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哲学十讲 | 作者 | 李石岑 |
| 定价 | 46.80元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58108532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李石岑先生据其1932年在福建省教育厅暑期讲学会上的讲演稿整理而成的,1935年由世界书局出版,一经上市便受到很多读者的热切关注。此书在叙述和评析中国哲学的过程中,处处贯穿了中西哲学的比较思想,在学术上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时至今日依然是哲学类教科书范本。 |
| 作者简介 | |
| 李石岑(1892—1934),原名邦藩,湖南醴陵枧头洲人。重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十讲》、《人生哲学》(上卷)、《希腊三大哲学家》、《现代哲学小引》、《哲学概论》等。 |
| 目录 | |
| 讲 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的比较研究 一 从发展过程观察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 期 “成长期”的比较 第二期 “嬗变期”的比较 第三期 “发展期”的比较 二 从思想实质观察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 第二讲 儒家的伦理观 一 儒家思想的社会背景 二 儒伦理思想的特质 三 儒家和新儒家 第三讲 墨家的尚同说及其实践精神 一 墨家思想的社会背景及“墨”字的含义 二 墨家思想产生的旁因 三 墨子的根本思想——尚同说 四 墨子的形式论理 五 墨家的实践精神 六 墨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潜势力 第四讲 道家的宇宙观 一 《》的产生年代及其思想的来源 二 道家的自然主义 三 道家的辩证法 四 道家思想的社会背景及略评 第五讲 名家之观念论的辩证法与形式论理 一 名家和别墨的不同 二 两种辩证法 三 观念论的辩证法与形式论理 四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的观念论的辩证法与形式论理 第六讲 《中庸》的哲理 一 《中庸》和《孟子》二书的关系 二 《中庸》的基础理论 三 《中庸》的修养法 四 《中庸》的影响 第七讲 禅家的哲理 一 佛法与禅 二 《参同契》 三 《五位颂》与《四料简》 四 禅家对唐宋以后思想界的影响 第八讲 什么是理学 一 宋代思想发生的背景 二 晦庵思想体系的概说 三 晦庵思想的批判 第九讲 体用一源论 一 船山思想的体系 二 船山的有和动 三 船山的性论 四 船山对理和欲的看法 五 船山思想略评 第十讲 生的哲学 一 清代思想发生的几个原因 二 王颜两氏给予戴东原的影响 三 戴东原的“生的哲学”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启蒙在于对思想的深入理解,而中国哲学无疑是中国文化最深邃的源泉。这本书的出现,恰似一股清流,滋润了我渴望求知的内心。我曾几何时,也曾被那些晦涩的文字所困扰,感觉自己像是在迷宫中游走,找不到方向。但“十讲”的提法,让我看到了希望,它暗示着一种系统性的梳理和精炼,将复杂的哲学体系化繁为简,更容易被普通读者所接受。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带领我走进中国哲学的殿堂,去感受那些先贤们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我希望它能让我理解,哲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甚至认识生命的意义。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开始这段充满智慧的旅程。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瞬间,就被它散发出的古朴气息所吸引。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哲学是绕不开的一环。中国哲学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积淀,其智慧的光芒至今仍在照耀着我们。我曾尝试阅读过一些哲学名著,但总觉得过于抽象,难以与现实生活产生真实的连接。而“十讲”这样的形式,仿佛在告诉我,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不会让我一开始就陷入迷茫。我非常好奇,在这“十讲”中,作者会如何解读中国哲学史上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形成,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能将这些古老的智慧与当下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帮助我理解我们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我们未来可以走向何方。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次与先哲的对话,一次对自身文化根源的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沉静而厚重的质感,灰蓝色的背景搭配金色的书名,在书架上显得格外醒目。我一直对中国哲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入门门槛较高,总是望而却步。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感觉它像是一扇敞开的大门,邀请我去探索那些博大精深的智慧。我曾尝试阅读过一些哲学史类的书籍,但往往晦涩难懂,充满了各种术语和理论,让我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十讲”形式,让我看到了希望,或许能够以一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引导我逐步深入。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帮助我梳理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和思想精华。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让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轻松阅读。封面上的作者名字,李石岑,也是我比较陌生的,但吉林出版集团的品质一直以来都让我信赖,所以对这本书的质量我还是充满期待的。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我总觉得,作为一名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哲学根基,就像一棵没有扎根的树,终究难以茁壮成长。过去,我曾试图接触一些哲学著作,但往往因为语言的晦涩和理论的抽象而败下阵来。这本书以“十讲”的形式出现,给我一种踏实感,仿佛有人在我前面铺设了一条平坦的道路,让我不再感到畏惧。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拆解那些看似深奥的哲学概念,如何将它们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哲学联系起来。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能让我了解“是什么”,更能让我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做”。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哲学的书,更是一次关于文化认同和自我追寻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散发着一种人文的关怀。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情有独钟,但市面上的相关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浅薄,缺乏深度。这本书的“十讲”形式,让我觉得它可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又能涵盖中国哲学的重要方面。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现中国哲学中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观点和思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国哲学是如何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这些古老的智慧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是一次探索,一次关于中国文化之魂的寻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