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文化决策参考:2014:2014 | 作者 |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 |
| 定价 | 69.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87410 | 出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文化决策参考》作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的主要机关刊物,以专题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的形式,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研究国家和北京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为市委、市的文化决策提供学术支持。本辑的选题与研究方法颇具前沿性、实证性和前瞻性,密切关注中央和北京市的文化政策导向与当下文化发展态势,通过手资料和扎实的个案分析,积极回应国家与北京文化发展的*动态。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当今中国为什么盛行比坏哲学【陶东风】 探索新的评价体系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宗 舒】 以“和谐指数”经济至上主义【贝淡宁 莫映川】 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完成七个转变【祁述裕 孙 博】 国家文化中心建设亟待升格战略定位和主体功能【何 奎】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文化治理现代化【范玉刚】 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杜 蕊】 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文艺生产与传播 ——以2014年“北京春晚”、《中国梦365个故事》为例【郑以然】 “全球在地化”时代电视艺术的建构与传播 ——以2014年“北京春晚”为例【盖 琪】 搭桥市场选优 ——“北京首届剧本及曲艺作品推介会”机制创新经验谈【蒋 璐】 关于构建公民文化权利体系的设想【魏 宏 戴建华】 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坐标和新任务【高书生】 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激发社会与市场的活力【陶东风】 引入多元主体参与文化治理【蒋 璐】 舆情监测应结合事前预防与事后处置【彭宗超 曹 峰】 舆情监测应兼顾大数据监测与抽样调查【金兼斌】 重大项目舆论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段赛民】 帮助解决当代问题应成为儒学复兴的追求【汤一介】 国学复兴应着力于教育与新文化体系建构【陈 来】 现代新儒家不能建构中国道路【王 悦】 建设全国各民族融合的文化象征与交流平台【张永江】 开源开放可成为北京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倪光南 王东宾】 注重基层历史文化区保护和考古勘探程序前置【唐晓峰】 爱城主义与身份认同【贝淡宁 艾维纳德夏里特】 以“双核多中心”重构北京城市空间【吕拉昌 黄 茹 胡海鹏】 重构北京都市区多中心体系【于涛方】 北京经济中心功能的疏解【马秀莲】 以曹雪芹诞辰纪念为契机加大保护曹氏遗迹的力度【王 彬】 城市规划项目审批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岳升阳】 传播治理的关键是基层组织传播【王维佳】 用户互动和公共投入促进媒体融合【严 禹】 微信等网络新应用的安全影响及治理对策【刘瑞生】 美国媒体转型过程中的参与【郑以然】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在文化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拿到《文化决策参考:2014》时,内心是既期待又有些许审慎的。毕竟,决策参考类书籍的价值,关键在于其信息的准确性、分析的深度以及观点的可信度。2014年,恰逢中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一系列重要调整和探索的时期,比如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对文化自信的强调。我深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如实地反映那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态,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性的事件和现象,能有详实的记录和深刻的解读。我特别想知道,在这一年里,政府在推动文化创新、繁荣文化市场方面出台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另外,对于文化消费的 trends,比如年轻人对流行文化的追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书中是否有所提及?我对书中关于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和市场调研报告尤为关注,希望能从中捕捉到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趋势,为我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这本书的出版,无异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溯和审视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过去一年里,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艺术市场和文化交流的观察者,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翻开了《文化决策参考:2014》。2014年,全球文化格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在文化领域的崛起,以及数字技术对艺术传播方式的重塑,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当时中国文化产业在这一大背景下的定位与发展。书中是否会涉及当年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状况?比如,拍卖市场的表现,画廊的经营策略,以及新锐艺术家的涌现等。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以及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数据,而是能提供一些有深度的洞察,分析当年的文化政策对艺术家、机构乃至整个产业生态产生的实际影响。这本书的“参考”二字,让我对其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抱有很高的期望,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些理解当年文化发展脉络的钥匙,并引发我对未来文化发展方向的进一步思考。
评分最近终于有空捧读《文化决策参考:2014》,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扑面而来的“信息量”。翻开书页,就能感受到它试图勾勒出一个宏大的文化版图,涵盖了从政策解读到市场动态,再到具体案例分析的方方面面。2014年,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和社会加速转型的时期,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脉络无疑是复杂而多维度的。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对当时社会文化思潮的梳理。在那一年,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愈发强烈的对“中国故事”的讲述需求,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提升文化影响力的努力。这本书能否真实地展现出这些宏观层面的努力,并在微观层面给出具体的例证?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一些当年热门的文化现象,比如网络文学的爆发式增长,或者某部电影、电视剧在社会上引起的广泛讨论,进行深入的探究。我想了解,在作者看来,这些现象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理和文化需求。同时,我也很期待书中对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情况、人才培养机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问题的论述,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终于拿到手了《文化决策参考:2014》,这本书的外观给我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作为一名对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传承有着深厚感情的普通读者,我最期待的便是书中是否能对2014年这一年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我记得那时候,关于一些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社会上有着广泛的讨论。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地区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怎样的支持,或者在保护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我希望它能展现出一种温情与理性并存的叙事,既能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又能用科学的视角来审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提及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传播和展示文化遗产的议题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在我看来,不仅在于提供数据和信息,更在于能否唤醒和启迪人们对自身文化根源的关注与思考。
评分终于收到这本《文化决策参考:2014》,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作为一名对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一直保持高度关注的业余爱好者,我尤其看重这种年鉴式的出版物,它们往往是梳理过往、预判未来的重要窗口。2014年,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文化领域来说,都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年份。记得那时候,数字媒体的崛起势不可挡,传统出版业面临转型压力,而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封底的文字虽然不多,却透着一股专业和深度。我非常好奇,在这样一位“参考”的视角下,2014年的文化图景究竟是怎样的?是充满了机遇的勃勃生机,还是潜藏着不少暗流涌动的挑战?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对一些具体的政策导向、市场热点以及新兴业态进行深入的剖析,比如,在全民阅读的浪潮中,数字阅读和实体书店如何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又涌现出了哪些令人惊喜的创新模式?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堆数据的堆砌,更能有独到的见解和前瞻性的分析,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