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全彩速學電子元器件
定價:65.00元
作者:蔡杏山,蔡玉山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121248207
字數:
頁碼:29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全彩速學電子元器件》以全彩形式介紹瞭電子元器件的識彆、檢測、選用和應用,主要內容有電阻器、變壓器、電感器、電容器、二極管、三極管、光電器件、電聲器件、顯示器件、晶閘管、場效應管、IGBT、繼電器、乾簧管、傳感器、貼片元器件和集成電路等。
《全彩速學電子元器件》起點低,敘述由淺入深,語言通俗易懂,內容結構安排符閤學習認知規律。本書適閤作為初學者係統學習電子元器件的自學圖書,也適閤作為職業院校電類專業的電子元器件教材。
目錄
第 1章 電阻器
1.1 固定電阻器
1.1.1 外形與符號
1.1.2 從實驗認識固定電阻器
1.1.3 功能
1.1.4 標稱阻值
1.1.5 標稱阻值係列
1.1.6 額定功率
1.1.7 選用
1.1.8 檢測
1.1.9 種類
1.1.10 電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1.2 電位器
1.2.1 外形與符號
1.2.2 從實驗認識電位器
1.2.3 結構與原理
1.2.4 應用
1.2.5 種類
1.2.6 主要參數
1.2.7 檢測
1.2.8 選用
1.3 敏感電阻器
1.3.1 光敏電阻器
1.3.2 熱敏電阻器
1.3.3 濕敏電阻器
1.3.4 壓敏電阻器
1.3.5 力敏電阻器
1.3.6 磁敏電阻器
1.3.7 敏感電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1.4 排阻
1.4.1 實物外形
1.4.2 命名方法
1.4.3 種類與結構
VI
1.4.4 檢測
第 2章 變壓器與電感器
2.1 變壓器
2.1.1 外形與符號
2.1.2 從實驗認識變壓器
2.1.3 結構、工作原理和功能
2.1.4 特殊繞組變壓器
2.1.5 種類
2.1.6 主要參數
2.1.7 檢測
2.1.8 選用
2.1.9 變壓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2.2 電感器
2.2.1 外形與符號
2.2.2 從實驗認識電感器
2.2.3 主要參數與標注方法
2.2.4 性質
2.2.5 種類
2.2.6 檢測
2.2.7 選用
2.2.8 電感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第 3章 電容器
3.1 固定電容器
3.1.1 結構、外形與符號
3.1.2 從實驗認識電容器
3.1.3 主要參數
3.1.4 性質
3.1.5 極性
3.1.6 種類
3.1.7 串聯與並聯
3.1.8 容量與誤差的標注方法
3.1.9 檢測
3.1.10 選用
3.1.11 電容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3.2 可變電容器
3.2.1 微調電容器
3.2.2 單聯電容器
3.2.3 多聯電容器
第 4章 二極管
4.1 半導體與二極管
4.1.1 半導體
4.1.2 二極管
4.1.3 整流二極管與整流橋
4.1.4 開關二極管
4.1.5 二極管型號命名方法
4.2 穩壓二極管
4.2.1 外形與符號
4.2.2 工作原理
4.2.3 應用
4.2.4 主要參數
4.2.5 檢測
4
4.3.1 外形與符號
4.3.2 工作原理
4.3.3 容量變化規律
4.3.4 主要參數
4.3.5 檢測
4
4.4.1 外形與符號
4.4.2 性質
4.4.3 特性麯綫
4.4.4 檢測
4
4.5.1 外形、符號、結構和等效圖
4.5.2 工作原理
4.5.3 檢測
4
4.6.1 外形與符號
4.6.2 特點、應用和檢測
4.6.3 主要參數
4
4.7.1 外形與符號
4.7.2 特點、應用和檢測
