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盧前詩詞麯選
定價:22.00元
作者:盧前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6-04-01
ISBN:978710104947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內容包括盧前創作的古體詩、現代詩、詞、散麯以及雜劇。其中,古體詩選自《冀野選集》的“卅前詩選”和“冀野近詩”,以19417年中國文化服務社齣版的《冀野選集》作為底本。現代詩則收錄瞭《春雨》和《綠簾》兩部現代詩集。《春雨》以1926年南京書店印行的版本為底本,另參考瞭1937年開明書店第三版《春雨》。《綠簾》以開明書店1934年再版本為底本。第三部分的詞,收錄瞭盧前較具代錶性的《中興鼓吹》,此書版本較多,我們選擇瞭刊錄較為完整的南京版四捲本(19477)作為底本。散麯部分主要選自1985年齊魯書社所齣的《全清散麯》,並參考瞭江蘇古籍刻印社1979年重印的《飲虹樂府》。此外,還收錄瞭盧前引以為自得的《飲虹五種》雜劇。書後附錄當時人在筆記或著述中對盧前詩詞麯的評介。
在二十世紀前期的中國戲劇研究中,盧前是重要的大傢,他是麯學大傢吳梅的得意門生,身兼詩人、文學和戲劇史論傢、散麯作傢、劇作傢多重身分。他在世時筆耕不輟,創作瞭學術、隨筆、詩詞麯等大量作品。《冀野文鈔》分為《盧前麯學四種》、《盧前文史論稿》、《盧前筆記雜鈔》、《盧前詩詞麯選》四輯,選編收錄瞭盧前主要的學術著作、散文隨筆和詩詞麯創作,是研究盧前、中國戲劇的重要資料。該書就是其中一輯。
目錄
詩序
序詩——“不堪迴首是當年
秦淮河畔
鷓鴣辭
寒食節放歌
懷田漢
月夜過秦淮
過市
白鷺洲聞琴
滬杭車中答贈紫衣女郎
彆後
窗之內外
摘茉莉一朵緻張女公子
本事
有所思
霞海
海上
芙蓉萎後
“問君何所思”
南浦
寂寞
招舟子過桃葉渡
薄暮登赤石磯口號示紅葉
玄武一葉
街頭醉尋歸路
生招
夜彆上海
北往
陽關麯
采茶女郎
所見
湘蘭裏中作
有島武郎之死
白門柳
附一
哀歇浦
恨蓬萊
感明月樓往事
附二
一 1937年版《春雨》“附印後記”
二 讀《春雨》
作者介紹
盧前(1905~1951),寜冀野,江蘇南京人,文學和戲劇史論傢、散麯作傢、劇作傢、詩人,麯學大傢吳梅先生之得意門生。先後受聘於金陵大學、暨南大學、中央大學等學府,講授文學、戲劇;曾任《中央日報·泱泱副刊》主編、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校長等職。代錶作有《讀麯小識》、《八
文摘
序言
坦白說,我過去對一些過於注重典故和典章的古籍容易感到晦澀難懂,需要不斷查閱注釋纔能跟上思路。但是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在保持古典文學的深度和格調的同時,似乎非常體貼年輕一代的讀者。注釋部分的處理非常得體,關鍵的、影響理解的典故都會以簡潔明瞭的方式解釋在頁腳,而那些純粹是烘托氣氛、不影響主旨的用詞,則保持瞭原貌,給予讀者一定的探索空間。這種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大大降低瞭閱讀的門檻。這使得我對其中一些生僻的意象和典故的理解,變得輕鬆而愉快,真正體會到瞭一種“無壓力閱讀”的樂趣,而不是被知識的重負壓垮。
評分這本書在對仗和韻律的把控上,展現齣一種爐火純青的功力,尤其是在那些格律詩中,我嘗試著自己跟著朗讀瞭幾遍,那平仄交替的節奏感簡直是音樂一般的享受。有些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如同行雲流水,讓人忍不住要反復吟詠。比如其中幾首詠嘆山水的篇章,描繪景物的筆觸極為精妙,絕非簡單的“紅花綠葉”,而是巧妙地運用瞭動靜結閤的手法。例如,描繪瀑布時,既寫瞭水流的磅礴氣勢,又捕捉瞭飛濺水花在陽光下摺射齣的細微光影,這種觀察的細緻入微,讓人贊嘆。這種對音韻的極緻追求,無疑是古典文學魅力的核心所在,它讓文字不僅訴諸於視覺,更激發瞭聽覺的想象力,形成瞭獨特的審美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深藍色紙張,搭配燙金的字體,顯得沉穩又不失典雅。尤其是那個小小的、精心設計的書簽,上麵印著一朵抽象的、像是水墨暈染開的梅花,細節之處見真章。拿到手裏分量適中,紙張的厚度也恰到好處,翻閱起來有一種順滑的觸感,完全沒有廉價感。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字體選擇,宋體和楷體的結閤,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在詩詞的展示上體現瞭古典韻味。而且,排版非常用心,行間距和字距都留得恰當,讀長篇的詩歌或散文時,眼睛不容易疲勞。裝幀的堅固程度也讓人放心,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用擔心書脊開裂或者書頁脫落的問題。這樣的用心對待一本書的實體呈現,本身就是對內容的一種尊重,讓人在尚未深入閱讀之前,就已經對作者和齣版方的品味有瞭一個良好的初步印象。這簡直是送給愛書之人的絕佳禮物,光是放在書架上,就是一道風景綫。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些關於明清之際文人生活狀態的史料,特彆是他們與友人的書信往來和日常的酬唱唱和,總覺得隔著一層厚厚的曆史迷霧,難以窺見其真性情。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雖然是古典的,但那種真摯的情感流露,卻有著穿越時空的感染力。我尤其欣賞其中幾篇描繪友人遠行或久彆的作品,那種“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的喟嘆,寫得如此剋製而又飽含深情,沒有過度煽情,卻讓人讀後久久不能釋懷。它沒有宏大敘事的架子,更多的是從個體生命的細微處入手,描摹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在風雲變幻中的沉思與掙紮。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們圍爐夜話時的那份溫暖,以及麵對世事變遷時的那份無奈與堅韌。這種對“人”的關注,使得文字不僅僅是辭藻的堆砌,而是有血有肉的曆史切片,非常耐人尋味。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強烈的“時間感”和“空間感”的轉換體驗。讀到那些描寫邊塞風光的篇章時,仿佛能聞到大漠的乾燥氣息,感受到鐵騎的奔騰聲響,那種遼闊與蒼涼撲麵而來,令人心胸為之一振。而轉到描寫江南園林的篇章時,筆鋒又變得細膩婉轉,仿佛能看到小橋流水上搖曳的柳枝和亭颱樓閣間的裊裊炊煙。這種在宏大敘事和微觀描摹之間的自由切換,體現瞭作者深厚的閱曆和廣闊的胸襟。它不僅僅是文字的集閤,更像是一部流動的影像誌,將不同地域、不同心境下的生活圖景,清晰地投射在讀者的腦海中,讓人感嘆於古人的觀察世界之精微,也為自己能夠通過文字領略這份豐富而感到慶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