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壇經校釋(精)--中華國學文庫
定價:17.00元
作者:(唐)慧能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10108013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壇經》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經典。作者慧能係禪宗創始人,倡導“明心見性”,即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壇經校釋》以日本學者鈴木貞太郎、公田連太郎校訂的敦煌寫本(即法海本)為底本,參照惠昕、契嵩、宗寶三種改編本進行校釋。
內容提要
《壇經》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經典。作者慧能係禪宗創始人,倡導“明心見性”,即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壇經校釋》以日本學者鈴木貞太郎、公田連太郎校訂的敦煌寫本(即法海本)為底本,參照惠昕、契嵩、宗寶三種改編本進行校釋。
目錄
序言凡例參考書目法海本壇經五十七節目錄壇經校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 三一 三二 三三 三四 三五 二六 二七 三八 三九 四○ 四一 四二 四三 四四 四五 四六 四七 四八 四九 五○ 五一 五二 五三 五四 五五 五六 五七附錄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略序 法海撰 六祖大師緣起外紀 法海等集 曹溪大師彆傳失撰人 附:壇經考之一(跋曹溪大師彆傳)鬍適撰 六祖能禪師碑銘王維撰 賜謚大鑒禪師碑柳宗元撰 大鑒禪師碑劉禹锡撰 六祖壇經序惠昕述 六祖壇經序郎簡述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贊 契嵩撰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德異撰 跋宗寶撰 重鋟曹溪原本法寶壇經緣起 (節錄)王起隆撰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壇經校釋(精)——中華國學文庫》的裝幀和排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質感很棒,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體現瞭齣版方對這套“中華國學文庫”係列的用心。我尤其欣賞它的注釋部分,編校者顯然是下瞭大工夫的,很多晦澀難懂的禪宗術語和典故,都有詳盡的白話解釋,對於初次接觸《壇經》或者對佛教哲學不太熟悉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以往讀的某些版本,要麼是注釋過於簡略,讀起來磕磕絆絆,要麼是注釋本身就陷入瞭更深的學術泥潭,讓人摸不著頭腦。但這本書的校釋,找到瞭一個非常精妙的平衡點,既保留瞭原典的學術嚴謹性,又確保瞭普通讀者能夠順暢地領會六祖的頓悟法門。尤其是對不同版本之間的文字差異進行瞭細緻的對比和考證,這對於研究佛學史的同仁來說,價值不言而喻,光是這種版本學的考量,就值迴票價瞭。整體感覺是,這是一部可以放在案頭,時常翻閱,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的佳作。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校釋”類的古籍解讀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它們太過學術化,讀起來像是在啃乾巴巴的教科書。但翻開這本《壇經校釋》後,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它並非那種冷冰冰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滿瞭對“心性”的關懷。編者在闡發“明心見性”的章節時,引用瞭大量後世宗師對慧能思想的發揮和演繹,使得這部經典不再是孤立存在於唐代的文本,而是與整個禪宗發展的曆史脈絡緊密相連。我特彆喜歡其中一處,關於“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辨析,校釋者沒有簡單地給齣固定答案,而是從性空與緣起的兩個角度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引導讀者去體驗那種“一念之間,萬象歸空”的境界。這種引導式的解讀,遠比直接灌輸知識來得有效得多,讓人感覺自己是在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條。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很大程度上源於它的清晰度和結構布局。作為“中華國學文庫”的一員,它在整體設計上就帶著一種莊重感,但翻開內頁後發現,信息層次的劃分極其清晰。經文、校記、白話釋義、參考注釋,每一個部分都有明確的區隔,即便是同時對照閱讀,也不會感到混亂。尤其在處理一些涉及佛教儀軌和因果循環的敘述時,校釋者引入瞭大量的對照材料,比如與《楞嚴經》或《金剛經》中相關概念的相互印證,這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壇經》思想體係的理解廣度。對於我這種習慣做筆記、喜歡在書頁邊緣寫滿批注的讀者來說,這種清晰的排版簡直是福音,不至於因為注釋太過密集而影響瞭對正文的專注度。它讓原本被認為晦澀難懂的禪宗經典,變得觸手可及,對禪修者和普通文化愛好者都非常友好。
評分我對比瞭幾傢不同齣版社的《壇經》版本,這本《壇經校釋(精)》在“版本源流考證”這一塊做得尤為齣色,可以說是下瞭“苦功”的。它不僅僅是羅列瞭不同殘本或抄本之間的差異,更重要的是,校釋者對這些差異背後的可能原因進行瞭閤理的推測和論證。比如,在某些段落中,不同版本的用詞細微差彆,可能反映瞭當時禪宗內部流派在教義闡釋上的側重點不同。這種深層次的文本分析,讓讀者意識到《壇經》的流傳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曆史。它不是一個靜止不變的文本,而是在不同曆史時期被不同的人理解、記錄和傳播的。這種對文本動態流變的關注,使得閱讀不再局限於文字本身,而是深入到瞭思想如何在曆史中紮根和演變的過程,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厚度。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一本單純的宗教典籍解讀本。它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心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窗口。從王陽明的心即理,到後世文人對“本心”的探求,都可以在《壇經》中找到源頭活水。這本書的校釋,恰到好處地將這種哲學深度挖掘瞭齣來,它不僅僅在解釋佛教術語,更是在探討一種對自我、對世界最根本的認知方式。我非常欣賞其中對“頓悟”概念的闡釋,它沒有把它描述成一個玄乎的、不可企及的“超自然體驗”,而是通過日常生活的實例和縝密的邏輯推理,將其還原為人人皆可體悟的“當下覺察力”。這種現代化的解讀視角,使得《壇經》即便在今天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依然能提供深刻的安頓人心的力量,讓人在喧囂中尋迴內心的寜靜與清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