4.7.3 主要參數
4
4.8.1 外形與符號
4.8.2 性質
4.8.3 檢測
第 5章 三極管
5.1 普通三極管
5.1.1 外形與符號
5.1.2 結構
5.1.3 從實驗認識三極管
5.1.4 電流、電壓規律
5.1.5 放大原理
5.1.6 三種狀態的說明
5.1.7 主要參數
5.1.8 檢測
5.1.9 三極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5
5.2.1 帶阻三極管
5.2.2 帶阻尼三極管
5.2.3 達林頓三極管
第 6章 光電器件
6
6.1.1 普通發光二極管
6.1.2 雙色發光二極管
6.1.3 三基色發光二極管
6.1.4 閃爍發光二極管
6.1.5 紅外綫發光二極管
6.1.6 發光二極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6
6.2.1 普通光敏二極管
6.2.2 紅外綫接收二極管
6.2.3 紅外綫接收組件
6
6.3.1 外形與符號
6.3.2 性質
6.3.3 檢測
6.4 光耦閤器
6.4.1 外形與符號
6.4.2 從實驗認識光耦閤器
6.4.3 工作原理
6.4.4 檢測
6.5 光遮斷器
6.5.1 外形與符號
6.5.2 工作原理
6.5.3 檢測
第 7章 電聲器件
7.1 揚聲器
7.1.1 外形與符號
7.1.2 種類與工作原理
7.1.3 主要參數
7.1.4 檢測
7.1.5 揚聲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7.2 耳機
7.2.1 外形與符號
7.2.2 種類與工作原理
7.2.3 檢測
7.3 蜂鳴器
7.3.1 外形與符號
7.3.2 種類及結構原理
7.3.3 類型判彆
7.4 話筒
7.4.1 外形與符號
7.4.2 工作原理
7.4.3 主要參數
7.4.4 種類與選用
7.4.5 檢測
7.4.6 電聲器件的型號命名方法
第 8章 顯示器件
8.1 LED 數碼管與LED點陣顯示器
8.1.1 一位 LED 數碼管
8.1.2 多位 LED 數碼管
8.1.3 LED 點陣顯示器
8.2 真空熒光顯示器
8.2.1 外形
8.2.2 結構與工作原理
8.2.3 應用
8.2.4 檢測
8.3 液晶顯示屏
8.3.1 筆段式液晶顯示屏
8.3.2 點陣式液晶顯示屏
第 9章 晶閘管、場效應管與IGBT
9.1 單嚮晶閘管
9.1.1 外形與符號
9.1.2 從實驗認識晶閘管
9.1.3 結構原理
9.1.4 主要參數
9.1.5 檢測
9.1.6 種類
9.1.7 晶閘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9.2 門極可關斷晶閘管
9.2.1 外形、結構與符號
9.2.2 工作原理
9.2.3 檢測
9.3 雙嚮晶閘管
9.3.1 符號與結構
9.3.2 工作原理
9.3.3 檢測
9.4 結型場效應管(JFET)
9.4.1 外形與符號
9.4.2 從實驗認識場效應管
9.4.3 結構工作原理
9.4.4 主要參數
9.4.5 檢測
9.4.6 場效應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9.5 絕緣柵型場效應管(MOS 管)
9.5.1 增強型 MOS 管
9.5.2 耗盡型 MOS 管
9.6 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
9.6.1 外形、結構與符號
9.6.2 工作原理
9.6.3 檢測
第 10章 繼電器與乾簧管
10.1 電磁繼電器
10.1.1 外形與符號
10.1.2 從實驗認識電磁繼電器
10.1.3 結構與應用
10.1.4 主要參數
10.1.5 檢測
10.1.6 繼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10.2 固態繼電器
10.2.1 特點
10.2.2 直流固態繼電器
10.2.3 交流固態繼電器
10.3 乾簧管與乾簧繼電器
10.3.1 乾簧管
10.3.2 乾簧繼電器
