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药用植物采集与图鉴 | ||
| 作者 | 赵志礼 | ||
| 定价 | 65.00元 | ||
| ISBN号 | 9787547826010 |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5-05-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 《药用植物采集与图鉴》是在作者赵志礼多年野外考察、药用植物标本采集与植物分类学鉴定的基础上,拍摄图片汇集而成的。植物图谱均具原创性是该书一大特点;另一特点为图谱中具有相当数量微距拍摄的植物繁殖器官(尤其是花部)解剖细节特写,并附比例尺以资鉴定。文字描述简明扼要,与图谱相得益彰。 品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药典》2015年版一部、《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收录药材基原植物及其他药用植物共计292个分类群,隶属维管植物102科。每个品种下注明药用部位及功效,其典品种列出英文适应证。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学专业、药学专业及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并适用于检定与科研人员、植物爱好者及普通读者参考阅读。 |
| 编辑推荐 | |
| 赵志礼教授编写的《药用植物采集与图鉴》收载我药用维管植物292种,每一种植物均有植物体态和生殖器官的彩色照片3~7幅,简要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和医药用途等内容。本书的特色是植物彩色照片非常精彩,尤其是花各轮器官的特写镜头极为精致,如山楂花、桃花和八角枫的花纵切面图,土人参的雌蕊的特立中央胎座,野老鹳草和续随子的蒴果,马齿苋和青葙的盖果等照片。这些特写图片对读者了解科、属特征,极有帮助。此外,作者也注意显示一些重要的营养器官的特征,如柳杉、侧柏、鹅掌楸、虎耳草、马鞭草的叶,红蓼和杠板归的托叶鞘,紫珠的叶片的腺点,以及杜仲叶片断裂处的胶丝等,对这些也都给出了特写镜头,这些照片对读者识别植物也都有重要意义。 |
| 作者介绍 | |
| 赵志礼,甘肃兰州人,1978年考入兰州医学院药学系(现兰州大学药学院)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并获硕士学位;科大学理学博士。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药学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药用植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的《药用植物学》2011年被评为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领衔的《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2012年被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团队;参编全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副主编,2013年),编著《身边的药用植物》(2014年)。2011年获上海中医药大学届“明星教师”称号,2012年获上海市育才奖。在《植物分类学报》、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及PlantaMedica发表姜科1新种,1新变种,1新组合以及藏药品种整理等研究论文8篇(作者)。目前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
| 序言 | |
我是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大量的药用植物知识。虽然教材中有相关的介绍,但总觉得略显枯燥,缺乏直观性和实践性。因此,我一直渴望能够有一本既有科学严谨性,又不失趣味性的药用植物参考书。看到《药用植物采集与图鉴》这个书名,我立刻被吸引了。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包含大量的实地考察和采集经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尽的植物分类信息,包括科属、种名,以及各地不同的俗名,这对于理解地域性的用药习惯非常有帮助。此外,我特别关注采集的时机和方法,因为不同的生长周期和采集方式会直接影响药用成分的含量。书中对于植物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方面的介绍,如果能有较为深入的探讨,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道路上的得力助手,帮助我更扎实地掌握药用植物的知识,为未来的科研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医药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承载着古老智慧的药用植物。最近,我在书店里偶然翻阅到了一本名为《药用植物采集与图鉴》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其精美的装帧和严谨的排版,我已然感受到它背后蕴藏的价值。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像我这样对植物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我期望它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各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让我在野外辨识时能事半功倍。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每种植物的采集时间、部位以及初步处理方法,这对于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毕竟,药用植物的采集是一门精细的学问,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其药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传递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引导读者在采集的过程中,兼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破坏生态平衡。我相信,一本好的图鉴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评分我是一个对自然充满好奇的徒步爱好者,常常在山林间行走,对那些不起眼的野花野草总是充满探究的欲望。最近,我听说了《药用植物采集与图鉴》这本书,感觉它可能会满足我一直以来的小小愿望。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那些在山野间常见的,但我们却不认识的植物,特别是那些具有药用价值的。如果书中能够配上精美的彩色插图,并且在图旁标注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甚至是如何辨别有毒植物,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告诉我,在下次徒步时,我看到的那些特别的植物,究竟是什么,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我想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以及在过去,人们是如何利用它们来保健或治疗的。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让我的每一次户外探索,都增添一份知识的乐趣和对自然的尊重。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乡村发展和传统医药的业余研究者,我深知药用植物在维护基层健康和促进地方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本高质量的药用植物图鉴,对于挖掘和推广地方特色药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留意到《药用植物采集与图鉴》这本书,对它的期待很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准确的植物插图或照片,并且色彩还原度高,能够清晰地展现植物的细微特征,这是辨识的关键。其次,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药用部位、炮制方法以及传统应用经验非常感兴趣,这些信息往往是地方医药知识传承的核心。如果书中还能探讨一些关于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议题,那就更具前瞻性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连接现代科学与传统智慧的桥梁,为乡村医生、民间药师以及对草药感兴趣的普通大众提供实用的指导。
评分我对中医的阴阳五行、辨证论治等理论体系非常着迷,而这一切的根基,都离不开那些神奇的药用植物。我始终认为,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的特性,是真正领悟中医精髓的关键一步。《药用植物采集与图鉴》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套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药用植物的科学分类,并详细阐述其药性、归经、功效以及主要的临床应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这些植物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采集要点,以及常用的炮制方法,因为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一味药的疗效。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药材鉴别的小技巧,例如如何辨别真伪、优劣,那将对我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能引领我深入了解药用植物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应用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中医的博大精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