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知道你是怎么剩下的(版)
定价:30.00元
作者:吴迪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5112207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吴迪向来被读者称为“麻辣情医”,他对男女之间的情感与状况分析,无一不是一针见血,清醒透彻。吴迪的文字是聪慧的,也是实用的。俗话说“爱情需要感觉,更需要智慧;需要浪漫,更需要技巧”,如此书中,《我知道你是怎么剩下的》,一针见血的书名,足以戳醒每个还身处梦境中的女性。这是一剂良药,更是一剂兴奋药。摆脱被“剩下”的状况,迎接被爱充盈的人生!
内容提要
吴迪说:“我知道你是怎么剩下的。”
看到这话的人,顿时像感觉到一种尖锐无比的刺痛。看似平淡的语气,看似家常的事件与对话,却像针在心尖一样,时时提醒着你“正在被剩下”的事实。
解决任何问题,都好像看病就医一样。吴迪,正是好的情医,尽管非常麻辣!
在这本书中,吴迪从“剩女革命”一路开讲,直到“婚姻保卫战”,以数十个实际“病例”,来一一分析并对症开出良方,指出你的症结所在,继而为你的症结开出对症良方。
情书,不可不看;情结,不能不解;情医,不得不就!
目录
章 剩女革命
1.剩女是如何炼成的
2.你想嫁上帝吗
3.恋爱可以被培训吗
4.我知道你是怎么剩下的
5.不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
7.将武松和武大折中成西门庆
8.开心的人身上会放光
9.幸福的秘密
10.你确实还不够格谈结婚
第二章 你为什么自卑
1.你为什么自卑
2.转换心灵视觉
3.对自卑说“HI,你好”
4.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5.珍惜生命,不当Yesbuter
6.你知道自己的身材哪里美吗
7.主义是种病
第三章 那些有毒的恋爱教条
1.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2.穷小子恋爱是浪费时间
3.男人只想要一张白纸的女人
4.做得好不如嫁得好
5.不结婚的女人就是败犬
6.25岁不结婚就是剩女,掉价了
7.结婚证就是保险箱
8.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家的事
9.宁可在宝马里哭泣
第四章 恋爱常见病
1.缺爱症:只要有人爱我,外星人也可以
2.独生子女,遇到难时各找各妈
3.女人就是为难女人
5.披着爱情皮的依赖
6.你是好老公的人选=你傻
7.想要苹果偏跟梨过不去
8.逃离一心想改造你的女人
9.如果你的梦想里没有他,就不能说你们相爱
10.寂寞难耐,宁滥不缺
11.你“备胎”了吗
12.成熟的人必须具备的不能跟爱人“借”的能力
13.他劈腿,他害怕,他不知道要什么
14.老男人迷恋症
第五章 婚恋问题上如何管理父母
1.你被亲情绑架了
2.为人儿女当自强
3.回到老家就一切OK
4.如果你的母亲是某种精神病患者
5.婆媳大战中的孩子
6.有自己房间的女人不需要回娘家认错
7.割断脐带做大人
第六章 爱情面包我都要
1.多少钱值得委屈感情
2.有房有车不是生活的终点
3.为什么要把钱和感情对立
4.幸福是满足欲望吗
5.结婚不是上天堂
6.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
7.钱能带给女人自由吗
9.婚姻法新规下女人的生存之道
10.事业是评判男人尺度吗
11.吃饭的钱他付,钻石自己买
第七章 离婚的100个理由
1.婚姻保卫战
2.向宇宙发出正确的信号
3.离婚有孩女人不必急着结婚,好好享受恋爱
4.如果你选择做天使,他就选择做魔鬼
5.离婚后,孩子怎么办
6.你是婚姻中的三夹板吗
7.佳侣和怨偶
附录
作者介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攻两和白领职场。2001年任《ELLE》杂志编辑部主任。多年外企经验。其所主持的情感问答栏目《ASKWUDI》先后刊登在《ELLE》和《消费者MeiMei》上,在都市男女中风靡一时。2002年8月出版《麻辣情医Q&A;——ASKWUDI》。曾为《时尚》、《南方周末》、《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书城》等知名媒体撰稿人。2003年创建《消费者MeiMei》杂志,任出版人,近将为《嘉人》杂志和《新民晚报》开设情感专栏。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把简约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封面没有任何多余的图案,只有一种低调到近乎素雅的深灰色,触感上却出奇地细腻,仿佛能吸走周围的光线。书脊上的字体选择也相当考究,细长的衬线体在光线下若隐若现,透露出一种沉淀已久的历史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看看里面究竟藏着怎样一个精心打磨的世界。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个细节上倾注的心力,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散发着一种内敛而强大的气场。我甚至花了好长时间才舍得在上面留下第一道折痕,生怕破坏了这份初见的完美。这种对实体体验的极致追求,在如今这个数字化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着我们,阅读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取,更是一种仪式感的回归。
评分这本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达到了令人颤栗的真实感。作者似乎拥有某种洞察人性的天赋,笔下的人物不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个体。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沉默”的方式,那些没有被说出口的、深埋在角色骨血里的秘密和渴望,比任何大段的内心独白都要震撼人心。通过细微的肢体语言、不经意的眼神游移,那些巨大的情感暗流被不动声色地展现出来,让你在阅读时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那些困扰着书中人物的困惑,你也曾在某个深夜独自面对过。这种细腻入微的剖析,使得整部作品的厚度陡然增加,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层次和隐喻,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人性幽暗角落的探索深度。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部作品的整体感受,那一定是“回味无穷”。它的力量不在于瞬间的冲击,而在于其渗透性——它像一种慢性的、但效果持久的药剂。许多情节的冲击力或许并不具有爆炸性,但那种深入骨髓的氛围感和主题的探讨深度,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你对某些既有观念的看法。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哲学思辨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进行对照,开始用一种更审慎、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世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衡量一部真正优秀作品的标尺,它成功地突破了故事本身的边界,成为了连接文本与读者生命体验的一座桥梁。
评分阅读体验的流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叙事节奏的把控,而这部作品在这方面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它没有那种为了制造悬念而刻意拖沓的桥段,节奏的张弛拿捏得恰到好处,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交响乐团,高潮迭起却又绝不喧宾夺主。有那么几个段落,文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力,它们在你脑海中快速地跳跃、组合,形成一幅幅清晰且富有动感的画面,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甚至能感受到那种特定情境下的呼吸急促感。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在情节推进最快的时候,作者也没有牺牲文字的质感,每一个动词和形容词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精准地锚定在最恰当的位置,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仿佛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同步体验一场精心编排的命运流转。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设计,简直是精妙绝伦的建筑艺术。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多重嵌套和碎片化重组的手法,像是一个复杂的万花筒,你需要不断地转动视角,才能拼凑出完整的图案。起初读起来可能会觉得有些挑战性,那些看似无关的插叙和视角转换,似乎在故意设置阅读的障碍,但一旦你跟上了作者的思维轨迹,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是无与伦比的智力奖励。它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到意义的构建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定事实。这种互动性极强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延长了作品在读者心智中停留的时间,读完合上书本后,那种“尚未完全消化”的思绪仍在脑中盘旋,久久不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