第 11章 常用傳感器
11.1 氣敏傳感器
11.1.1 外形與符號
11.1.2 結構
11.1.3 應用
11.1.4 檢測
11.1.5 主要參數
11.1.6 應用舉例
11.2 熱釋電人體紅外綫傳感器
11.2.1 結構與工作原理
11.2.2 引腳識彆
11.2.3 主要參數
11.2.4 應用
11.3 霍爾傳感器
11.3.1 外形與符號
11.3.2 結構與工作原理
11.3.3 種類
11.3.4 型號命名方法與參數
11.3.5 引腳識彆與好壞檢測
11.3.6 應用
11.4 熱電偶
11.4.1 熱電效應與熱電偶測量原理
11.4.2 結構
11.4.3 利用熱電偶配閤數字萬用錶測量電烙鐵的溫度
11.4.4 好壞檢測
11.4.5 多個熱電偶連接的靈活使用
11.4.6 熱電偶的種類及特點
第 12章 貼片元器件與集成電路
12.1 貼片元器件
12.1.1 貼片電阻器
12.1.2 貼片電容器
12.1.3 貼片電感器
12.1.4 貼片二極管
12.1.5 貼片三極管
12.2 集成電路
12.2.1 簡介
12.2.2 特點
12.2.3 種類
12.2.4 封裝形式
12.2.5 引腳識彆
12.2.6 好壞檢測
12.2.7 直插式集成電路的拆卸
12.2.8 貼片集成電路的拆卸與焊接
12.2.9 集成電路的型號命名方法
附錄
附錄 A 半導體器件型號命名方法
附錄 B 常用三極管的性能參數及用途
作者介紹
蔡杏山,電子電工類暢銷書作者,常年工作於教學一綫,已編著齣版《電子元器件知識與實踐課堂》、《輕鬆入門學彩色電視機技術》等多冊圖書,深受讀者好評。
文摘
序言
第 1章 電阻器
1.1 固定電阻器
1.1.1 外形與符號
1.1.2 從實驗認識固定電阻器
1.1.3 功能
1.1.4 標稱阻值
1.1.5 標稱阻值係列
1.1.6 額定功率
1.1.7 選用
1.1.8 檢測
1.1.9 種類
1.1.10 電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1.2 電位器
1.2.1 外形與符號
1.2.2 從實驗認識電位器
1.2.3 結構與原理
1.2.4 應用
1.2.5 種類
1.2.6 主要參數
1.2.7 檢測
1.2.8 選用
1.3 敏感電阻器
1.3.1 光敏電阻器
1.3.2 熱敏電阻器
1.3.3 濕敏電阻器
1.3.4 壓敏電阻器
1.3.5 力敏電阻器
1.3.6 磁敏電阻器
1.3.7 敏感電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1.4 排阻
1.4.1 實物外形
1.4.2 命名方法
1.4.3 種類與結構
VI
1.4.4 檢測
第 2章 變壓器與電感器
2.1 變壓器
2.1.1 外形與符號
2.1.2 從實驗認識變壓器
2.1.3 結構、工作原理和功能
2.1.4 特殊繞組變壓器
2.1.5 種類
2.1.6 主要參數
2.1.7 檢測
2.1.8 選用
2.1.9 變壓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2.2 電感器
2.2.1 外形與符號
2.2.2 從實驗認識電感器
2.2.3 主要參數與標注方法
2.2.4 性質
2.2.5 種類
2.2.6 檢測
2.2.7 選用
2.2.8 電感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第 3章 電容器
3.1 固定電容器
3.1.1 結構、外形與符號
3.1.2 從實驗認識電容器
3.1.3 主要參數
3.1.4 性質
3.1.5 極性
3.1.6 種類
3.1.7 串聯與並聯
3.1.8 容量與誤差的標注方法
3.1.9 檢測
3.1.10 選用
3.1.11 電容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3.2 可變電容器
3.2.1 微調電容器
3.2.2 單聯電容器
3.2.3 多聯電容器
第 4章 二極管
4.1 半導體與二極管
4.1.1 半導體
4.1.2 二極管
4.1.3 整流二極管與整流橋
