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十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十年回顾与展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改革
  • 中国金融
  • 金融发展
  • 经济发展
  • 报告
  • 2013年
  • 十年回顾
  • 展望
  • 宏观经济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27054
商品编码:2986699353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十年回顾与展望

定价:48.00元

作者: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36270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全报告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部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统稿,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中央汇金公司等机构为本报告的写作提供了支持,这份《中国金融改革报告》凝聚了很多机构和个人的贡献。

内容提要


《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份全面、客观、独立的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年度性报告。报告共分三大部分:部分对过去十年的主要金融改革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第二部分对金融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第三部分对未来的改革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报告通过系统地总结和评估过去的金融改革,旨在为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方法和重点提供参考,促进中国金融业应对竞争与挑战,持续健康发展。


目录


序言
前言
章 近十年主要金融改革回顾
节 金融机构改革
一、银行机构改革
二、证券机构改革
三、保险机构改革
第二节 金融市场改革
一、债券市场
二、货币市场
三、股权市场
四、期货及衍生品市场
五、保险市场
第三节 金融政策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三、资本项目可兑换
四、人民币国际化
五、货币政策框架
六、股权分置改革
七、证券市场运行机制市场化改革
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第四节 加入WTO以来我国哦金融业的主要开放措施
一、 银行业开放措施
二、 证券业开放措施
三、 保险业开放措施

第二章 近十年金融改革效果评估
节 对金融机构改革效果的评估
一、公司治理
二、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的国际比较
三、综合实力的展现银行的综合化经营与国际化
四、银行系统的垄断与竞争性研究
第二节 对金融体系的评估
一、是否有利于均衡和可持续的增长
二、金融体系是否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是否有利于价格发现
四、是否有利于分散风险
第三节 对货币政策框架的评估
一、对过去十年货币政策的初步评价
二、理解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 货币政策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与问题
第四节 我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情况
一、 中国FSAP评估概况
二、 中国FSAP评估结论积极正面

第三章 未来改革思路
节 目标和原则
第二节 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措施
一、放开金融要素管制和改善货币政策操作
二、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建设
三、加强金融安全网建设
2003-2012年金融改革大事记
2012年中国金融改革大事记
后记
附录一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简介
附录二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组织架构与成员名单



作者介绍


为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探索国际金融发展新趋势,求解金融发展新问题,2011年7月14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在沪成立。研究院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举办,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战略合作。研究院定位为独立、专业、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努力提供的研究产品,开展高层次、有实效的研讨活动。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独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本智库的宗旨是: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致力于夯实中国金融学术基础,研究金融界前沿课题,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为民族金融振兴与繁荣竭尽所能。

