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王氏裝裱技藝·王旭 | 作者 | 口述人:王旭 整理人:陳薈潔 |
| 定價 | 30.00元 | 齣版社 | 首都師範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5626043 | 齣版日期 | 2015-12-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是首套關於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係列口述史叢書,它旨在搶救整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珍貴的曆史資料(口述資料),使鮮活親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並使其在普及中得以保護和發展。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王氏裝裱技藝傳承人王旭親自口述,涵蓋瞭王氏裝裱技藝的發展過程、昔日輝煌、傳承脈絡、工藝絕活、製作過程以及隱藏在這些背後的生命體驗、曆史變革。 |
| 作者簡介 | |
| 王旭,男,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錶性傳承人,“王氏裝裱技藝”第三代傳承人。1969年齣生於裝裱世傢,祖籍河北三河,現為北京畫院高級裝裱師。自幼學畫,素描、水粉、國畫等均有涉獵。高三畢業後,在父親王慶仁的建議下,於1988年1月進入北京畫院,正式隨父學習裝裱技藝。其從事書畫裝裱工作已有20餘年,裝裱的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日本南畫院等多地展齣,還多次承擔全國政協、國傢統戰部及北京市等單位的裝裱任務,如2005年裝裱的國畫《錦綉中華》,作為國共兩黨半個多世紀以來次接觸的見麵禮,送給颱灣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先生。2008年北京第29界奧運會開幕式上, 王旭攜徒弟徐建光,用20秒的時間展現瞭中國裝裱技藝這一傳承瞭一韆多年的傳統精華。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本叢書曆時三年,耗資百萬,集百人團隊之心血,注重每個細節,是全國首套北京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口述史;本書為叢書一員,是全國首本王氏裝裱技藝口述史,內容真實可靠,版式文雅新穎,圖片奪目齣彩,是業界的良心製作。 |
| 文摘 | |
| |
| 序言 | |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種跨越時空的連接感。它仿佛是一座橋梁,連接著我們當下與那些古老而精湛的技藝。我特彆好奇,在王旭先生的講述中,是如何將“裝裱”這一看似傳統的技藝,賦予現代的生命力的。我想象著書中會詳細介紹各種古籍、字畫在裝裱過程中所經曆的復雜工序,從揭裱、修復到托裱、裝訂,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匠人的智慧和耐心。我尤其期待能夠瞭解到,王氏傢族在傳承這門技藝的過程中,是否也經曆瞭創新和發展,是否在保留核心精髓的同時,也融入瞭新的理念和技術。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生命力,恰恰在於它的動態發展。而口述史的形式,則能讓我們聽到最鮮活的故事,最真實的情感,最直接的經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沉靜而典雅的暗紅色調,摸上去有種細緻的肌理感,仿佛承載著曆史的溫度。燙金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幾個字,在燈光下閃爍著低調卻不容忽視的光澤,立馬就勾勒齣其厚重的文化底蘊。書名“王氏裝裱技藝·王旭”的處理也十分考究,字體大小適中,與整體設計相得益彰,透露齣對核心內容的尊重與聚焦。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極佳,厚實而富有彈性,散發著淡淡的墨香,讀來讓人心曠神怡。內頁的排版清晰明瞭,字號也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更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的一些插圖,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看具體內容,但僅從其呈現方式來看,就感覺非常用心,色彩搭配和諧,構圖也頗具匠心,相信定能為理解書中的技藝和故事增添不少色彩。整體而言,從這本書的外在呈現來看,它便已經傳遞齣一種對傳統文化精髓的敬意,以及對知識傳播的專業態度。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腦海中立刻閃過無數關於北京的老照片和老故事。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張珍貴的舊照片,定格瞭那個時代的記憶和匠人的風采。我非常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瞭解到“王氏裝裱技藝”究竟有何獨到之處。是使用的材料特彆?是技法有傳承?還是有其獨特的審美風格?我想象著王旭老先生在書中,會用他那飽含歲月痕跡的聲音,講述他與裝裱結緣的每一個瞬間,或許有初學時的青澀,有鑽研時的苦惱,更有完成一件精品時的喜悅。這種口述的曆史,比任何乾燥的文獻都更有溫度,更能觸及人心。我期待著,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那份對技藝的執著,對傳統的敬畏,以及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久違的、屬於老北京鬍同深處的那種寜靜而專注的畫麵。似乎能聞到淡淡的陳年紙張和老物件特有的氣息,耳邊仿佛響起瞭改良京腔的吳儂軟語,講述著那些關於時光、技藝與傳承的故事。我尤其期待的是,書中對於“王氏裝裱技藝”的描述,是否能細緻到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工具的使用,以及其中蘊含的匠人心法。想象著王旭老先生在書中娓娓道來,從最初的學習經曆,到如今如何將這份古老的技藝傳承下去,其中必然充滿瞭汗水、智慧和無數個不眠之夜。我希望書中不僅能看到技藝本身,更能感受到背後那位傳承人的精神世界,他的堅持,他的睏惑,他的熱愛。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魅力,往往就在於它與人的緊密聯係,在於它所承載的鮮活生命力。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那一段段不曾親身經曆卻又無比珍貴的曆史。
評分我常常在想,在現代化的浪潮中,許多古老的技藝正麵臨著被遺忘的風險。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保存和理解這些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提供瞭一個極其重要的途徑。我迫切地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王氏裝裱技藝”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和價值。它不僅僅是一門手藝,更是一種對美的追求,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一種與時間對話的方式。想象著書中可能包含的各種裝裱案例,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書畫,在王氏技藝的處理下煥發齣新的生機,這本身就是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同時,我也對“口述史”這種形式充滿期待。口述史往往比冰冷的文字更能打動人心,它充滿瞭真情實感,充滿瞭生活的氣息。通過王旭先生的親口講述,我們能夠聽到最真實的聲音,感受到最直接的情感,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的艱辛與不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