4.1.4 開關二極管
4.1.5 二極管型號命名方法
4.2 穩壓二極管
4.2.1 外形與符號
4.2.2 工作原理
4.2.3 應用
4.2.4 主要參數
4.2.5 檢測
4
4.3.1 外形與符號
4.3.2 工作原理
4.3.3 容量變化規律
4.3.4 主要參數
4.3.5 檢測
4
4.4.1 外形與符號
4.4.2 性質
4.4.3 特性麯綫
4.4.4 檢測
4
4.5.1 外形、符號、結構和等效圖
4.5.2 工作原理
4.5.3 檢測
4
4.6.1 外形與符號
4.6.2 特點、應用和檢測
4.6.3 主要參數
4
4.7.1 外形與符號
4.7.2 特點、應用和檢測
4.7.3 主要參數
4
4.8.1 外形與符號
4.8.2 性質
4.8.3 檢測
第 5章 三極管
5.1 普通三極管
5.1.1 外形與符號
5.1.2 結構
5.1.3 從實驗認識三極管
5.1.4 電流、電壓規律
5.1.5 放大原理
5.1.6 三種狀態的說明
5.1.7 主要參數
5.1.8 檢測
5.1.9 三極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5
5.2.1 帶阻三極管
5.2.2 帶阻尼三極管
5.2.3 達林頓三極管
第 6章 光電器件
6
6.1.1 普通發光二極管
6.1.2 雙色發光二極管
6.1.3 三基色發光二極管
6.1.4 閃爍發光二極管
6.1.5 紅外綫發光二極管
6.1.6 發光二極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6
6.2.1 普通光敏二極管
6.2.2 紅外綫接收二極管
6.2.3 紅外綫接收組件
6
6.3.1 外形與符號
6.3.2 性質
6.3.3 檢測
6.4 光耦閤器
6.4.1 外形與符號
6.4.2 從實驗認識光耦閤器
6.4.3 工作原理
6.4.4 檢測
6.5 光遮斷器
6.5.1 外形與符號
6.5.2 工作原理
6.5.3 檢測
第 7章 電聲器件
7.1 揚聲器
7.1.1 外形與符號
7.1.2 種類與工作原理
7.1.3 主要參數
7.1.4 檢測
7.1.5 揚聲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7.2 耳機
7.2.1 外形與符號
7.2.2 種類與工作原理
7.2.3 檢測
7.3 蜂鳴器
7.3.1 外形與符號
7.3.2 種類及結構原理
7.3.3 類型判彆
7.4 話筒
7.4.1 外形與符號
7.4.2 工作原理
7.4.3 主要參數
7.4.4 種類與選用
7.4.5 檢測
7.4.6 電聲器件的型號命名方法
第 8章 顯示器件
8.1 LED 數碼管與LED點陣顯示器
8.1.1 一位 LED 數碼管
8.1.2 多位 LED 數碼管
8.1.3 LED 點陣顯示器
8.2 真空熒光顯示器
8.2.1 外形
8.2.2 結構與工作原理
8.2.3 應用
8.2.4 檢測
8.3 液晶顯示屏
8.3.1 筆段式液晶顯示屏
8.3.2 點陣式液晶顯示屏
第 9章 晶閘管、場效應管與IGBT
9.1 單嚮晶閘管
9.1.1 外形與符號
9.1.2 從實驗認識晶閘管
9.1.3 結構原理
9.1.4 主要參數
9.1.5 檢測
9.1.6 種類
9.1.7 晶閘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9.2 門極可關斷晶閘管
9.2.1 外形、結構與符號
9.2.2 工作原理
9.2.3 檢測
9.3 雙嚮晶閘管
9.3.1 符號與結構
9.3.2 工作原理
9.3.3 檢測
9.4 結型場效應管(JFET)
9.4.1 外形與符號
9.4.2 從實驗認識場效應管
9.4.3 結構工作原理
9.4.4 主要參數
9.4.5 檢測
9.4.6 場效應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9.5 絕緣柵型場效應管(MOS 管)
9.5.1 增強型 MOS 管
9.5.2 耗盡型 MOS 管
9.6 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
