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饭局

皇帝的饭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左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宫廷
  • 权谋
  • 美食
  • 宴会
  • 皇帝
  • 古代
  • 政治
  • 文化
  • 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满苑逞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42079
商品编码:2976649029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皇帝的饭局

定价:28.00元

作者:于左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060420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山君的遭遇,证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饮食当中有政治。中国人历来重视饮食,许多重要的事情喜欢拿到饭桌上去解决,饭局也就成了交谈、交易的好场所。觥筹交错之间,谈笑风生,许多问题似乎更容易解决,交易似乎更容易达成。一顿饭请谁吃、吃些什么、什么时候吃、在哪里吃、怎么吃、吃的时候怎么安排坐次等等,都有很大的学问,个中自然包含许多微妙之处,只可意会。如果这顿饭有皇帝参加,或者干脆就是由皇帝做东的饭局,一切细节就更耐人寻味了。

目录


前言
政治宴
 刘邦:鸿门宴
  1.野地宴会
  2.美器粗食
  3.的酒徒
 唐玄宗:皇帝的饭局
  1.热洛河
  2.鹿尾和三辰酒
  3.不欢而散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1.交易
  2.蛤蜊和江瑶柱l
  3.老饕
 宋高宗:政治宴席
  1.菜单
  2.亲与疏
  3.权力的收益

 隋炀帝:糖蟹与鲈鱼脍
  1.糖蟹l
  2.宫廷菜单
  3.失败的笼络
 唐中宗:烧尾宴
  1.如何烧尾
  2.镡馔或者毕罗
  3.汤饼
 明武宗:清太监喝酒
  1.阉党之乱
  2.宣府黄鼠
  3.鲥鱼味道
 清乾隆帝:去扬州吃满汉席
  1.燕窝之祸
  2.鱼翅
  3.满汉席
怡情宴
 高洋:细环饼和乳猪炙
  1.遥远的面点
  2.酿造酒
  3.生熟酒肴
 宋孝宗:小枣羊眩金酒杯
  1.前朝遗味
  2.浅饮小酌
  3.糟蟹和黄雀鲜
 明熹宗:离不开“老太家膳”
  1.灵露饮
  2.老太家膳
  3.疑似佛跳墙
 清康熙帝:八宝豆腐
  1.几款豆腐
  2.宴请使者
  3.熊掌与素菜
败亡宴
 陈后主:消愁的驴肉
  1.酒犹兵也
  2.江南佳味
  3.沉醉
 宋徽宗:人间有味俱尝遍
  1.鸣銮堂之宴
  2.保和殿之宴
  3.露宿野餐
 崇祯皇帝:无奈的推毂礼
  1.代朕亲征
  2.烧鹅
  3.早的燕窝羹
 清光绪帝:给皇太后办寿宴
  1.昂贵的食物
  2.饮食贵贱
  3.筵席等级

