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州音韵 中原音韵讲疏/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 理论研究编(9)
定价:116.00元
作者:佚名,汪经昌,黄天骥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三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203102816
字数:
页码:3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州音韵 中原音韵讲疏/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理论研究编(9)》收录的是佚名著的古代重要的韵书《中州音韵》和汪经昌的《中原音韵讲疏》。《中州音韵》卷首有十九韵目,用字、排列与《中原音韵》相同,每韵下按声调分为几个部分,与《中原音韵》相比,该书也具有的独特之处。《中州音韵讲疏》则是一部音韵研究著作,书中对《中原音韵》有很多详细的讲解与考订。
目录
中州音韵
中原音韵讲疏
作者介绍
汪经昌(一九二二—一九八五),曲学家。字守言,号薇史,湖北省武昌县人。上海光华大学政治系毕业。幼从吴瞿安(梅)先生学习,一九五八年任台湾师大国文系教授,讲授曲学课程,并兼任东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一九六六年任教新加坡义安书院,后转任香港新亚书院教授。着有曲学例释南北曲小令谱中原音韵讲疏。
文摘
序言
中州音韵
中原音韵讲疏
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老教师,年轻的时候教过音乐,对传统的戏曲唱腔一直情有独钟。那时候,听戏那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家里的收音机,逢年过节的戏曲晚会,都是我们怀念的时光。后来,生活节奏快了,听戏的时间也少了,但那份热爱却一直埋在心底。最近,我的孙子在学声乐,我偶然看到了《满58包邮 中州音韵 中原音韵讲疏/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 理论研究编(9)》这本书。起初,我只是被“满58包邮”这个价位吸引了,觉得价格挺实惠的,符合我们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但当我仔细看了书名,尤其是“中州音韵”和“中原音韵讲疏”这些词,我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我想起了年轻时听过的一些地方戏,它们的唱腔非常有特色,悠扬婉转,又带着一股子质朴的北方味道,我想这应该就和“中原音韵”有关吧。这本书不仅仅讲“音韵”,还涉及“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这让我联想到很多以前听过的戏,现在却很难找到了,很多老艺术家留下的宝贵唱段,都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想到这里,我心里就一阵惋惜。这本书的“理论研究编”,让我觉得它不是简单的戏曲普及读物,而是有一定深度的学术研究。虽然我可能看不懂太专业的理论,但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一定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那些古老的戏曲艺术,也能给我的孙子讲一些关于戏曲的历史和文化。978720这个编号,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标识,但它代表的,是一本能够唤起我美好回忆,又能让我学习新知识的书。
评分这本书我真是等了太久了!作为一名业余的曲艺爱好者,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腔调和韵律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平时也听一些评弹、京剧,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无法深入体会其中的精妙。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关于《满58包邮 中州音韵 中原音韵讲疏/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 理论研究编(9)》的介绍,当时就被“中原音韵”这几个字吸引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中原地区,尤其是河南,是戏曲发展的重要摇篮,那里的唱腔一定蕴含着最古老、最纯粹的韵味。这本书的书名非常吸引人,尤其是“讲疏”二字,预示着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有深入浅出的讲解。而“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很担心许多珍贵的戏曲遗产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光,让我看到了寻回那些被遗忘的珍宝的希望。封面上那个978720的编号,虽然是代码,但对我来说,它代表着一份珍贵的学术成果即将抵达我的手中。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中原音韵的奥秘,去感受那些散佚戏曲文献的温度,去理解它们在戏曲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这本书的定价策略(“满58包邮”)也挺有意思的,感觉很贴近读者,不像一些学术专著那样高高在上,这让我觉得它更接地气,更愿意与读者分享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致力于戏曲史研究的学者们来说,无疑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我是一名研究明清戏曲的在读博士生,日常的研究工作中,散佚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是我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很多重要的剧目、剧本,甚至理论著作,都只剩下残篇断简,或者仅仅是在他人的著述中被提及,其原貌早已不可考。而《满58包邮 中州音韵 中原音韵讲疏/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 理论研究编(9)》的出现,特别是其“理论研究编”的定位,让我看到了新的研究路径和突破口。“中原音韵”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声韵系统,对于理解早期戏曲的演唱方式、腔调变化以及北方戏曲的发展脉络至关重要,但相关的研究资料一直以来都比较零散,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这本书将“中原音韵”的“讲疏”与“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结合起来,这意味着它不仅会梳理和考证那些失传的戏曲文本,更会从声韵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解读。理论研究编的第九卷,也暗示着这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前面几卷必定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78720这个ISBN编号,我查了一下,是属于某个重要的出版社,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可靠性更有信心。虽然我还不曾翻阅,但仅凭书名和所属系列,我就能预感到它将为我提供大量的原始资料和深刻的理论启示,极大地推动我的博士论文研究。
评分我是一名独立的文化研究者,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戏曲的流变与发展,尤其是那些被学界忽视或边缘化的文献。在我的研究视野中,“中原音韵”作为一种重要的古代音韵体系,对早期北方戏曲的形成和演变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然而,关于“中原音韵”的系统性研究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资料匮乏、解读困难的瓶颈。《满58包邮 中州音韵 中原音韵讲疏/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 理论研究编(9)》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我一直以来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州音韵”与“中原音韵”的并列,暗示了其地域性和历史延展性。“讲疏”则表明该书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抽象讨论,而是致力于对其进行细致的阐释和疏解,这对于理解古代的演唱实践至关重要。更为关键的是,“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这一部分,直接触及了当前戏曲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近代以来,大量戏曲文献因各种原因散佚,修复和发掘这些文献,是重建完整戏曲史的关键。而“理论研究编(9)”的标识,则预示着这是一个具有宏大体量的学术项目,第九卷的出现,表明了该系列研究的深入和持续性。978720的ISBN编号,我通过一些学术数据库进行了初步的检索,了解到该书的出版方在历史文献整理和戏曲研究领域拥有良好的声誉,这进一步增强了我对本书学术价值的信心。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研究资源,它有望填补我在“中原音韵”研究和近代散佚戏曲文献解读方面的空白。
评分这本书光看名字就非常有分量!我一直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戏曲部分很感兴趣,尤其偏爱那些承载着地方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作品。《满58包邮 中州音韵 中原音韵讲疏/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 理论研究编(9)》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学术脉络。“中州音韵”和“中原音韵”的组合,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个黄河流域孕育出的璀璨的戏曲文化,我想这本书一定深入探讨了在那片土地上,戏曲是如何从声音到文字,再到表演,一步步形成的。尤其是“讲疏”二字,我非常期待它能将那些晦涩的古籍,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耐心讲解每一个细节。“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更是让我心潮澎湃,我总是觉得,很多伟大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为人知,或者只剩下残缺的部分,太可惜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为我们找回那些失落的瑰宝,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虽然我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最深层的理论,但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戏曲的根源,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978720这个编号,对我来说,就是一本值得期待的好书的标志。我喜欢这种“满58包邮”的购买方式,感觉非常人性化,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这样有价值的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