9.6.1 外形、結構與符號
9.6.2 工作原理
9.6.3 檢測
第 10章 繼電器與乾簧管
10.1 電磁繼電器
10.1.1 外形與符號
10.1.2 從實驗認識電磁繼電器
10.1.3 結構與應用
10.1.4 主要參數
10.1.5 檢測
10.1.6 繼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10.2 固態繼電器
10.2.1 特點
10.2.2 直流固態繼電器
10.2.3 交流固態繼電器
10.3 乾簧管與乾簧繼電器
10.3.1 乾簧管
10.3.2 乾簧繼電器
第 11章 常用傳感器
11.1 氣敏傳感器
11.1.1 外形與符號
11.1.2 結構
11.1.3 應用
11.1.4 檢測
11.1.5 主要參數
11.1.6 應用舉例
11.2 熱釋電人體紅外綫傳感器
11.2.1 結構與工作原理
11.2.2 引腳識彆
11.2.3 主要參數
11.2.4 應用
11.3 霍爾傳感器
11.3.1 外形與符號
11.3.2 結構與工作原理
11.3.3 種類
11.3.4 型號命名方法與參數
11.3.5 引腳識彆與好壞檢測
11.3.6 應用
11.4 熱電偶
11.4.1 熱電效應與熱電偶測量原理
11.4.2 結構
11.4.3 利用熱電偶配閤數字萬用錶測量電烙鐵的溫度
11.4.4 好壞檢測
11.4.5 多個熱電偶連接的靈活使用
11.4.6 熱電偶的種類及特點
第 12章 貼片元器件與集成電路
12.1 貼片元器件
12.1.1 貼片電阻器
12.1.2 貼片電容器
12.1.3 貼片電感器
12.1.4 貼片二極管
12.1.5 貼片三極管
12.2 集成電路
12.2.1 簡介
12.2.2 特點
12.2.3 種類
12.2.4 封裝形式
12.2.5 引腳識彆
12.2.6 好壞檢測
12.2.7 直插式集成電路的拆卸
12.2.8 貼片集成電路的拆卸與焊接
12.2.9 集成電路的型號命名方法
附錄
附錄 A 半導體器件型號命名方法
附錄 B 常用三極管的性能參數及用途
我必須指齣,這本書對於高級主題的處理方式,充分體現瞭作者對現代電子技術發展的敏銳洞察力。它沒有停留在上個世紀的經典分立元件時代,而是用相當篇幅介紹瞭當前流行的封裝技術和一些新興的智能元件。比如,對SMD(錶麵貼裝器件)的介紹,不僅展示瞭不同封裝(如0603、0805)的外形尺寸,還詳細說明瞭焊接時的注意事項,包括如何避免虛焊和橋接,這對於剛剛接觸貼片元件的動手者來說,是極為寶貴的經驗傳授。此外,書中對傳感器接口電路的講解也十分前沿,它用一個專門的章節來討論如何正確地進行ADC的參考電壓設計和去耦濾波,這在物聯網和邊緣計算設備設計中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它甚至涉及到瞭基礎的ESD(靜電放電)防護元件,解釋瞭TVS二極管的工作原理和選型原則,這通常是更專業的防護設計書籍纔會深入討論的內容。這種將基礎知識與當前工業實踐緊密結閤的能力,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普通入門讀物的範疇,它提供的是一個能夠直接應用於現代電子産品開發的視角。
評分我接觸過不少關於電子器件的參考手冊,它們往往堆砌瞭大量的參數錶格和數據,對於想快速入門的人來說,信息過載是最大的障礙。然而,這本書的處理方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信息降噪”。它沒有試圖把所有市麵上能找到的元件都塞進來,而是聚焦於那些在通用電路設計中齣現頻率最高、結構最核心的器件。例如,它對MOSFET的選擇,沒有羅列數百種型號,而是提煉齣瞭RDS(on)、閾值電壓VGS(th)和結電容Ciss這三個核心參數,並且用非常簡潔的對比圖錶展示瞭它們之間的權衡關係。這種“抓大放小”的策略,極大地加速瞭我對基礎認知框架的建立。我發現自己不需要被海量的數據淹沒,而是可以專注於理解這些關鍵參數背後的物理意義。書中對二極管的選型部分也做得很好,清晰地區分瞭整流、肖特基、齊納和變容二極管的應用場景和特性麯綫,用最少的篇幅解釋瞭最重要的區彆。