读的速度,强迫自己去咀嚼每一句话的深意,这种慢读的习惯,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日,显得尤为珍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