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片:练习曲部分 1、《旋律练习曲》第6首 2、《旋律练习曲》第9首 3、《旋律练习曲》第20首 4、《分解和弦练习曲》第I8首 5、《旋律练习曲》第I6首 第二片: 1、《练习曲》第3首 2、《练习曲》第5首 3、《单簧管教程》第I26首 乐曲部分 4、回旋曲 5、变奏曲 第-部分 第三片: 1、变奏曲 第二部分 2、变奏曲 第三部分 3、变奏曲 第四部分 第四片: 1、第三协奏曲 第-乐章 2、第三协奏曲 第二乐章 第五片: 1、第三协奏曲 第三乐章 2、春之歌 3、跳舞的洋娃娃
王振先,中国音乐家协会单簧管学会副秘书长,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1970年入南京艺术学院随李文龙老师学习单簧管,七六年毕业并留校任教。七九年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王端玮教授及澳大利亚专家唐·苇斯特莱克。多次在日本举办演奏会,在“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单簧管专业教学研讨和中国作品评选会”上获单簧管演奏奖。九五年赴日本参加千人交响音乐会,任中国作品首席。九八年被聘为“北京单簧管艺术节”组委会委员,并应邀在音乐节中演奏“利哥莱托”幻想曲。二十余年来,他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单簧管专业人才。
我对这本书的实际使用体验,可以说是惊喜连连。它不仅仅是一本曲目的汇编,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耐心十足的导师驻足身旁。尤其是配套的VCD内容,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王振先老师的演奏风格兼具学院派的严谨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他的处理方式为我们这些还在摸索阶段的演奏者提供了最直接、最权威的“标准答案”。我反复观看其中关于高音区换气和舌奏技巧的示范片段,他讲解得极其透彻,从口型到气息的支撑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更难得的是,他并没有止步于“如何演奏”,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何如此演奏”,将乐曲背后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意图融入讲解,这让练习不再是枯燥的机械模仿,而是一种有深度、有灵魂的艺术再现。对于我个人而言,以往总觉得某些高难度段落像是难以逾越的天堑,但经过这套示范的梳理,那些难点似乎找到了突破口,仿佛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老师那股沉稳的力量在引导着我的手指。
评分这套资料的选曲编排上,展现出了极强的层次感和逻辑性。从基础的音阶练习到后面过渡到具有较高表现力的乐曲,每一步的提升都显得水到渠成,没有那种为了拔高难度而生硬插入的曲目。它非常贴合考级体系对技能要求的递进模式,使得学习者能够稳扎稳打地建立起扎实的演奏基础,而不是在追求炫技中迷失了方向。例如,早期的一些练习曲目,注重的是气息的连贯性和指法的均匀性,这些都是日后进行复杂音乐表达的基石。而随着等级的提升,曲目开始引入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从巴洛克时期的严谨对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唱性旋律,这种广泛涉猎的设计,有效地拓宽了演奏者的音乐视野。它教会我们如何用单簧管去“说”不同的“语言”,这对于培养全面的音乐素养至关重要,绝非市面上那些只注重难度堆砌的教材可比拟。
评分书中对于一些音乐史料和演奏风格的阐述,透露出一种广阔的“世界音乐”视野,这让人耳目一新。要知道,单簧管的学习往往容易陷入纯粹的技术训练怪圈,而这套教材似乎在提醒我们,单簧管作为一种乐器,它的生命力来源于它所承载的不同文化和历史的沉淀。提及肖邦时,虽然主要乐器不同,但那种对旋律线条的极致追求和情感的深度挖掘,对于单簧管演奏者一样具有极高的启发性。它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钢琴作品中那种内敛而深沉的抒情性,通过单簧管的音色和呼吸控制来完美转译。这种跨乐种的思维启发,极大地丰富了我对音乐的理解层次,不再局限于单簧管自身的传统曲目,而是尝试用更宽广的艺术视角去审视和演绎手中的每一个音符,这种对“学生眼中的肖邦”的挖掘,着实是一种高屋建瓴的教育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初看之下,就给人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以清晰的金色字体,显得既专业又不失典雅。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考究,厚实且富有质感,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易产生折痕或磨损,这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学习资料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内页的排版布局清晰明了,五张光盘的收纳设计也很巧妙,紧密地嵌入书本内侧,既保证了光盘的安全,也方便了查找和使用。我特别欣赏它在视觉引导上的用心,关键的符号、指法图示,甚至是乐理知识的解析部分,都用不同的字体颜色和粗细进行了区分,使得复杂的演奏技巧分解图也能一目了然,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他们能更专注于音乐本身,而不是被繁琐的阅读任务所困扰。整个包装和内容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对音乐学习者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细致关怀,让人在打开它的时候,就充满了学习的动力和对未来进步的期待。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套教材的价值是极其长远的,它完全可以作为一套伴随演奏者度过初级到中级阶段的核心工具书。VCD中示范的那些细微的处理,比如在乐句结尾处气息的自然释放,或是对特定装饰音的处理方式,这些都是课堂上老师难以用语言完全描述清楚的“意会”部分。我发现,每当我遇到一首新的曲子,我都会先去翻阅这本书中相关等级的示范曲目,看看前辈是如何处理那些技术难点和音乐性的表达的,这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学习闭环:先听示范,建立感知;再对照书本解析,理解理论;最后自己尝试,在实践中消化吸收。这种立体化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让原本枯燥的练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套资料的购置成本,若以其提供的学习深度和长期陪伴价值来衡量,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一笔投资,它为我的单簧管学习之路奠定了一个坚实且富于灵感的基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