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俗文化丛书 说福
定价:15.00元
作者:高占祥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328930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世界文化是由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汇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总结自己的民俗文化,正是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这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召唤。
吴祖德、郑土有*的《说福/中国俗文化丛书》是《中国俗文化丛书》之一。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文化並非僅僅是陳列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或是書本上冰冷的史料,而是活生生地存在於每一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這套《中國俗文化叢書》的《說福》這一卷,恰恰抓住了這一點。書名裡的“俗”,讓人眼前一亮,它沒有選擇宏大敘事的姿態,而是選擇從最貼近生活的角度去挖掘文化。我猜測,“說福”這個主題,會涉及很多我們耳熟能詳卻又不一定深究其源的民間說法和習俗。比如,逢年過節時,親朋好友之間互相道賀“福氣臨門”,這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文化傳統?還有,在很多地方,人們會用各種象徵性的物件來代表“福”,比如蝙蝠的“福”諧音,石榴的“多子多福”,這些都反映了古人對子孫綿延、生活富足的樸素願望。更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對於“福”的理解和表達方式會不會有顯著的差異?這本書會不會通過一些鮮活的案例,將這些地域性的“福”文化展現出來,讓我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多元與豐富?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溫和的說書人,娓娓道來,將那些被時間塵封的、卻又充滿生命力的“福”文化故事,重新呈現在我們眼前。
评分读到“中国俗文化丛书”这个系列名,就感觉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尤其是《说福》这一本,听起来就充满了吉祥和温暖。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老百姓生活中的智慧和情感颇感兴趣,总觉得最动人的故事往往就发生在平凡的日子里。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我还没具体看到,但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那种朴素而又充满年味的画面,可能会有一些祥云、铜钱或者生肖的元素,一下子就能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对节日的期盼。我很好奇,这本书会怎么解读“福”这个概念?它会不会从“五福临门”这种经典的说法入手,然后引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与“福”有关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会讲究风水,期望能“福地安居”;在孩子出生时会取名,寓意着“鸿福齐天”;甚至是在日常饮食中,也会选择一些象征吉祥的食材,比如莲藕寓意“佳偶天成”,花生象征“长生不老”。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搜集整理大量这样的民间谚语、歇后语、俗语,甚至是一些地方戏曲、曲艺中的唱词,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关于“福”的宏大叙事。它会不会还涉及到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一些古老的祭祀仪式,或者节庆时人们进行的各种表演活动?我非常期待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些关于“福”的、充满烟火气的、最真实的存在。
评分在当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宏大的叙事和前沿的理论所包围,有时候反而会忽略了那些真正滋养我们心灵的、来自日常生活根系的文化。这套《中国俗文化丛书》,尤其是《说福》这一卷,似乎就是一种回归。它没有选择高高在上或者晦涩难懂的论调,而是以一种亲切、朴实的姿态,来探讨“福”这个中国人最熟悉不过的概念。我猜想,这本书会像一位博学的长者,带着我们漫步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去发现那些潜藏在民间生活中的“福”的痕迹。比如,过年时,家家户户挂红灯笼、贴窗花,这些看似简单的习俗,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祈愿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在婚礼上,那些繁复的仪式,那些吉祥的寓意,都指向了对新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的祝福。再比如,我们常常在各种工艺品上看到各种象征“福”的图案,如福字、寿桃、如意等,它们是如何演变而来,又承载了怎样的文化内涵?这本书会不会还深入到更细微的层面,比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一些不经意的口头禅,其实都与“福”息息相关?我期待它能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背景下,“福”的多元面貌,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简单却又深刻的字眼,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福”。
评分这套“中国俗文化丛书”的“说福”卷,光看书名就让人觉得喜气洋洋,充满了一种接地气的亲切感。我一直对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和习俗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关于“福”的说法,感觉它们承载着人们最朴素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挺有意思的,朴素中透着一股文化的韵味,封面上那些熟悉的传统纹样,仿佛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翻开第一页,那种阅读的仪式感就油然而生。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角度来解读“福”这个概念?是仅仅罗列一些吉祥的说法,还是会深入到“福”的起源、演变,以及它在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群中的具体体现?我猜想,里面应该有不少关于春节、婚嫁、生子等人生大事中与“福”相关的民俗活动吧?比如,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还有那些五花八门的年夜饭习俗,这些都跟“福”息息相关。还有,结婚时新娘的头饰,新郎的喜服,都蕴含着对新人未来幸福美满的祝福。这本书会不会把这些零散的习俗串联起来,形成一幅生动而全面的“中国福文化”图景呢?我真是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看看那些隐藏在日常点滴中的“福”,到底是如何被我们祖祖辈辈所传承和演绎的。
评分初见《中国俗文化丛书》的《说福》卷,脑海中便浮现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画面。这套书的名字本身就透露着一种朴实无华的力量,仿佛是中国大地上一代代人辛勤耕耘、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的缩影。“说福”,一个多么接地气的词汇,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理论,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哲学思辨,而是实实在在地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之中。我大胆猜测,这本书不会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故事和鲜活的民俗展现。它可能会从我们最熟悉的春节习俗讲起,比如年夜饭上的鱼象征“年年有余”,饺子里包硬币代表“财源广进”;又或者会探讨元宵节的灯谜,孩子们提灯笼的乐趣,都饱含着对“福”的期盼。更让我好奇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挖掘一些更深层的文化内涵?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福”的理解,是如何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演变的?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地域,人们对于“福”的追求又会有哪些差异?它会不会还包含一些关于“福”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亦或是诗词歌赋,将这些零散的元素巧妙地串联起来,构建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福”的画卷?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原来“福”并非虚无缥缈,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最朴素的方式,传递着最真挚的祝福与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