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書名 | 《貞觀政要》精注精譯精評 | ||
| 作者 | 吳兢,王守常,任俊華 校 | ||
| 定價 | 960.00元 | ||
| ISBN號 | 9787512012097 | ||
| 齣版社 | 綫裝書局 | ||
| 齣版日期 | 2014-03-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綫裝 | 開本:16開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數: | 頁碼:524 | |
| 插圖 | |
| 目錄 | |
| 內容提要 | |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吳兢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全書十捲四十篇,分類編輯瞭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與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等大臣在治政時的問題,大臣們的爭議、勸諫、奏議等,以規範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軍政思想,此外也記載瞭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是中開明封建統治的戰略和策略、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者。《貞觀政要精注精譯精評(套裝共4冊)》由學專、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峻驊(任俊華筆名)隨原文精心撰著瞭注釋、譯文和評點,既大量參考和吸取前人的學術成果,又大膽提齣自己的研究心得,是一本雅俗共賞、極富收藏價值的學類著作。 n |
| 編輯推薦 | |
一代帝王治實錄,古今執政治企讀。 n《<貞觀政要>精注精譯精評》中所總結的以民生為本、以德治等治理念,誠心納諫、仁心仁政等領導方法和決策藝術,任人唯賢、德纔兼備等人纔選拔藝術,天下為、戒奢戒貪、善始善終等修養藝術等等,至今都值得各級、管理者藉鑒。它能夠增強民族責任感和憂患意識,能夠開啓富強民、經邦濟世、締造和諧的具體方略,有助於廉潔從政、豐富領導藝術、提高管理水平,有利於淨化社會風氣、純潔人的心靈。在閱讀此書時,我們仿佛穿越瞭史的時空,迴到瞭威嚴壯闊的唐朝皇宮,親眼目睹瞭太宗凝神沉思的錶情,親耳聆聽著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靖等賢臣的肝膽諫言,肅然産生齣一種由衷的敬意。“為政之要,唯在得人”,字裏行間透露著一股“人纔可貴”的無聲信息。在讀來,這些觀點仍有著重要的藉鑒意義。 n曆代君臣與《貞觀政要》 n唐文宗作太,“喜讀《貞觀政要》,每見太宗孜孜政道,有意於茲”。 n唐宣宗更是“書《貞觀政要》於屏風,每正色拱手而讀之”。 n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鑒》的《唐紀·宣宗紀》,歐陽修撰《新唐書·文宗紀》後論,都注意到統治者重視《貞觀政要》一事。 n遼朝君臣並沒有因為文字的障礙而忽略瞭《貞觀政要》的重要價值。遼興宗沼命臣下譯《貞觀政要》。 n金朝君臣也是如此。金熙宗把《貞觀政要》作為經常閱讀的書,他對大臣們說,“朕每閱《貞觀政要》,見其君臣議論,大可規法。” n元朝君臣重視《貞觀政要》更超過遼、金二朝。《元史·仁宗紀一》載:“帝覽《貞觀政要》,渝翰林侍講阿林鐵木兒曰:‘此書有益於,其譯以語刊行;俾濛古、色目人誦習之。”這是元仁宗即位之初、改元之前的重要指示之一。 n明、清兩代,明憲宗、清乾隆都曾親自為《貞觀政要》的新刻本作序。 n |
| 作者介紹 | |
吳兢(670—749),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武周時入史館,修史,遷右拾遺內供奉。唐中宗時,改右補闕,纍遷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時,為諫議大夫,修文館學士,衛尉少卿兼修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颱、洪、饒、蘄等州刺史,加銀青光祿大夫,遷相州,封長垣縣子,後改鄴郡太守,迴京又任恒王傅。與同時代其他官員相比,吳兢的仕途還是較為順暢的,沒有大起大落。 n任俊華教授,筆名峻驊,號韆峒瑤人、艮止齋主人,1966年生於湖南永州韆峒,瑤族,哲學博士,編審,中人民大學應用倫理學齣站博士後。現擔任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博導、博士後閤作導師。中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華夏際易道研究院副院長、中齊魯文化促進會副會長、著作有《再塑民族之魂》《環境倫理的文化闡釋》《中古代官員創新之道》和《戰略創新與管理之道》等。 n |
| 序言 | |
這本書的翻譯和注釋部分,可以說是我最看重的地方。古籍浩如煙海,語言隔閡和時代背景的差異常常讓人望而卻步,即便是心懷敬意,也難以下口。我特彆喜歡這種“精注精譯”的做法,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更是在復雜的曆史語境下,對那些微妙的詞匯和典故進行細緻入微的解讀。在我閱讀其他古代典籍時,常常因為一個詞語的模糊理解而影響對整個篇章精神的把握,希望這本新書能徹底解決我的這個痛點。如果注釋詳實到足以讓我不需要頻繁翻閱其他工具書,那就說明編纂團隊付齣瞭巨大的心血,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無疑大大降低瞭,讓普通讀者也能窺見盛唐的智慧光芒。
評分從這本書的整體篇幅來看,它似乎不僅僅停留在對原著的整理,更包含瞭“精評”的環節,這一點讓我感到十分驚喜和期待。曆史書籍如果隻是單純的原文羅列,難免顯得枯燥乏味,而恰到其實的評論,如同點睛之筆,能夠將古人的思想與現代的治理理念進行巧妙的連接。我希望這些評論能夠提供一種批判性的視角,而不是盲目地贊頌。能夠深入剖析李世民在決策中的權衡取捨,以及魏徵等諫臣的諍言之道,並用現代的視角去審視這些治理策略在今天是否有藉鑒意義,這將極大地提升這本書的價值。這種穿透時空的對話,纔是閱讀經典最迷人的地方。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內容配置,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供人翻閱的讀物,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文化産品。它似乎在努力架起一座橋梁,連接起古代帝王將相的政治智慧與當代知識分子的求知熱情。我希望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能夠提供一種流暢、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讓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到如何做一個更明智的決策者,如何更全麵地理解曆史的復雜性。如果這本書能讓我閤上書本後,對“君臣之道”和“治國方略”産生更深刻的個人體悟,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層麵,那麼它就完全值迴票價瞭。
評分這本書的校注團隊的專業背景,是我選擇它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部嚴謹的曆史文獻,其可靠性完全建立在校勘和考據的基礎之上。我深知,在流傳過程中,文字的訛誤和篇章的缺失是難以避免的,而專業的學者團隊所做的工作,正是最大限度地還原曆史的真實麵貌。我非常關注他們對不同版本之間差異的處理方式,以及他們如何確立最終的文本。如果他們在校注過程中能夠清晰地標注齣引用的依據和選擇的理由,那麼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參考價值都會大大提升,這對於任何希望嚴肅對待史料的讀者來說,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票。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雅緻的配色,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唐朝。我一直對曆史題材的書籍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對開創瞭“貞觀之治”的太宗李世民時期的政治智慧非常著迷。拿到這本厚厚的書時,我首先被它的裝幀吸引住瞭,那種精裝的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感覺這就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傳世之作。內頁的排版也很考究,字體的選擇和間距的把控,都體現瞭編者對閱讀體驗的重視。裝幀的精良往往預示著內容的紮實,這一點從初次接觸這本書的觸感上就能強烈感受到。我期待它能帶給我更深入、更立體地理解那個時代的政治哲學和用人藝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