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丽江—玉龙雪山地区旅游气候评价与应用
定价:52.00元
作者:曹伟宏,钟卉元,王昊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3071637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相当具有匠心。它不是简单地按时间或地理区域划分章节,而是似乎围绕着几个核心的“气候体验”主题来组织材料。例如,有一部分专门探讨了“微气候”在不同海拔带的差异,这对于那些想要体验从高原草甸到冰川边缘不同景致的深度游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宝典级别的指导。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并没有回避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挑战,而是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探讨了如何通过气候适应性策略来保障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前瞻性和批判性的视角,使得整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旅游指南”范畴,更像是一份区域环境与发展战略的参考文件。
评分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无疑是极其扎实的,光是那些引用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历史文献的交叉比对,就能看出作者投入了难以想象的精力。我虽然不是专业的气候学家,但对旅游规划和区域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注意到,作者在阐述气候要素变化时,总是能巧妙地将其与当地的旅游活动时间节点——比如最佳的徒步季节、观赏雪山的角度、甚至不同月份的着装建议——进行关联。这种“落地性”的处理,使得原本抽象的气候模型变得极为实用。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告诉我们“这里气温如何”的书,而是真正致力于回答“基于这些气候事实,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规划和享受丽江的旅行”这一核心问题,这一点非常难得,体现了研究者对实际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云南民族风情的靛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对气候学这类主题的书籍通常会有些敬而远之,总觉得会是枯燥的图表和密密麻麻的公式堆砌。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试图构建一个既科学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叙事框架。封面那种远景的玉龙雪山剪影,加上局部磨砂的质感,仿佛在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据分析,更是一场通往那片神奇土地的感官之旅。装帧的用心程度,无疑提升了阅读体验的初始门槛,让人忍不住想深入探究其内部到底蕴含了怎样精妙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赏这种在学术性著作中依然注重视觉传达的匠心,它让原本可能晦涩的专业知识变得更具亲和力。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一位经验老到的向导,穿梭于丽江坝子与雪山之巅。作者在文字运用上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节奏感,时而像严谨的报告那样精确无误,描述风速、湿度等参数时字斟句酌;时而又突然切换到一种充满画面感的抒情笔调,描绘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玉龙雪山顶部的瞬间,那种光影变幻带来的心情起伏被捕捉得淋漓尽致。这种文风的张弛有度,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疲劳感。它成功地避开了将气候学写成技术手册的陷阱,反而用一种近乎文学叙事的方式,将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文化乃至居民生活方式的微妙影响娓娓道来,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审美上的享受。
评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数据背后的逻辑推导过程。很多气候研究常常会得出一些看似矛盾的结论,比如某段时间降水增多,但游客满意度却下降了。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这些矛盾,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游客期望值管理问题。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将自然科学的数据与人文社会的反馈有效地编织在一起。对于任何一位对地域性旅游规划、环境科学与人文地理交叉领域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极具启发性的研究范式——即真正的“应用”研究,必须是立足于数据,但最终服务于人的真实体验和长远福祉。这种严谨而富有同理心的研究态度,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