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男人是猛的毒
定价:20.00元
作者:沈荻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219064078
字数:
页码:24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18kg
编辑推荐
危化品名称:男人
成分:水、蛋白质、脂肪、核糖核酸、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矿物质,有淡淡的昧道。
理化性质:易溶于花言巧语、美色,遇性感美女、金钱、豪宅、名车熔点降低性状:药性作用剧烈。安全范围小,极量与致死量非常接近。
主治:单身恐惧症,对失恋和相思病有明显效果,亦可用于挣钱养家、陪逛街、散步。
用法及用量:必须严格按《男人是猛的毒》使用,以防发生不测。
内容提要
曾经有一部电视剧里,一个自知辜负了女主角的男人痛心疾首地忏悔道:“我体内有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就叫做‘男人’!”
那么,男人的“毒”又是什么?这种“毒”,真的没有解药了么?
NO!
天下之道,有因必有果,有毒必有解。
那么,男人的“毒”,怎么解?
答案是:女人!
男人的任性妄为,需要女人的宽容和豁达。
男人的花心随意,需要女人的提醒和修剪。
男人的自私懦弱,需要女人的告诫和鼓励。
……
如果女人能够、也愿意相信,这种毒,她自己能够调制解药。那么OK,恭喜你走上了爱的不归路。
如果女人后不得不承认,某个男人的“毒”,解药不是自己,及早放手,双方选择更好的,亦是明智之道。
男人是猛的毒?没关系!
关键在于,你这个女人,是不是这个男人的解药!
目录
作者介绍
沈荻,本名王芳,女。自由撰稿人,影评人,现居上海。
主要作品:《男人是猛的毒》、《红颜,又见红颜》(文集)、《倾天才女林微因》(合著)、《倾城之恋张爱玲》、《五色海之恋》(长篇小说)。
文摘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做《自古英雄出少年》,那是一个关于少年英雄的故事。当年不知多少小小年纪的同龄人都看得血脉愤张。给人印象深的是其中那个“大丈夫”。这小家伙年纪不过十一二岁,乃是有钱人家的少爷,他出身富贵,自然有很多有钱公子哥儿的毛病,比如装腔作势、自私自利。他年纪虽小,派头却大。还有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童养媳。这小子虽然不能和大老婆行周公之礼,却很是通晓丈夫之道,成日以大丈夫自居,在老婆面前吆五喝六、装模作样。闲来无事就晃几下脑袋,文绉绉地掉几句文言文,端起架子之乎者也一番。本性却是胆小懦弱至极,凡事都要靠别人。一旦流落江湖,那套公子哥的行事做派就行不通了,江湖人士谁管你是读书人,看不顺眼便是一刀。
大丈夫屡遇险情,一旦遇到危险,立刻就被武功高强的老婆反手一掌扒拉到自己身后,风度全无,斯文扫地。大丈夫常常被人欺负得头破血流,情不自禁放声大哭,还原成基本的小孩子的形状,疼了就哭,涕泪交流,反倒有几分可爱。
这小子爱说的一句话是:我是大丈夫!不过在别人眼中,这个丈夫实在是名不副实,完全可以送给他一个更响亮更可爱的外号,大豆腐是也!
现代男人身上也时不时流露出丈夫和豆腐这两类特质争相交替的一类症状。时代虽然不同了,然而有着大丈夫情结的男人仍然比比皆是。大丈夫看不起女人,他所谓的“看得起”,便是格外推崇那些符合他们心中女性“道德规范”的良家妇女,要圆就圆要扁就扁,千捏万揉都不坏的贤良淑德。他们看不起的,就是那些比他们强悍,比他们深刻,比他们有思想,尤其是比他们挣钱多的女人。
六男人认为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附属品。在他们的理想中,他说东女人不敢往西;他说打狗女人不能杀鸡。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女人不再像以前那样愚昧地臣服在男人之下,于是男女之间的矛盾就产生甚至激化了。
在大男人眼中,“好女人”是越来越少了,少得简直像是绝迹的恐龙化石。当然,他们死都不会承认是自己的思想太僵化,要他们承认,他们宁可死。宁死不向女人屈服,是他们做男人的宗旨。
幻想一下,如果女人还一如既往地承袭旧社会的贤良淑德,做了他们渴望中的良家妇女,形势又将如何?
女人的顺从未必能够赢得他们的尊敬,他们只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对自己作为男人的能力的肯定,醺醺然如同喝了二两陈年老白干。他们笃信不疑地认为,娶老婆是用来持家生儿子,传宗接代的,女人不是用来疼的,就像工具一样,工具的珍贵之处乃是可为自己服务,而并不需要自己付出相同的代价。大男人的宗旨一直是“女人如衣服”,他不会疼女人,因为他自私。
可是看上去这么趾高气扬的男人,其实心灵上也相当脆弱,一旦女人对他在某些方面发出一些质疑,哪怕只是小小的“哼”一声,只要你哼得够轻蔑,够不以为然,男人多半会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哧”一声扁下去,换上满脸受伤害、苦大仇深的表情。豆腐看上去是方方正正的,可一脚踩下去就一败涂地,丈夫和豆腐,在有些地方真是异曲同工!
