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嬗变:(1840~1937)
定价:43.0元
作者:张晓军著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6810318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梳理1840年到1937年这一历史时期,近代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对于西方传入的体育活动认识与理解的变化过程,来分析与解释当前我国各种体育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并进一步以西方体育为切入点来探讨近代以来我国对西方文化的移植以及本土化的相关问题。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近代史研究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初见《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嬗变:(1840~1937)》这一书名,便被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研究视角所吸引。书本的内容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它以一种极为宏观且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在那个剧烈变革的年代,西方体育这一相对陌生的概念是如何一步步渗入中国社会,并被不同群体所解读和吸纳的过程。作者并没有将西方体育简单地看作是现代化的标志,而是深入挖掘了国人在接受过程中所经历的本土化思考、价值重塑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文化响应。书中对于例如“西人何以身体强健”的探究,以及“体育救国”、“体育强民”等思想的演变,都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宏大的叙事,而是通过对具体人物、事件、刊物的分析,使得整个研究过程充满了生动性和可读性。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史料的丰富和观点的独到,更在于它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以一种复杂而动态的方式,构建和调整自身文化认同,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研究范例。
评分很少有书籍能够如此细致地描绘一个特定时期内,特定概念在中国社会中的“生命历程”。《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嬗变:(1840~1937)》正是这样一本令人惊叹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体育史,更是一部思想史、文化史的活化石。作者以极具匠心的笔触,描绘了西方体育从一个遥远、神秘的符号,逐渐成为中国社会肌体一部分的艰难而丰富的过程。书中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包括知识分子、教育家、官员、甚至普通市民的多元视角进行考察,揭示了国人对西方体育的认识是如何从“新奇”到“好奇”,再到“审慎接纳”,最终“本土化适应”的。作者深入挖掘了这种嬗变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例如,民族危机感对体育“强种”功能的推动,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等等。书中对于早期西方体育器具的误解,对拳击、足球等具体项目的引入与本土化过程的描绘,都充满了历史的细节和人文的温度。读罢此书,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近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更能洞察中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演进,以及中华文明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魅力。
评分这是一部极具深度和广度的学术著作,它以一个非常新颖的视角——“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嬗变”——切入,为我们展现了1840年至1937年间,近代中国社会在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时,思想观念层面所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书中没有停留在对西方体育形式的介绍,而是着重探讨了“理解”的过程,以及在这个理解过程中所发生的观念的转换、价值的重估和文化基因的嵌入。作者以严谨的态度,梳理了从早期士大夫对西方体育的“奇技”化认知,到维新派对其“强国”功能的认识,再到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其“教育”和“人格养成”价值的探索,直至普通民众对体育的日常化认知。书中引用的史料之丰富,论证之严密,都令人印象深刻。读来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是如何在保守与开放、传统与现代之间摇摆,如何主动或被动地接纳、改造、甚至创造新的文化元素。这本书对于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以及中华文化自身的生命力,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厚重的学术专著,犹如一位严谨的历史学家,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近代中国社会史的独特侧面——国人对于西方体育的认识历程。从鸦片战争的屈辱开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夜,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与思想变革。西方体育,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入与被认知,并非一蹴而就。书中通过对当时社会思潮、教育改革、科技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等多个维度的考察,层层剥茧,揭示了国人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嬗变”过程。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剖析了这种嬗变背后的深层动因,例如,初期对西方体育的“奇技淫巧”的疑虑,到后来将其视为“救亡图存”的工具,再到最终认识到其在个体身心发展、社会组织建设中的多重价值。书中对于不同学派、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知识分子的观点差异,以及这些观点如何相互影响、碰撞,都有着细致入微的描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体育史,更是关于近代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的一部精彩注脚。
评分一本关于近代中国体育思想史的著作,深入剖析了1840年至1937年间,国人对西方体育概念如何从最初的陌生、误解,逐步走向理解、接纳,乃至最终融入自身文化体系的复杂演变过程。作者以扎实的史料考证为基础,细致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各阶层、知识群体以及媒体等多个维度对于西方体育的认知变迁。无论是传教士带来的初步介绍,还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意识的觉醒促使国人开始重视体育的“强种”功能,抑或是民国时期体育教育的兴起和专业化发展,书中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作者特别关注了西方体育中的“竞技”、“娱乐”、“教育”等不同层面如何被中国人理解和采纳,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本土化改造和理论重塑。通过对大量文献、报刊、书籍的爬梳,本书展现了近代国人思想观念的开放与融合,以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何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读罢此书,仿佛穿越百年,亲历了那个充满变革与探索的年代,对理解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