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II 第四辑
定价:75.00元
作者:爱华,佚名,韦息予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439751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第二编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将已见或未见的关于淞沪抗战的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内容涵盖两次淞沪抗战,力求比较全面、翔实、生动地反映淞沪抗战的全貌,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一部分。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部新近读完的史料集,虽然涉及的年代与我原先的关注点略有出入,但其扎实的考据工作和对细节的穷尽挖掘,实在令人佩服。我过去主要研究的是更早期的近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思潮变迁,而这本集子则将视角聚焦于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军事与民生互动的复杂图景。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对那些零散档案的梳理能力,那些原本散落在不同档案馆角落的电报、信函、战地通讯,经过细致的比对和交叉印证,最终拼凑出了一个具有相当可靠性的历史叙事骨架。这种“考古式”的写作手法,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享受。例如,其中关于后勤补给线在特定战役中的脆弱性分析,就远比教科书上那种宏观的战略描述要生动和深刻得多。它让我意识到,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是无数个体命运的艰难维系,是物资匮乏下人性的光辉与挣扎。这本书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但一旦沉浸其中,便会被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深深吸引。它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察视角,是对既有官方叙事的有力补充和丰富。
评分翻开这本厚重的文集时,首先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所打动。我一直认为,优秀的历史著作,其价值不仅在于其观点的新颖性,更在于其史料的可靠性与全面性。这套续编的编纂者显然深谙此道。与其他一些偏重于个人回忆录或文学渲染的同类主题书籍相比,这里的重点放在了对一手资料的梳理和辨析上。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某些关键事件的描述,往往会列出两三种不同来源的记录进行对比,清晰地标示出史料之间的差异和模糊地带,这体现了极高的学术自律性。这种处理方式,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深入了解历史真相的人来说,提供了坚实的判断基础。虽然阅读过程需要不断地查阅注释和附录,但这种“沉浸式”的求证体验,反而带来了一种智力上的满足感。特别是关于某些战术部署的微观研究部分,其精确到日期的记录和对地图的引用,几乎达到了军事学论文的专业水准,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立体、更具空间感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时空错位感”,仿佛被突然拉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我过去对那段历史的认识,多半是通过电影和一些通俗读物构建起来的,印象中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然而,这套史料丛书中的文字,无论是官方通报还是民间手札,都散发出一种沉重的、近乎绝望的真实感。它没有刻意去美化或丑化任何一方,而是冷静地记录了事态的发展和民众的反应。其中穿插的一些私人信件片段,尤其令人动容——那些关于家书、关于下一顿饭、关于孩子教育的只言片语,瞬间打破了宏大历史叙事与个体生命之间的隔阂。这些鲜活的生命气息,比任何理论分析都更有力量。它让我深刻反思,历史不仅仅是政治和军事的博弈,更是无数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求生存、求尊严的艰难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大机器”的运转,还原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活动。
评分读完这部续编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复杂性与多维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我们习惯于将历史事件简单地归因于几个主要因素,但阅读这些来自不同层级、不同视角的第一手记录后,我意识到任何重大的历史转折点,都是无数偶然、必然、决策失误与民间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书中对于情报传递的延迟性、不同战区之间信息沟通的不畅,有着非常细致的描绘,这让我对“运筹帷幄”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它往往意味着在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的最佳猜测。这种对“不完美信息”下决策的研究,对于理解现代危机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本书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抛出更多深刻的问题,促使读者不断地质疑和深入探究历史逻辑的底层结构。它用最朴素、最直接的史料,构建了一个最不敷衍的历史画面。
评分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这套续编的整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我关注的是近现代档案的保存现状和利用率问题,而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范例。能够将如此分散、可能濒临损坏的珍贵文献系统化、脉络化地呈现出来,其背后的组织和编辑工作量是难以想象的。书中对于某些文件的原始语境、抄录者的身份,甚至纸张和墨迹的年代推测,都有所涉猎,这极大地提升了资料的学术价值。虽然我不是直接研究军事史的学者,但对于任何进行近代史研究的人来说,这部丛书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考系。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语料库,使得后来的研究者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那些尚未被触及的细微之处。这本书更像是一座精心搭建的“史料宝库”的入口,指引着未来的探索方向,而不是一个终极的结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