作者介绍


  于左,自由写作者,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出版过《玩在唐朝》(中华书局)、《新画皮》(广西人民出版社)、《玩在宋朝》(商务印书馆、将出版),另有《五行师》系列小说在台湾出版。在文学期刊发表过《战桃林》、《你们上去找什么》、《飞碟姻缘》等小说。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星辰轨迹》的科幻小说的详细简介,内容与《皇帝的饭局》完全无关: 星辰轨迹 类型:硬科幻、太空史诗、文明冲突 字数预估:约1500字 故事背景:寂静的边疆与失落的辉煌 公元2742年,人类文明已经遍布银河系的核心区域,建立起一个松散但技术先进的“联邦星域”。然而,宇宙的广袤远超想象,在联邦的边缘地带——被称作“无尽之环”的星域,那里是流放者、独立殖民地以及无数未解之谜的交汇点。这里没有联邦的律法,只有绝对的生存法则和对未知力量的敬畏。 故事的主角,卡戎·维德,是一名基因改造的星际信使。他隶属于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组织——“界碑者”,他们的职责是维护星际航道图的精确性,并处理那些被联邦主流社会视为禁忌的超空间异常。卡戎的童年是在一艘报废的殖民驳船上度过的,他对星际旅行的理解,远比那些在舒适的母星轨道上成长的精英们更为深刻和残酷。 无尽之环的核心,隐藏着一个被联邦历史学家称为“大寂静”的谜团。大约一千年前,一个曾与联邦并驾齐驱的超级文明——奥里安帝国,在一夜之间集体消失,没有战争迹象,没有灾难警报,只留下了漂浮在虚空中的巨型、无源动力结构体,它们被称为“遗迹群”。联邦的科考队从未能成功解析这些遗迹的能源和信息结构,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人员的离奇失踪或精神崩溃。 核心冲突:信号与“低语” 故事的开端,卡戎在执行一次例行的航道校准任务时,意外接收到一个无法被任何已知加密协议识别的信号。这个信号并非传统的无线电波,而是一种极其精妙的量子纠缠脉冲,它似乎直接作用于接收者的神经皮层,引发了剧烈的、近乎宗教狂热的幻觉。 这个信号源头指向了“遗迹群”中最庞大、也最危险的结构——“主枢纽”,一个直径超过五百公里的环形太空站。联邦情报部门对此信号保持了极度的沉默和警惕,他们深知,任何可能揭示奥里安帝国消失真相的发现,都可能动摇联邦数百年建立的科技霸权。 卡戎意识到,这个信号不仅仅是一段信息,它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够解锁奥里安文明留下的某种“防御机制”或“最终遗产”。他的雇主——一个盘踞在黑市边缘的军火商兼技术走私犯,“幽灵”玛拉,看到了利用这份力量对抗联邦中央集权的绝佳机会。 关键角色与阵营 1. 卡戎·维德 (Karon Vede): 主角,界碑者。他冷静、高效,但内心深处对星际间的孤独感有着深刻的体会。他使用定制的神经链接义体来辅助他的超空间导航,使其能够感知到时空结构中的微小扰动。 2. “幽灵”玛拉 (Mara 'The Phantom'): 军火寡头,冷酷无情,视科技为终极武器。她希望卡戎能带回奥里安文明的“驱动核心”,从而控制无尽之环的航线。 3. 审判官 塞勒斯 (Inquisitor Cyrus): 联邦“秩序维护部”的首席特工。他代表着联邦的铁腕,坚信任何超越现有科技的知识都必须被封锁或销毁,以维护社会稳定。他认为卡戎的行为是煽动叛乱。 4. 阿丽娅 (Aria): 一位从遗迹群内部逃出的生物学家。她拥有不完整的奥里安基因片段,能够以一种接近直觉的方式“理解”遗迹发出的“低语”。她对卡戎亦敌亦友,她的目标是阻止力量被任何人滥用。 深入“主枢纽”的旅程 卡戎和玛拉组建了一支由雇佣兵和边缘科学家组成的探险队,他们必须穿过由古老的防御系统、被称为“熵噬虫群”的微型自主机械生命体,以及联邦的秘密巡逻舰组成的层层封锁。 进入“主枢纽”后,环境发生了剧变。这里没有重力,没有空气,但墙壁上流淌着肉眼可见的能量流。遗迹内部的结构不再遵循欧几里得几何学,空间维度似乎被折叠,导航变得如同在梦境中穿行。 在探索过程中,卡戎开始接收到更清晰的“低语”。这些信息揭示了一个令人心寒的真相:奥里安帝国并非毁灭于外敌,而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某种宇宙的根本性缺陷——一个周期性将高级文明从存在中抹除的“清理机制”。奥里安人并没有被消灭,而是将自己“上传”到了一个更高维度的结构中,试图超越这个循环,并留下了信号,警告后来者。 抉择与终局 卡戎和审判官塞勒斯在遗迹的核心区域相遇。塞勒斯带来了联邦的最终指令:摧毁主枢纽,将所有信息归零。而玛拉则试图激活核心,将奥里安的力量转化为一种可以控制的武器,意图对联邦发动“先发制人的和平”。 卡戎必须在关键时刻做出抉择: 1. 遵循界碑者的誓言: 维护宇宙的平衡,不让任何已知文明获取足以毁灭自身的知识。 2. 听从阿丽娅的劝告: 尝试理解奥里安文明的“超越”方式,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清理”周期。 3. 屈服于玛拉的野心: 利用核心力量为自己争取一个在星际权力结构中的位置。 最终,卡戎发现,奥里安人留下的终极遗产并非武器,而是一个“导航图”——指向了宇宙中唯一已知的、能够避开“清理机制”的避难所。然而,激活这个导航图需要牺牲掉启动它的量子信标——也就是卡戎赖以生存的神经链接义体,以及他与外界的全部联系。 故事的高潮在于卡戎的选择。他放弃了所有已知的存在形式和身份,将自己作为信息载体,启动了最终的逃逸程序。他成功地将避难所的坐标发送了出去,但代价是,他本人被困在了主枢纽的能量风暴中,成为了新的“寂静”的一部分,成为了星辰轨迹上一个永恒的、沉默的坐标点。 联邦的舰队赶到时,只看到主枢纽的能量脉冲减弱,核心区域陷入了绝对的死寂。审判官塞勒斯捕获了玛拉,但未能获得任何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卡戎·维德,这位星际信使,最终成为了一个传说,一个关于知识的代价和宇宙终极秘密的警告,在无尽之环的边缘,等待着下一批探险者的到来。 主题探讨 《星辰轨迹》探讨了科技的极限、文明的傲慢与衰落,以及在面对宏大宇宙规律时,个体存在的意义。它深入思考了“进步”的定义,以及知识本身是否会成为一种无法承受的重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不是说它内容有多么沉重,而是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历史的厚度和人性的深度,让人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去细细品味。作者在细节的呈现上非常用心,仿佛是为了还原那个时代的某个片段,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物件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生活场景的描写,那些平凡琐碎的日常,在作者笔下却充满了烟火气,让人感觉格外真实。这种真实感,加上作者对宏大叙事的驾驭能力,让整本书读起来有一种史诗般的质感。而且,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关系时,也非常地游刃有 কৌশল,没有简单地将人物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立场和动机,让故事更加耐人寻味。虽然有时候读起来会觉得信息量有点大,需要反复思考,但这恰恰说明了这本书的深刻之处,它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更是在引人思考。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意境”上的营造。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同时又富有诗意,读起来是一种享受。我常常会在某个段落停下来,反复品味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感觉作者是在用一种非常艺术化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情节,更是在传递一种思想,一种对历史、对人性的理解。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的人物关系时,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结构上的创新,不是线性的推进,而是通过多角度、多线索的交织,让故事更加立体和丰富。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梳理和理解,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故事本身,更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触及到一些更深层的东西。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因为市面上同类型题材的书实在太多了。但是,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独特的风格吸引住了。作者的笔触非常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直入主题,却又能在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将一些看似无关的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这种结构上的精巧设计,让我觉得作者的功力非常深厚。而且,书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桥段,又不会显得突兀,反而为紧张的情节增添了一丝轻松的氛围。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这些小小的惊喜而感到愉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它在保持一定的文学性的同时,又非常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不会让人生出“晦涩难懂”的感觉,是一种非常恰到好处的平衡。

