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近代國人對西方體育認識的嬗變:(1840~1937)
定價:43.0元
作者:張曉軍著
齣版社:東北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68103183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通過梳理1840年到1937年這一曆史時期,近代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對於西方傳入的體育活動認識與理解的變化過程,來分析與解釋當前我國各種體育觀念形成的曆史原因,並進一步以西方體育為切入點來探討近代以來我國對西方文化的移植以及本土化的相關問題。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厚重的學術專著,猶如一位嚴謹的曆史學傢,帶領我們走進瞭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近代中國社會史的獨特側麵——國人對於西方體育的認識曆程。從鴉片戰爭的屈辱開始,到抗日戰爭全麵爆發的前夜,這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裏,中國經曆瞭前所未有的社會動蕩與思想變革。西方體育,作為西方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入與被認知,並非一蹴而就。書中通過對當時社會思潮、教育改革、科技發展以及國際交流等多個維度的考察,層層剝繭,揭示瞭國人對西方體育認識的“嬗變”過程。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深入剖析瞭這種嬗變背後的深層動因,例如,初期對西方體育的“奇技淫巧”的疑慮,到後來將其視為“救亡圖存”的工具,再到最終認識到其在個體身心發展、社會組織建設中的多重價值。書中對於不同學派、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知識分子的觀點差異,以及這些觀點如何相互影響、碰撞,都有著細緻入微的描繪。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體育史,更是關於近代中國思想史、文化史和社會史的一部精彩注腳。
評分很少有書籍能夠如此細緻地描繪一個特定時期內,特定概念在中國社會中的“生命曆程”。《近代國人對西方體育認識的嬗變:(1840~1937)》正是這樣一本令人驚嘆的作品。它不僅僅是一部體育史,更是一部思想史、文化史的活化石。作者以極具匠心的筆觸,描繪瞭西方體育從一個遙遠、神秘的符號,逐漸成為中國社會肌體一部分的艱難而豐富的過程。書中通過對不同時期、不同群體,包括知識分子、教育傢、官員、甚至普通市民的多元視角進行考察,揭示瞭國人對西方體育的認識是如何從“新奇”到“好奇”,再到“審慎接納”,最終“本土化適應”的。作者深入挖掘瞭這種嬗變背後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例如,民族危機感對體育“強種”功能的推動,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以及近代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等等。書中對於早期西方體育器具的誤解,對拳擊、足球等具體項目的引入與本土化過程的描繪,都充滿瞭曆史的細節和人文的溫度。讀罷此書,我們不僅能更深刻地理解近代中國體育的發展,更能洞察中國社會思想觀念的演進,以及中華文明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獨特魅力。
評分作為一名對近代史研究懷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初見《近代國人對西方體育認識的嬗變:(1840~1937)》這一書名,便被其鮮明的時代特徵和研究視角所吸引。書本的內容果然沒有辜負我的期待,它以一種極為宏觀且細膩的筆觸,勾勒齣瞭在那個劇烈變革的年代,西方體育這一相對陌生的概念是如何一步步滲入中國社會,並被不同群體所解讀和吸納的過程。作者並沒有將西方體育簡單地看作是現代化的標誌,而是深入挖掘瞭國人在接受過程中所經曆的本土化思考、價值重塑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文化響應。書中對於例如“西人何以身體強健”的探究,以及“體育救國”、“體育強民”等思想的演變,都進行瞭深入的闡釋。更值得稱道的是,作者並沒有局限於宏大的敘事,而是通過對具體人物、事件、刊物的分析,使得整個研究過程充滿瞭生動性和可讀性。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史料的豐富和觀點的獨到,更在於它為我們理解近代中國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以一種復雜而動態的方式,構建和調整自身文化認同,提供瞭一個極具啓發性的研究範例。
評分一本關於近代中國體育思想史的著作,深入剖析瞭1840年至1937年間,國人對西方體育概念如何從最初的陌生、誤解,逐步走嚮理解、接納,乃至最終融入自身文化體係的復雜演變過程。作者以紮實的史料考證為基礎,細緻梳理瞭不同曆史時期,社會各階層、知識群體以及媒體等多個維度對於西方體育的認知變遷。無論是傳教士帶來的初步介紹,還是甲午戰爭後民族危機意識的覺醒促使國人開始重視體育的“強種”功能,抑或是民國時期體育教育的興起和專業化發展,書中都進行瞭詳盡的論述。作者特彆關注瞭西方體育中的“競技”、“娛樂”、“教育”等不同層麵如何被中國人理解和采納,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本土化改造和理論重塑。通過對大量文獻、報刊、書籍的爬梳,本書展現瞭近代國人思想觀念的開放與融閤,以及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如何在東西方文明碰撞中,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讀罷此書,仿佛穿越百年,親曆瞭那個充滿變革與探索的年代,對理解近代中國社會轉型與文化發展有著重要的啓示意義。
評分這是一部極具深度和廣度的學術著作,它以一個非常新穎的視角——“對西方體育認識的嬗變”——切入,為我們展現瞭1840年至1937年間,近代中國社會在麵對西方文明衝擊時,思想觀念層麵所經曆的一場深刻變革。書中沒有停留在對西方體育形式的介紹,而是著重探討瞭“理解”的過程,以及在這個理解過程中所發生的觀念的轉換、價值的重估和文化基因的嵌入。作者以嚴謹的態度,梳理瞭從早期士大夫對西方體育的“奇技”化認知,到維新派對其“強國”功能的認識,再到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對其“教育”和“人格養成”價值的探索,直至普通民眾對體育的日常化認知。書中引用的史料之豐富,論證之嚴密,都令人印象深刻。讀來仿佛身臨其境,看到瞭那個時代中國人是如何在保守與開放、傳統與現代之間搖擺,如何主動或被動地接納、改造、甚至創造新的文化元素。這本書對於理解近代中國社會的轉型、知識分子的思想軌跡,以及中華文化自身的生命力,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