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傢圖書館藏清人詩文集稿本叢書(輯)
定價:990.00元
作者:陳紅彥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30123935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有清近三百年,學術文化集前代之大成,詩文作品蔚爲大觀。據統計,清人的各類著述有約二十二萬種,其中詩文集逾七萬種,現存四萬餘種。近代以來,清人詩文集主要作爲大型叢書中集部的一部分整理齣版。《清代詩文集彙編》是首部清代斷代詩文總集,但以收録刻本爲主,仍有大量珍貴的稿鈔本分藏各地,未見整理。這些材料如果能夠得到充分地發掘和利用,將爲清史研究開闢新的天地。有鑒於此,我們整理瞭國傢圖書館收藏的稿鈔本清人詩文集,選取近百種二百餘冊,分輯齣版。每輯內以作者的生卒年代爲序(生卒年不詳者,以大緻活動時期爲序排在*末);每種附以簡略的解題;如有夾條、貼簽等,局部放大附於原頁之後。我們相信,詩文集等基礎資料的整理齣版具有深遠的學術價值和文獻意義,可以給學術研究帶來便利,豐富我們對清代社會歷史、思想文化等各領域的認識,也有助於珍稀文獻的保護和利用。
內容提要
詩文集,也就是傳統目録學中所稱的'彆集',是個人的文學作品集,記録瞭作者的經歷、情感和思想,反映齣作者所生活的時代和地區的社會麵貌、風土民情,對後世的研究者而言,是關於作者本人和當時社會的手資料,可以勾勒齣豐富真實的歷史畫麵。《國傢圖書館藏清人詩文集稿本叢書》選取國傢圖書館所藏清人詩文集稿鈔本近百種,分輯齣版。輯收入十七種,分為三冊,包括:顧圖河《雄雉齋詩續集》,嚴遂成《海珊詩稿摘鈔》,姚東升《惜陰居文稿》《惜陰居吟稿》,錢儀吉《颺山樓初集》,祁寯藻《食筍齋日課》,瀋榮仁《羨門吟略》,楊際運《飲翠山房詩草》,瀋士模《岫雲吟稿》,陳友皋《雪塘詩鈔》,舒翰《鴻雪集》,馮瓚《硃裏稿》《甲申紀遊草》《褱湘閣詩草》《瑤席齋詩草》《蠟屐草》《歸雲草》。絕大多數爲整理影印,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目錄
作者介紹
陳紅彥,女,研究館員。現任中國國傢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兼國傢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副主任。
文摘
序言
這套書帶給我的感受是復雜的,它既有學術的莊重,又不乏人性的溫度。我發現,在那些正襟危坐的八股文和抒情長詩的間隙裏,夾雜著許多極為生活化的片段——可能是對傢中瑣事的抱怨,對天氣變化的記錄,或是幾句寫給妻兒的俏皮話。這些零星的“花絮”恰恰是還原一個鮮活的清代知識分子群像的關鍵。他們不是教科書上刻闆的“文人”,而是有著七情六欲、會為生計發愁、也會為一頓美食而欣喜的普通人。這種從宏大敘事退迴到個人日常的視角切換,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人情味,讓人在仰望曆史星空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腳下泥土的芬芳。這是一套既能讓你“仰望”又能讓你“親近”的珍貴文獻集。
評分這套叢書的收錄範圍之廣,簡直令人驚嘆,它提供瞭一個近乎全景式的清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窗口。我花瞭大量時間去比對不同作者的篇目,發現其中收錄瞭許多平日裏難以一見的私人手稿和未刊本,這對於研究清代文學流派的演變和地域性文化特徵,提供瞭無與倫比的第一手資料。比如,其中幾位江南士紳的尺牘往來,不僅展現瞭他們精妙的文筆,更深層次地揭示瞭當時社會階層之間的互動模式和微妙的權力關係。學術價值毋庸置疑,它不是簡單地把已刊作品匯編在一起,而是著重於那些“未定稿”的生命力,那種未經後人修飾的、最真實的創作狀態。對於嚴肅的學者而言,這套書的價值簡直無可估量,它打破瞭傳統文獻整理的局限,將研究的觸角延伸到瞭更細微、更私人化的文本層麵。
評分閱讀這些清代詩文稿本,仿佛進行瞭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那些筆鋒的抑揚頓挫間,似乎還能感受到作者伏案疾書時的心緒波動。我注意到,有些稿本上留下瞭大量的批注和修改痕跡,這些“塗抹”比最終定稿本身更耐人尋味。比如,一位詩人為錶達對某位友人的思念,初稿用瞭略顯平淡的辭藻,幾經修改後,最終定稿的那幾句,情感的張力陡然增強,甚至能從中體會到一種近乎於痛苦的掙紮。這讓我對“創作”這件事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文學並非一蹴而就的靈感噴發,而是反復錘煉、自我否定的過程。這種直觀地看到“思想如何凝固成文字”的過程,是閱讀任何印刷體精裝本都無法比擬的獨特體驗,它讓你不再隻是一個讀者,更像是一個無聲的見證者。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硬殼精裝,質感十足,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著一股子曆史的厚重感。尤其是封麵燙金的書名,在燈光下微微閃爍,顯得既典雅又不失氣派。內頁紙張的選擇也頗為考究,米白色的紙張,觸感細膩,油墨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那些繁復的古代書法,也能辨認得清清楚楚。裝幀的工藝水平絕對是上乘的,看得齣齣版社在製作這套書上是下瞭大功夫的,完全配得上“國傢圖書館藏”的身份。這樣的書,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視覺享受,讓人忍不住想隨時翻閱,去觸摸那些沉睡已久的墨香。我尤其喜歡它側邊切口的工藝處理,非常精緻,沒有絲毫毛邊,體現瞭極高的製作標準。對於一個注重閱讀體驗的收藏者來說,光是這份對實體書的尊重,就足以讓人心動瞭。
評分從文獻學的角度來看,這套叢書的校勘工作做得非常紮實可靠。在比對瞭幾篇知名度較高的作品的稿本與我們現有的通行本後,我發現瞭幾處關鍵性的異文,這些差異並非簡單的錯彆字,而是關乎全篇意境甚至曆史細節的微妙變動。這錶明編纂者在整理過程中,付齣瞭極大的耐心和嚴謹的態度,他們沒有輕易地以“現代標準”去修正古人的筆誤,而是忠實地記錄瞭手稿本的麵貌。這種對文本的敬畏感,是衡量一套學術叢書是否值得信賴的核心標準。對於需要引用這些文本的研究者來說,這意味著極大的便利,可以大大減少前期繁瑣的交叉驗證工作,直接信任其提供的底本質量。這種細緻入微的學術操守,著實令人敬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