文摘


序言



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十年砥砺,洞见未来 一部深入剖析中国金融改革历程、洞察时代变迁、擘画未来图景的宏篇巨制。 2013年,中国经济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金融改革更是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引擎。就在这承前启后、意义非凡的节点,《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应运而生。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年度报告,而是一份凝聚了诸多经济学家、金融专家、政策制定者以及一线实践者智慧的集结,它以十年的宏观视角,回溯了中国金融改革波澜壮阔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上,以前瞻性的视野,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回溯峥嵘岁月:十年改革的光影交错 本书开篇,便以翔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为读者勾勒出过去十年中国金融改革的大致轮廓。这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融入全球化的关键时期,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无疑是这场伟大变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报告并未止步于罗列改革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次重大举措背后的动因、面临的困境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从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到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构建;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到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从普惠金融的兴起,到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每一个节点,都凝聚着无数次的探索与尝试,也伴随着无数的挑战与抉择。报告通过对这些关键性改革的细致梳理,展现了中国金融体系如何从计划经济的羁绊中逐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如何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展现出韧性,又如何在不断演进的经济格局中寻觅新的增长点。 报告着重分析了不同时期金融改革的重点与侧重点。例如,在经济快速扩张期,金融改革可能更侧重于释放活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在面临外部冲击或内部结构性问题时,改革的重心则可能转向防范风险,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书中对这些“时点性”的改革逻辑进行了深入剖析,帮助读者理解金融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适应内外环境、螺旋式前进的过程。 此外,报告还关注了改革进程中的“得”与“失”。它客观评价了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例如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显著提高,融资渠道日益拓宽,金融市场规模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也坦诚地指出了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和遗留问题,例如金融风险的隐患,监管的滞后性,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空间等。这种辩证的视角,使得报告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也为后续的展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洞察时代脉搏: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金融图景 步入2013年,中国金融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不尽相同,地缘政治风险暗流涌动,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步伐也在加快。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前中国金融业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与新机遇。 报告深入剖析了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对中国金融业带来的影响。例如,全球货币政策的调整、跨境资本流动的变化、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等,都可能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构成潜在的风险或带来新的机遇。书中详细探讨了中国如何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应对国际金融规则的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全球资源来服务国内经济发展。 在微观层面,报告高度关注了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业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更加依靠消费和服务业,这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报告分析了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更好地支持消费信贷的发展,如何为新兴产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如何引导资金流向绿色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 同时,报告也深刻认识到金融风险的复杂性与严峻性。不良贷款的潜在累积,影子银行的扩张,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以及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风险点,都是不容忽视的挑战。书中对这些风险的成因、传导机制以及防范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强调了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的重要性。 擘画未来蓝图:金融改革的深水区与新方向 在对过去十年进行深刻回顾,并对当前挑战与机遇进行细致洞察的基础上,《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将笔触伸向未来,提出了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展望和建议。报告认为,未来的金融改革将进入“深水区”,需要攻克更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与创新。 报告强调了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在利率、汇率市场化方面,报告提出了更为具体和可行的改革路径,以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金融监管方面,报告认为需要构建更加协同、高效、审慎的监管体系。随着金融业态的不断创新和交叉性风险的增加,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可能面临挑战。报告提出了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设想,强调了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监管,以及将风险防范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报告也关注了金融科技(Fintech)带来的监管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思路。 对外开放是报告中一个重要的展望方向。报告认为,在坚持稳健的前提下,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应迈向更高水平。这包括进一步放宽外资股比限制,吸引更多优质的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报告也关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如何通过金融开放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此外,报告还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寄予厚望。它指出,未来的金融改革应更加注重提升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和可得性,让更多的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群体能够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从而为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公平做出贡献。 《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不仅是一份对中国金融改革历程的记录,更是一份引领未来方向的指南。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刻的理论洞察和前瞻性的政策建议,为理解中国金融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本书不仅是政策制定者、金融从业者、经济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也对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金融格局的广大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国金融改革前行的道路,也为构建更加稳健、繁荣的全球金融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总的来说,《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十年回顾与展望》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它打破了我对金融报告的刻板印象,以一种更加人性化、更具前瞻性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十年历程。书中关于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的辩证关系,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以及关于金融改革对社会公平的影响等方面的论述,都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份对历史的总结,更是一份对未来的启示。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金融概念时,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非专业读者也能有所领悟。这本书让我对中国金融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也让我更加认识到,金融改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进程,需要不断地适应变化,勇于创新,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有条理,但又充满了思想的跳跃性。《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十年回顾与展望》在回顾过去十年金融改革的同时,并没有停留在历史的陈述上,而是将大量的笔墨放在了对未来的展望上。它大胆地预测了中国金融市场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将如何应对。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金融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如何构建更加稳健和有韧性的金融监管体系等内容。这些都是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重大议题。作者以一种审慎而又充满信心的姿态,为我们描绘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提醒我们,前方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持续的智慧和勇气去克服困难。

评分

读完《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十年回顾与展望》,我的脑海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画面和思考。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并没有仅仅聚焦于宏观政策层面,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微观的个体和企业。例如,书中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的探索,都让我感同身受。作为一名曾经或现在与市场打交道的人,深知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多么致命的打击。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描绘了金融机构如何在这种困境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风险定价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讨论,这背后隐藏着金融市场最本质的难题。同时,作者对于金融科技的出现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颠覆性影响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预示着金融的未来将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但这背后也带来了新的监管挑战,这一点书中也有涉及。

评分

《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十年回顾与展望》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是一本非常有“温度”的报告。与许多冰冷的数据堆砌不同,这本书在叙述金融改革的进程时,始终贯穿着对人的关怀。它探讨了改革如何影响普通民众的财富管理,如何促进创业者的梦想实现,以及在金融风险频发时期,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书中的一些章节,特别是在分析金融市场化改革对社会公平和资源配置的影响时,让我进行了一番深刻的反思。它没有回避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等问题,而是试图从金融的角度去解释和探讨解决之道。我发现,金融改革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触及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深刻变革。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金融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它在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

《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十年回顾与展望》这本书,说实话,我刚拿到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报告”二字总是给人一种枯燥、理论性太强、不接地气的联想。但当我翻开它,尤其是读到前几章关于中国金融体系在过去十年里经历的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我才意识到,我的想法有多么的片面。这本书不仅仅是在罗列数据和政策,它更像是在讲述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金融如何从一个相对封闭、保守的状态,一步步走向国际化、市场化、更加多元和复杂的历程。书中的分析,尤其是在探讨金融创新如何影响实体经济、以及金融风险如何随之而来这两个维度上,做得尤为深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赞扬改革的成就,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剖析其中的挑战和潜在的危机,这种审慎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难得。它让我对“金融”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抽象的数字和概念,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