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中国音乐简史(第二版)(附光盘) |
| 丛书名: | 高等院校音乐系列教材 |
| 作者/主编: | 夏野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040213812 |
| 出版年份: | 2007年 |
| 版次: | 第2版 |
| 总页数: | 521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25.00元 |
| 实际重量: | 322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作为一名准备专业考试的学生,我最看重的是内容的系统性和权威性。这本书在这两方面可以说是做到了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止步于罗列枯燥的史实和人名,而是非常巧妙地将中国音乐史的演进过程,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哲学思想、乃至当时的乐器制作工艺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它在阐述唐代燕乐的盛衰时,不仅细致分析了宫廷音乐的结构,还穿插了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探讨,视角非常宏大且深入。每一个关键时期的转折点,作者都给出了清晰的逻辑链条,让人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发生了什么”。这种深度的剖析,远超出了普通入门读物的水平,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应有的学术深度和广度。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检索和参考价值极高。大量的注释和脚注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定领域(比如某一乐器的演变,或是特定朝代的乐律改革)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佳的指引。我发现它在引用一手史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时都做了详尽的标注,这对于学术规范性来说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了平等的呈现和适度的比较分析,避免了单一视角的偏颇。这意味着,无论是用于课堂学习、个人研究,还是作为未来的教学参考,这本书都能提供一个坚实、多维度的知识框架,便于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进一步的文献追踪。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读起来完全不像传统教材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音乐史家娓娓道来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佳,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已经失传的古代乐曲的音色和意境时,那种画面感和情绪渲染力让人不禁屏息凝神。它不是那种冰冷的数据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艺术生命力的赞颂。很多段落的措辞精妙,读完之后,脑海中立刻就能浮现出古代文人雅士在月下抚琴,或是在庙堂之上听闻钟鼓齐鸣的场景。这种将历史“活化”的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历史著作的关键标准之一,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极致。
评分我必须提及这本书在处理近现代音乐变革时所展现出的敏锐洞察力和平衡感。从“西风东渐”到民族音乐的现代化探索,这是一个极其敏感且充满争议的时期,许多著作往往会陷入非黑即白的简单化论断中。然而,此书却以极其审慎和客观的态度,剖析了不同思潮的碰撞与融合,既肯定了学习和引进外来音乐体系的进步意义,也没有忽视对本土音乐精髓的坚守和重塑。这种不偏不倚、深入骨髓的分析,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当代中国音乐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是如何艰难而又充满希望地走出自己独特道路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一种关于文化身份认同的深刻思考,这对于理解我们当下所处的音乐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实在令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沉甸甸的,那种厚实感和油墨的清香,立刻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学术著作。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虽然是第二版,但整体排版和字体选择都非常考究,很符合高等教育教材应有的庄重感。内页的纸张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反光纸,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那些密集的乐理符号和历史年代,也不会感到强烈的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划分和插图排版上的用心,很多关键的乐谱片段和历史图片都清晰地呈现在了最恰当的位置,这对于理解复杂的音乐发展脉络简直是太友好了。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制作精良的艺术品,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物理乐趣。翻阅的时候,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的松香味,仿佛都能穿越时空,带人回到那个音乐变革的年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