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远东战场
定价:58.00元
作者:【英】温斯顿·丘吉尔,译者:沙迎风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518162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出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在描绘历史与传记方面的杰出造诣,和他那捍卫人之崇高价值的光辉演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丘吉尔以战时亲身经历,引用大量文件和个人记录,写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维基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词条专属于此书。
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远东战场》选取了太平洋、东南亚战场线索。日本、美国、中国,是本卷的主角。讲述线从珍珠港事件开始,到原子弹落地结束。珍珠港事件的前后,东南亚海岛胶着残酷的战斗,太平洋上荡气回肠的航母大战,军迷们津津乐道的中途岛海战,传奇的中国缅甸远征军。在讲述这些决定世界命运的事件时,丘吉尔的资料和叙述角度。
目录
日本
珍珠港
在世界大战中远航
我提议的战争计划和演变
澳大利亚人的担忧
在马来亚遭受的惩罚
新加坡沦陷
荷属东印度失守
入侵缅甸
锡兰与孟加拉湾
船舶紧缺的瓶颈
印度—— 克里普斯代表团
马达加斯加
美国海军的胜利——珊瑚海和中途岛
我第二次造访华盛顿
第三次造访华盛顿
掌控海洋: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新几内亚
魁北克会议:“四分仪”
缅甸及其外围
对日战争的策略
第二次魁北克会议
在缅甸的进攻
莱特湾海战
高潮:罗斯福逝世
打败日本
波茨坦:原子弹
作者介绍
温斯顿·丘吉尔
Winston S. Churchill
1874.11.30-1965.1.24
演说家、军事家、作家。
1940年至1945年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内领导英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胜利。
战争结束后,丘吉尔以战时亲身经历,引用大量文件和个人记录,写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得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史诗级的叙事,作者的笔触细腻得仿佛能让人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那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扼腕叹息。不同于那些单纯的战争记录,它更侧重于个体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挣扎与抉择,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像是一块拼图,紧密地镶嵌在那个时代的洪流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无论是战场上的硝烟弥漫,还是战后重建的艰难困苦,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人文关怀。读完后,留下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思考,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更像是一部关于勇气、牺牲与救赎的宏大史诗,值得反复品味和珍藏。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极为罕见的资料整合能力。它没有停留在传统历史叙事的窠臼里,而是深入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侧面,使得原本就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又增添了许多层次感和深度。作者的文字表达非常克制,但越是克制,蕴含的情感张力就越大,读到关键转折点时,那种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感,远胜过任何夸张的辞藻堆砌。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地缘政治冲突,转化为一个个可以被读者共情的人类故事。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花很长时间沉浸在刚才阅读的情境中,去思考那些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时间对一切的冲刷和重塑。
评分初翻开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是枯燥乏味的年代史陈述,但事实证明我的预判完全错了。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用词考究又不失烟火气,构建了一个个鲜活的场景。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能感受到寒冬腊月里衣衫单薄的士兵们搓手的模样。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通过无数个微小而真实的个体故事,去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面貌。特别是作者对社会变迁和普通民众生活状态的描摹,充满了洞察力和同情心,让人在阅读历史的同时,也对社会学和人情冷暖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这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面对巨大灾难时所展现出的韧性与坚韧。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炉火纯青,起承转合之间,张力十足,让人完全无法放下。它以一种近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多个视角的故事线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使得整个阅读体验既宏大又聚焦。特别是作者对于战略部署和战术细节的描述,虽然没有堆砌过多的军事术语,却能清晰地展现出指挥者们在巨大压力下的决策过程,那种运筹帷幄的紧张感和时不时的转折,都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未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在极端的环境中所展现出的复杂情感和内心挣扎,使得即便是久经沙场的英雄,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局限。整体而言,这是一部结构严谨、情感充沛的力作,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那个时期历史事件的理解维度。
评分这是一部令人肃然起敬的作品,它以一种近乎冷静的姿态,却承载了极其厚重的历史使命感。作者在梳理复杂时间线索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个人化的观察与思考,这种虚实相生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一些关键人物内心矛盾的剖析,没有简单的褒贬,只有对人性在特定环境下选择的深刻呈现。它不是一碗速食的“历史快餐”,而是需要细嚼慢咽的佳酿,每一页都蕴含着作者多年的心血和对历史真相的执着探寻。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那个时代全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充满智慧和温度的参照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