存在于大男人思想中的“完美”的女人显然是越来越少了,现代女人多半都受过跟男人差不多甚至更高一层的教育,担任着和男人同样的职位,工作能力不比男人差,生活品位不比男人低,更不需要依靠男人才能养家糊口。现在的女人比起以前的女人来,活得精彩得多。她们自己赚钱买花戴,和姐妹们拉帮结派出入酒吧,她们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男人而不是被男人选择。然而她们的精彩正好反衬出男人地位的失落,尤其对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大丈夫们来说,这是没有天理的事情。
虚有其表的大丈夫们在女人没有自立能力的时候,可以公然地给女人吃糠咽菜,女人不敢有不满。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着吃苦受罪那是你的命。现在的女人,谁还吃你那一套?绣花枕头一样的大丈夫早就变成了广大女性共同唾弃的对象。当然,也有甘愿吃软饭的个把小白脸,俯首帖耳地做个女人的裙下之臣,当个绣花枕头天天被人收在深闺。此道却为大丈夫不屑。
女人们世界广得很,而且大多数女人比男人有心胸,遇事能客观而容忍。男人常常说女人小气,爱生气,其实女人的生气在多数场合下,往往就是一种类似于撒娇的情绪,当不得真的!就像女人平常看起来柔弱无比,但是真遇到什么事情,大部分女人都能在一夜之间变得坚强起来。男人就不一样了,男人往往把自己想象成落魄英雄一类的人物,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们反应就是虎落平阳被犬欺,指天骂地、打架更是常有的事。
大丈夫认为自己是疼女人的,前提是只要女人顺从他们,他们丝毫不懂得这种要求本身就是自私和不公平的。另一方面,大丈夫们看不惯新女性,哪怕是在单位里和他们平起平坐的女性。某些男人在单位里总是摆出一副高傲的表情,指着新来的小姑娘吆五喝六,让她们跑前跑后地冲咖啡、打印,遇到点什么事就推给女孩子去做,到后还指责她们把事情给搞砸了,这种大男人做派就更让人有点恶心了,通常在单位里不受人待见。
现在的女人活得比男人精彩,也比男人明白。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说,女人不需要男人也能活得很舒适。女人经济独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格上的独立。她们对男人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生活保障上升到了精神保障的层次,她们对于男人的风度和态度要求更高更丰满一些。有大丈夫情结的男人已经不吃香了,看看满大街上跟在女朋友旁边逛街买单、一脸谄媚表情的男人数量就知道了,你要是敢不三从四德,你就一辈子打光棍吧!本姑娘不爱伺候。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深沉的色彩搭配上简洁有力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觉得一本书的“脸面”很重要,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读者是否愿意翻开它去探索里面的世界。《男人是猛的毒》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带着一种令人好奇的危险感,让人忍不住想知道作者究竟想通过这个名字传达出怎样一种复杂的情感或深刻的洞察。我拿起这本书时,那种纸张的质感也给我留下了极佳的印象,厚实且带着淡淡的书墨香,这种触感上的愉悦是电子书永远无法替代的。我甚至花了好一会儿时间,只是单纯地欣赏了一下书脊上的烫金工艺,处理得非常精致,显示出出版方在装帧上的用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它自带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在低语着其中蕴含的故事。我期待里面的内容能够配得上如此精美的外壳,毕竟,只有内容扎实,才能真正留住读者。
评分最近的书单里充斥着太多关于社会现象和流行趋势的快餐读物,说实话,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带来深层次思考,并且需要我反复咀嚼才能完全理解其深意的作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的感觉就是沉郁而内敛的,它不试图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场面,而是用精准、有力的词汇直击要害。我发现自己时不时地会停下来,对着某一句精妙的比喻或一段深刻的哲思默默品味许久。这就像是遇到了一位老练的棋手,他下的每一步棋都看似普通,但当你回溯全局时,才发现其布局之深远和缜密。这种需要读者主动参与思考,共同完成意义构建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绝佳平台。
评分从纯粹的文学趣味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章节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通过多视角的切换和时间线的交错,构建了一个网状的故事结构。一开始可能会让人略感迷失,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些看似零散的碎片是如何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宏大而清晰的画面。这种解谜式的阅读过程,极大地增强了我的阅读动力,让我渴望尽快知道下一个视角会揭示出什么秘密。这种叙事上的创新,无疑是对传统文学形式的一种挑战和突破,它要求读者付出更多的注意力,但也给予了更丰厚的回报。我非常享受这种被作者牵着鼻子走,但每一步都充满惊喜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探讨“权力与腐蚀”主题的作品抱有特殊的兴趣,尤其关注权力如何在微妙的日常互动中渗透和改变个体。这本书在我手中,带来的就是一种强烈的年代感和地域气息。我能清晰地“闻到”故事发生的那个环境中的空气,感受到那种特有的生活压力和隐秘的社会结构。作者在环境氛围的营造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的写实,没有丝毫的虚假或矫揉造作。无论是对老旧建筑的描绘,还是对特定群体交流方式的捕捉,都显得无比真实可信。这让我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我不仅仅是在阅读故事,更像是通过一个时间的窗口,去观察和体验那个特定时空下的生存状态。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打磨,是区分优秀作品和平庸之作的关键所在。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追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对人性复杂面的探讨,这本书似乎也隐约触及了某些边缘地带。我特别关注那些擅长刻画人物内心挣扎和道德困境的小说。在我看来,真正引人入胜的故事,往往不是讲述非黑即白的故事,而是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让读者不断反思“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的作品。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非常强烈,光是前几章的铺陈,就让我感觉自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拽入了故事的核心冲突中。作者似乎对节奏的把控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该快则疾风骤雨,该缓则细水长流,让你在紧张和喘息之间不断切换。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完全沉浸在那构建的世界里。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危机爆发时的笔法,那种抽丝剥茧却又干净利落的感觉,读起来十分过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