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近现代国外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 | 作者 | 邵伟德,李启迪 |
| 定价 | 80.00元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4418434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字数 | 页码 | 581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近现代国外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对近现代国外教育家体育教育观及其对当下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进行了研究,书中涉及了24位国外教育家(捷克的夸美纽斯、英国洛克、法国卢梭、德国巴赛多、瑞士裴斯泰洛齐、德国赫尔巴特、德国福禄培尔、英国斯宾塞、美国詹姆斯、美国杜威、意大利蒙台梭利、日本小原国芳、前苏联马卡连柯、前苏联凯洛夫、瑞士皮亚杰、前苏联赞可夫、美国罗杰斯、法国朗格郎、美国布鲁姆、美国加德纳、美国布鲁纳、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巴班斯基、法国福柯)。 |
| 作者简介 | |
| 邵伟德,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入选专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委员,“浙派”名师导师,山西省名师导师。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独立或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体育教学模式论》、《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与例解》等五部学术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全国教育规划重点课题2项,曾获浙江省科研成果奖多项。目前主要研究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学校体育基本理论研究》。 李启迪,男,1979年生,浙江余姚人,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主要从事学校体育与体育社会学研究。近五年来,以负责人获省部级一等奖与厅局级二等奖各一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项,主持省部级课题三项,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与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
| 目录 | |
|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章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体育教育观及启示——“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 一、扬·阿姆斯·夸美纽斯简介 二、夸美纽斯教育理论对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三、夸美纽斯体育教育观提炼 四、夸美纽斯体育教育观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五、小结 第二章 约翰·洛克体育教育观及启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一、约翰·洛克简介 二、洛克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三、洛克体育教育观提炼 四、洛克体育教育观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五、小结 第三章 让·雅克·卢梭体育教育观及启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一、让·雅克·卢梭简介 二、卢梭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三、卢梭体育教育观提炼 四、卢梭体育教育观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五、小结 第四章 巴泽多体育教育观及启示——“一切知识始于感觉,事物的经验重、于一切” 一、J.B.巴泽多简介 二、巴泽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三、巴泽多体育教育观提炼 四、巴泽多体育教育观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五、小结 第五章 裴斯泰洛齐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与启示——“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第六章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体育教育观及启示——“各种心性的基础是身体的健康,关心健康是培养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 弗里德里希·福禄培尔体育教育观及启示——“玩具是儿童的恩物” 第八章 赫伯特·斯宾塞体育教育观及启示——“人生幸福在于健全心智寓于健康身体” 第九章 威廉·詹姆斯体育教育观及启示——“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 第十章 约翰·杜威体育教育观及启示——“一切教育的终目的是形成人格” 第十一章 玛利亚·蒙台梭利体育教育观及启示——“心智的发展必然和身体动作相配合,而且是相互依赖存在的” 第十二章 小原国芳体育教育观及启示——“学习的本质在于自我思考、自我探求、自我创造或研究等多体验的自启自发活动” 第十三章 安·谢·马卡连柯体育教育观及启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第十四章 伊·安·凯洛夫体育教育观及启示——“尊重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仇视那些寄生虫、剥削者和懒汉” 第十五章 让·皮亚杰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影响研究与启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第十六章 赞科夫体育教育观及启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有价值的本钱” 第十七章 卡尔·兰塞姆·罗杰斯体育教育观及启示——“我们不能直接地教授他人,我们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展开” 第十八章 保尔·朗格朗体育教育观及启示——“终身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第十九章 本杰明·布鲁姆体育教育观及启示——“学校的主要资源应当用于增进每个人的工作能力,而不是用于预测或选拔英才” 第二十章 霍华德·加德纳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第二十二章 苏霍姆林斯基体育教育观及启示——“健康、健康,还是健康” 第二十三章 巴班斯基体育教育观及启示——“学是佳化,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优化”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近现代国外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 但对于学生新学内容而言,如何获得“经验”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的经验,并进行有效的经验迁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学生对当下运动体验和运动观念的获得,需要学生不断地运动反馈或反省,这是仅有获得运动技能的途径,因为教师的运动经验是无法传承给学生的,教师的作用仅仅为在练习与反馈过程中指点学生,帮助学生获得各种体验与观念。以上观点对于促进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原理的创新具有很好的启示价值。 (三)鼓励儿童进行户外运动 大自然阳光普照,冷暖交替,寒暑变更,具有极为丰富的资源,因此,很多教育家都十分倡导儿童多参加户外活动。