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会烘焙的女人,走到哪儿都有爱
定价:39.8元
作者:小木头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54603772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也许幸福不过是,一人食,变成两人食、三人食。四十篇心灵告白,四十款治愈甜点。 *温情甜点女王,用烘焙疗愈女人心。
◆家是温暖的,这温暖大都是女人点燃的。因为她能在烟火生活中,让每一个日常,都成为连续发生的幸福和爱情。
◆无论人生多么苦涩,你要像小木头一样,学会给自己的小日子加勺糖,不管是用烘焙,还是用画画、手工、唱歌等其他的方式——你总要会点什么,才能让生活找到理由爱你!
◆这本书不仅在教你烘焙,更在教你如何认识自我,如何以自己的擅长和所爱为支点,抛弃负面情绪,给一成不变的人生带来改变,从而重塑自信,掌控生活。
内容提要
小木头是一个女人,一个职员,一个妈妈,一个闺蜜。在家庭、工作、孩子、未来之间,她有很多情绪崩溃、迷失自己的时候。
在本书中,她跟读者分享做蛋糕的那个人,从女孩到女人再到妈妈,背后慢慢成长的心灵故事。她向你展示,当所爱的人心满意足吃着你做的食物时,一小勺糖也能膨胀出巨大的甜蜜和幸福;她说,在职场压力特别大的阶段,烘焙是她给自己的心灵放松、按摩的过程;她邀请孩子和她一起进入厨房,告诉他美好的东西,就像发酵一样,需要时间和耐心。
外表坚强、内心柔软的泡芙,特立独行的芝士蛋糕,安静柔美的提拉米苏……她在每篇文章的后面,附上这些给予她生活启示的糕点做法。——她用烘焙疗愈了自己,她也得到了很多很多真心而珍惜的爱!
目录
作者介绍
小木头,《视周刊》杂志主编,开设的微信烘焙公众账号,因为真心、温暖、细腻,很受大家追捧。喜欢做好吃的东西给自己、家人和朋友。热爱一切美好细碎的小事物,并热衷于分享这件事。在多家杂志、网站开设美食、情感专栏。
文摘
对于我而言,在厨房的方寸空间里,在面粉和鸡蛋的搭配之间,在打蛋器和盆碰撞的清脆声中……一切都是空的,都是静的,都是自由的,都是我的。
在这里,我可以什么都不想,不想未来,不想工作,不想明天的繁杂事务。我只是专注地看着,那鸡蛋清一点点在打蛋器的搅拌下,变成了泡泡,变成了雪白,变成了像是童话里的奶油那么美好的存在。
这是我特别幸运的地方,在我需要安静下来、放空大脑的时候,我遇到了烘焙。从此,我把厨房变成了自己的道场,变成了心灵修炼之地,变成了内心成长的秘密花园。在心无旁骛地做着各式各样的小甜点、面包和蛋糕的时候,我也在这种放松与安静中,找到更完整、更丰盈、更充实的自我。
于我而言,那是我与自己独处,与情绪讲和,与幸福招手的时刻。
序言
序:我对幸福有耐心
2008年,在一些毫无意义的泥沼般的情绪里愁肠百结的我,买了一只烤箱,把它塞进了我原本就拥挤厨房里。彼时,我哪里会想到,生性浮躁的我居然会在烘焙这么细致、繁复的道路上,走那么远呢?
多年后回头去看,连自己都会惊叹,我不仅一直热爱着烘焙,甚至比爱,更爱。
同样未曾想到的是,1997年的高中作文课上,当我的老师眼睛里溢满着兴奋与激动,表扬我的作文时,我和他大约都没想到,我会真的在文字这条路上走下来,微小,曲折,坚持,耐心。
文字和烘焙,是我个人世界里美妙的所在。
我常常会这样比喻:书桌和厨房,是我的心灵瑜伽馆。
写一篇文字,做一款甜点,都是我给自己的心灵放松、按摩的过程,地放空,地投入,地忘却,又地丰盈。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成长,读书,工作,恋爱,结婚,生儿育女……这几个大词汇中间穿插的,是无尽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是高兴时眉飞色舞的张扬,是消沉时辗转反侧的忧郁,这不同面目的遭遇与情绪,勾画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你和我。
我也一样。
2008年,是我的情绪低沉期,我整天郁郁寡欢,没有安全感,缺乏归属感,甚至总会在夜半的某个时刻醒来,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彼时,在别人眼里的我是这样的:和相爱的人结婚,有温馨的家,在报社做编辑,发展得还真是不错。
可是内心的东西,除了我自己,无人知晓。
我总是在一刻不停地想事情,想很多无所谓的事情,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神情恍惚。
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写了格外多的文字。我把自己不能跟别人倾诉的情绪,写成方块字,写成句子,写成段落,写成篇章,是它们慰藉着我的时光。
几乎在同时,我买了烤箱及众多的烘焙用具,作为一个标准的烘焙菜鸟,我从硬邦邦的蛋糕、咬不动的面包开始做起,从黑乎乎的不美观的布朗尼开始尝试。
对于我而言,在厨房的方寸空间里,在面粉和鸡蛋的搭配之间,在打蛋器和盆碰撞的清脆声中……一切都是空的,都是静的,都是自由的,都是我的。
在这里,我可以什么都不想,不想未来,不想工作,不想明天的繁杂事务。我只是专注地看着,那鸡蛋清一点点在打蛋器的搅拌下,变成了泡泡,变成了雪白,变成了像是童话里的奶油那么美好的存在。
这是我特别幸运的地方,在我需要安静下来、放空大脑的时候,我遇到了烘焙。从此,我把厨房变成了自己的道场,变成了心灵修炼之地,变成了内心成长的秘密花园。在心无旁骛地做着各式各样的小甜点、面包和蛋糕的时候,我也在这种放松与安静中,找到更完整、更丰盈、更充实的自我。
于我而言,那是我与自己独处,与情绪讲和,与幸福招手的时刻。
2013年的某个冬夜,我正在做一炉北海道吐司。当时我端着重重的吐司盒,窗外黑漆漆的,我看了一眼玻璃上映照出的自己,淡淡地笑了笑:“天塌下来我都不会害怕了,我现在只关心,这一炉面包烤得怎么样?”