评分

对于这本书,我最想表达的是它所带来的那种“氛围感”。作者营造的场景非常到位,无论是在宫廷的奢华,还是在市井的喧嚣,都仿佛能够被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种强大的画面感,得益于作者对环境描写的高超技巧。我读的时候,经常会在脑海中自动生成画面,甚至能够闻到空气中的味道,听到耳边的声音。而且,书中人物的对话也很有特色,既符合他们各自的身份背景,又充满了张力,每一次对话都像是暗流涌动,让人忍不住去猜测角色的真实意图。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整本书充满了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情感线的方式,不是那种直白的宣泄,而是通过人物的眼神、动作、甚至沉默来传递,这种含蓄而又深刻的情感表达,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评分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有几天了,总算抽出时间来写点感想。首先,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的文字功底,那种细腻的描绘,尤其是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我常常会在某个情节里反复咀嚼,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体会着角色的喜怒哀乐。比如,书中对主角内心挣扎的描写,那种在责任与情感之间的拉扯,读起来让人心头一紧,又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且,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也非常好,有平缓铺陈的,也有紧张激烈的,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跌宕起伏,非常有吸引力。虽然我还没读完,但我已经被深深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结局,以及主角最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对情节的精妙设计,加上人物塑造的立体感,无疑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我觉得作者在写作上非常有想法,不是简单地堆砌辞藻,而是真正地在讲故事,在传递情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