同样,洛克也强烈鼓励孩子们多到户外去运动,他认为户外运动越多,他们的身体就越健康强壮,多在户外接受阴晴雨雪的体验,这样会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户外运动,在青少年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严寒与酷暑,定会经历春夏秋冬的洗礼,因此,多参与户外运动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发展与健康具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在大自然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对于当前减缓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改善学生的体质具有特别的意义:首先,应鼓励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因为一节课之后,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都产生了的疲劳感,这时若还是闷头做作业,紧接着又是下节课的学习,设想一下,长期下去,学生的体质会好吗?学生活动的天性会得到张扬吗?因此,少给学生布置课间作业,多给学生户外活动的时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种战略;其次,目前有很多条件较好的学校,都在体育馆或室内上体育课,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但这是违背体育活动原则的,学生人数众多、室内空气不畅,特别是天气比较炎热的季节,室内会异常闷热,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相反很容易造成中暑、晕厥等现象。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眼前一亮,《{RT}近现代国外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这个题目精准地戳中了我的研究兴趣点。我一直认为,体育不仅仅是身体的活动,更是精神的磨砺,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因此,近现代那些在教育领域卓有建树的西方教育家,他们是如何看待体育的?他们的体育教育观是否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调整?书中可能会涉及到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是像卢梭那样强调自然主义教育,还是像杜威那样倡导经验主义和进步主义?抑或是像蒙台梭利那样注重个体化发展?我猜测,这些教育家们对体育的理解,很可能涵盖了身体健康、智力发展、情感培养,乃至社会适应等多个维度。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分析这些教育家的核心观点,梳理其思想的脉络,并探讨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当今的体育教育有何启示。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西方体育教育思想演进的绝佳机会。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关于教育史,特别是与身体教育相关的学术著作,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名字叫做《{RT}近现代国外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这个题目让我觉得非常契合我的阅读需求。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其背后是深厚的思想支撑,而近现代西方教育史,又是孕育了无数教育巨匠的沃土。这本书将视角聚焦在“国外教育家”的“体育教育观”上,这让我对其中的内容充满期待。我想象着,这本书会带我走近那些对现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西方思想家,了解他们是如何理解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的。是单纯的体能训练,还是涵盖了更广泛的德育、美育、智育的有机结合?他们是否在各自的教育理论体系中,为体育教育预留了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见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和阐述这些教育家们的观点,为我提供一个关于近现代西方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清晰图景,并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育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RT}近现代国外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立刻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作为一名对教育理论颇感兴趣的读者,我对那些在近现代教育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西方教育家们的思想一直非常关注。而将他们的目光聚焦于“体育教育观”,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的长河中,体育教育是如何被看待和定位的?那些伟大的教育家们,他们是否将体育视为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他们是如何将体育的价值融入到更宏观的教育理念中的?是强调身体的强健与心智的成熟相辅相成,还是将体育视为培养社会公民的重要途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教育家们,他们关于体育教育的丰富多样的观点,并梳理出这些观点演变的逻辑和脉络,从而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近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多元性和深刻性。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被它厚实的装帧和略显古朴的封面设计所吸引,这似乎预示着里面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学术分量。我一直对教育史,尤其是近现代教育思潮的演变很感兴趣,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更是鲜为人知,也因此更具探究价值。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从书名来看,它聚焦于“近现代国外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这本身就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些在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西方教育巨匠们,他们是如何看待体育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们的理念又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的?是强调身体素质的培养,还是更注重体育在人格塑造、道德教育方面的价值?抑或是将体育视为一种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问题都激发了我深入阅读的欲望。虽然我还不清楚书中具体会涉及哪些教育家,但我可以想象,这份研究一定是一次跨越国界、跨越时代的思想之旅,将带领我们穿梭于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之中,去理解体育教育如何在西方教育体系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并最终对近现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评分拿到这本《{RT}近现代国外教育家体育教育观研究》的时候,我带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一直以来,我对那些塑造了现代教育格局的伟大思想家们充满敬意,而体育教育观的研究,在我看来,是连接身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一座桥梁。我非常好奇,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那些被誉为“教育家”的先贤们,是如何将体育纳入其教育理念的核心的?他们是否看到了体育超越体能锻炼的更深层意义?例如,他们是否强调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不拔?抑或是他们更倾向于将体育视为一种调节身心、促进全面发展的手段?书中提到的“近现代”范围,又将把我的视野引向哪个时间段?是启蒙运动后的理性主义思潮,还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亦或是20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这些都让我迫切地想要一探究竟。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些教育家们关于体育教育的独特视角,他们是如何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对体育教育的价值、目的、方法进行深刻的论述和实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