這讓我能夠迅速地在實際項目中做齣相對閤理的初步選型決策,而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去研讀厚厚的元器件數據手冊。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完全顛覆瞭我對技術書籍的刻闆印象。通常那些專業書籍都是黑白為主,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公式讓人望而卻步,但這一本色彩的運用恰到好處,既起到瞭區分信息層級的作用,又避免瞭過度花哨分散注意力。它巧妙地利用瞭色階來區分不同信號的強度,比如在講解示波器波形捕獲時,不同電壓等級的信號用從冷色到暖色的漸變來錶示,非常直觀。更絕的是,它在介紹集成電路的引腳功能時,使用瞭高飽和度的顔色來突齣關鍵引腳,比如電源正極用紅色,接地用藍色,這在實際焊接或排查電路闆故障時,能大大減少查找和判斷的時間。我發現作者在設計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頁時都下瞭苦心,會用一張精心製作的電路闆照片作為背景,上麵疊加瞭關鍵元件的標識,既美觀又具有引導性。這種注重用戶體驗的設計理念,讓長時間閱讀也變得不那麼枯燥乏味。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友好的視覺引導無疑是降低學習門檻的有力武器,讓人願意一遍又一遍地去翻看那些原本可能被忽略的細節。
評分這本書的講解邏輯構建得極其嚴密和連貫,它采用瞭一種由錶及裏、由宏觀到微觀的螺鏇上升式學習路徑。一開始,它會展示一個完整的電路模塊(比如一個簡單的音頻放大電路),標齣其中所有元件的功能,讓讀者對整體結構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後,它會逐一拆解這些模塊,從最基本的電阻開始,講解其物理結構、製造工藝以及在電路中的作用,接著過渡到電容和電感,解釋它們如何影響時域和頻域的特性。最妙的是,當講到半導體器件如三極管時,它會自然地將前麵學到的電阻、電容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解釋偏置電路是如何利用這些無源元件來精確控製晶體管工作點的。這種“情景導入—知識點講解—應用串聯”的模式,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學習一個個知識點,而是在係統性地構建一個完整的電子工程知識體係。這種學習體驗非常流暢,每學完一個單元,都會對前一個單元的內容有更深一層的理解,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評分這本書的實操性遠超我的預期,簡直是電子發燒友的福音。我本來以為這種速成類的書籍會浮於錶麵,講解一些基礎概念後就束之高閣瞭,但翻開後發現,作者對細節的把握非常到位。比如在講解電阻、電容這些基礎元件時,他不僅給齣瞭理想化的公式,更結閤瞭實際電路中的寄生效應和溫度漂移等問題,這一點在很多入門教材中是很少提及的。書中的圖示質量尤其值得稱贊,那些復雜的半導體PN結結構圖,用彩色標注區分瞭不同材料和載流子流動方嚮,即便是初次接觸晶體管原理的人也能一目瞭然。我特彆喜歡它對特定應用場景的分析,比如在電源管理單元(PMU)中,如何根據紋波要求和效率目標來選取閤適的電感值,書裏提供瞭一個非常清晰的案例推導過程,跟著做一遍,我對LDO和開關電源的理解瞬間提升瞭一個檔次。此外,它對一些專業術語的解釋也非常地道,不像有些翻譯腔的教材那樣晦澀難懂,讀起來非常順暢。這本書不隻是告訴我們“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為什麼”和“怎麼做”,對於想從理論走嚮實踐的讀者來說,這簡直是一本寶藏。我甚至把它放在工作颱上,遇到不確定的元器件參數或選型問題時,隨手翻閱,總能找到快速定位和解決問題的綫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