我已经不是五年前的自己,哪怕遭遇再痛苦的事情,我都相信自己可以走出去。一天天,走出去,走到幸福的阳光里去。
这些年,我在文字、烘焙和人生经历中,学会了许多。我学会了看淡,学会了懂得,学会了理解,学会了跟自己、跟情绪讲和,学会了专注眼前的事。而这些,全都一点点被我记录在我的文字里——写下来,是为了再一次审视自己的内心,也愿意分享给跟我一样爱过痛过幸福过悲伤过的人们。滚滚红尘之中摸爬滚打的我们,要记得,任何时候,都不要怕,不要放弃,泥沼可以走过去,险峰可以爬过去,一切都会过去。
这也是这本书的初衷。文字可以抚慰心灵,可以慰藉那些漫长的黑暗的夜,也可以让偶尔孤独的你我,抱团取暖。而烘焙,可以让你在平淡无奇的生活里,有一缕奇异的香,与众不同,仅有你才拥有。失败不要紧,麻烦不要紧——烘焙教会我,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静下来,一步步,一点点去做,就可以做到的。
生活是,工作是,感情是,甚至养育孩子也是。
我对幸福有耐心。
哪怕走得再慢,只要开始走了,就距离目标更近一点了。
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典型意义上的烘焙书,它更像是一部心灵成长笔记,是我们努力想要向更好的生活走过去的姿态,是我在这生活中以自己的微小的方式所做出的探索。
书里的烘焙方子,是这些年来陆陆续续在网络的各个角落里碰到过的,有的来自烘焙大师的经典,有的来自烘焙达人的经验,还有的来自普通网友的分享,大部分我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也写了小贴士、碎碎念。
幸福从来不简单,但幸福也从来都不远,只要你愿意,动动手,就是另外一片天空。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充满了韧劲和灵气。我注意到作者非常擅长使用比喻和象征,很多抽象的情感被赋予了具象的形态,让读者更容易抓住重点。比如,她用某种特定的食材来比喻某种难以言喻的脆弱,这种精准的表达能力,让我数次停下来,细细品味那几句话的妙处。与那些浮于表面的情感表达不同,这本书深入到了“为什么”的层面,探究了爱与联系背后的心理机制。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不是因为情节有多么曲折,而是因为作者的思考深度足够震撼人心。它教会了我,真正的艺术创作,不论形式如何,其根基永远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对“日常”的提炼和升华。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最平凡的片段打磨得熠熠生辉。那些关于家庭、友谊的描述,简单到几乎人人都有相似的经历,但经过作者的笔触,却变得独一无二,充满了诗意。我发现自己开始留意起自己家里的厨房,留意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思考自己与身边人的相处模式。它不是那种高屋建瓴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鲜活的个体故事,不动声色地引导你进行自我对话。而且,书中的结构设计也很有意思,像是层层剥开的洋葱,每揭开一层,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和更深的情感内核。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丰富的,充满了惊喜,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又怕读得太快就失去了回味的时间。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实在是太抓人了,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跟着主人公一起经历了那些细腻的情感波动。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比如阳光洒在厨房台面上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香草味,这些小小的感官体验,构建了一个无比真实可信的世界。故事的主线虽然围绕着一种技能展开,但其核心却探讨了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联结——爱与被爱。每一次尝试新的配方,都像是主人公在探索自我,也在向世界敞开心扉。看着她从最初的笨拙到后来的游刃有余,那种成长的力量是如此鼓舞人心。而且,作者的文笔非常富有画面感,读到某些场景时,我甚至能想象出电影镜头般的画面,色彩和光线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感受”的书,让人读完后心里暖洋洋的,对生活中的美好有了更深的体悟。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起承转合之间,丝毫没有拖沓或仓促的感觉。它像一首精心编排的乐曲,时而轻快活泼,描绘着生活中的小确幸;时而又变得深沉悠远,探讨着那些关于失去与重拾的议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人际关系的刻画,那些复杂的、微妙的互动,作者处理得极其老练,没有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和挣扎。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冲突时所展现出的克制与智慧,它没有走向狗血的戏剧化,而是回归到人性的真实层面,让读者在反思自身的同时,也对书中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共情。读完最后一页,我久久不能平静,合上书本时,脑海里还在回放着那些精彩的对白和场景,感觉自己刚刚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所蕴含的那种温暖而坚定的生命力。它不回避生活中的阴影和挑战,但最终,所有的风雨都导向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希望。我喜欢作者对待挫折的态度,那不是简单的“打不倒我”,而是一种带着伤痕却依然选择拥抱生活的热忱。这种积极性是内生而非外加的,它来自于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敬畏。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深度交流,她既有阅历的沉淀,又不失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这本书就像是寒冬里的一杯热饮,从捧起的那一刻起,就带来了一种踏实的、持久的慰藉,让人相信,只要我们愿意付出、愿意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值得珍视的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