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城下之盟—中外停战合约
定价:35.00元
作者:徐平 张涵 王翔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55096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以丰富的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近现代的停战协议及其历史背景、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停战协议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近现代的停战协议及其历史背景、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停战协议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未见同类图书,而军事题材的作品比较受读者欢迎,估计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目录
目 录
甥舅一家亲——唐蕃会盟 // 1唐蕃战争 // 1清水会盟与平凉劫盟 // 4长庆会盟 // 6长庆会盟碑 // 8长庆会盟碑碑文 // 10澶渊之盟——宋辽和约 // 13古澶州 // 13辽军南侵 // 15宋辽议和 // 19和约内容及影响 // 21南面称臣——宋金绍兴和议 // 25女真族兴起和金朝建立 // 25“靖康之变” // 27宋金议和 // 29“绍兴和议”及其影响 // 32“隆兴和议”和“嘉定和议” // 33战争的耻辱——中英南京条约 // 37战争 // 37签订条约 // 40南京条约内容 // 42南京条约的影响 // 46不败而败——中法和约 // 49中法战争 // 49未败求和 // 52中法和约内容 // 55中法和约的影响 // 58甲午战争的“赔偿”——中日马关条约 // 59甲午战争 // 59停战谈判 // 63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对话 // 67马关条约全文 // 70马关条约的影响 // 75强盗的瓜分——辛丑条约 // 79八国联军侵华 // 79议和 // 82辛丑条约原文 // 83辛丑条约特点及影响 // 89庚子赔款 // 90血腥肮脏的大餐——日俄朴次茅斯和约 // 93日俄争霸 // 93两个外国强盗在中国领土上大打出手 // 95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 // 98朴次茅斯和约全文 // 100朴次茅斯和约的影响 // 105走向下一个火山口——贡比涅停战协定 // 107萨拉热窝的枪声 // 107和平的曙光 // 109后的较量 // 110屈辱的求和 // 113是停战,不是和平 // 115对德国的惩罚——凡尔赛和约 // 119巴黎和会的开幕 // 119“三巨头”的博弈 // 120德国的屈辱 // 122建立在火山上的和平 // 124淞沪抗战的屈辱——上海停战协定 // 127新的侵略战火 // 127虽败犹荣的战役 // 130中华儿女齐抗战 // 134沉痛的收场 // 136淞沪停战协定全文 // 138德国人的报复——德法停战协议 // 141德国的崛起 // 141新的战争深渊 // 143法国的战败 // 145屈辱的条约 // 148第三帝国的覆灭——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 153德国狮子大张口 // 153第二战场的开辟 // 155德国四面楚歌 // 157来之不易的投降 // 160日落东京湾——日本无条件投降书 // 165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 // 166“密苏里”号将成为世人关注焦点 // 168签降仪式在东京湾举行 // 171各国代表签字 // 175 决战之前的握手——双十协定 // 181首度交锋 // 181桌上硝烟 // 186峰回路转 // 192双十协定具体内容 // 196血肉凝成的胜利——朝鲜停战协定 // 201打开和平之门 // 201较量 // 205“让飞机、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 // 210棘手的战俘问题 // 213签署停战协定 // 217殖民残梦的破碎——日内瓦协议 // 221奠边府:全面崩溃的开始 // 221范文同:建立和平、独立、统一的越南 // 227:朝鲜战争停止了,印度战争同样应停止 // 229日内瓦协议: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 // 230走出越南泥沼——巴黎停战协定 // 235无奈的尼克松 // 235私人公寓中的秘密会晤 // 238基辛格的神秘失踪 // 241“和平纲领”与“兰山719” // 246和平之船再次触礁 // 248迟来的和平 // 251中东和平的铺路石——埃以和约 // 255洗刷耻辱的日子 // 255101公里停火协议 // 259基辛格的“穿梭外交” // 261踏上敌国领土 // 265与世隔绝的戴维营 // 270
作者介绍
徐平,河北大学经济系毕业。解放军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研究员,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特约军事专家,大校军衔。出版专著《正义的审判》、《败军之将——的嫡系将领》、《中国百年》、《历史上的两栖战》、《新中国军衔制实录》、《侵华日军通览(1931—1945)》、《中日甲午战争人物志》等20余本,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作为特约嘉宾,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中国网、中国军网、网等网站讲授军事知识。张涵,1981年出生,军事学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管理系,中校军衔。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
文摘
序言
阅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引发了我对当下国际局势更深层次的反思。过去我们总习惯于将“条约”视为一种终结,是冲突的句号。然而,这本书巧妙地展示了,许多停战协定本身就是下一轮博弈的序章,它们设定了新的规则,却也埋下了新的火种。它让人清晰地看到,无论是战败者的屈辱,还是胜利者的傲慢,都内嵌在那些墨迹未干的文字之中,并会以某种形式在未来被重新演绎。这种历史的循环性、条约的暂时性与脆弱性,是作者们通过一系列具体案例反复强调的核心主题。它不仅仅是关于过去历史的记录,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信任危机、权力制衡以及对和平的持续追求,让人深思我们所处的这个“和平”时代,究竟有多少水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张弛有度,绝非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堆砌资料。在叙述宏大历史背景时,笔触宏阔,气势磅礴,能让人迅速进入历史的洪流之中;而在聚焦到具体某一次谈判的拉锯战时,笔锋又变得极其细腻和富有戏剧性。我常常被作者对关键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所吸引,那些在历史转折点上做出抉择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的犹豫、挣扎、孤注一掷,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这种将历史事件“人化”的处理方式,使得原本冰冷的历史条文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它成功地将复杂的国际法概念和外交辞令,转化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即便是对国际关系史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节奏,并从中获得极大的阅读乐趣。不得不说,这种叙事技巧,是衡量一部优秀非虚构作品的重要标准。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向导,穿越回那些决定世界格局的关键历史节点。作者们显然下了极大的功夫去挖掘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角落,他们不仅仅罗列了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和条款,更深入剖析了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动机、文化冲突以及国际力量的悄然变迁。例如,对于某个特定条约的解读,书中不仅呈现了甲乙双方的官方立场,还巧妙地融入了当时参与谈判的外交官私下的信件往来和会议记录中的只言片语,这种多维度的信息交叉比对,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事件全貌的认知。尤其震撼的是,作者对谈判桌下那些“潜规则”和“灰色地带”的揭示,颠覆了我过去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刻板印象,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平”背后的代价与妥协的真正含义。那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论证方式,极大地满足了求知欲强烈的读者对深度挖掘的渴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具匠心,初拿到手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封面色彩的运用非常讲究,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设计的简洁明快,那几个烫金的标题字,在灯光下微微闪烁,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尘封已久的外交博弈和权谋较量。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触感细腻,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扉页上那幅与主题相关的历史地图的微缩复刻,增添了一份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整体来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解读作品,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无论是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还是作为收藏品陈列,都显得非常得体。翻开书页,就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对学术严谨性与阅读舒适度之间平衡的精妙把握,这在同类题材的出版物中,实属难得。
评分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它所引用的史料之丰富,跨越的语种和档案之广泛,足以令人称赞。我留意到书中许多对非西方国家(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停战协定分析,往往能提供一个更为平衡和去中心化的视角,挑战了过去长期以来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关系史观。作者们在处理敏感的民族和主权议题时,表现出了极高的学术克制和客观性,坚持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推理和阐释,而非进行简单的情感宣泄或价值判断。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得该书成为一个可靠的参考源泉,我完全可以将书中的部分观点和引文纳入我自己的研究参考框架中,因为它提供的论证逻辑是坚实且有力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研究范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