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总第三辑)
定价:59.00元
作者:孙熙国,李翔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97558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是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科出版物,致力于探讨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力图促进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话与融通,推动中国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本辑所收论文的作者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如孙正聿、陈来、宋志明、肖群志、曹峰、吴光、朱汉民。
目录
特别策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文化——孙正聿、陈来、韩震先生中西马高端对话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及其变迁在经典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观念史研究的双重根据中国古代是否存在“民主性精华”“礼义之邦”的礼义精神重建中国古代关于“名”的政治禁忌儒道释新诠庄子思想略论原始儒者的行状与职事考论禅门清规与佛教戒律、儒家礼制现代哲学研究熊十力“新唯识论”之本体-宇宙论梳释试论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的自由民主之思学术争鸣也论孝与腐败——以《孟子》中的孝“以天下养”为例区域文化研究论黄宗羲与清代浙东经史学派的学术成就与学派特色湘学学统的文化条件海外汉学研究杨联陞之主要汉学思想述论——以“训诂治史”为基点港台新儒学一瞥当代儒佛之争与《存有三态论》——从熊十力《新唯识论》说起
作者介绍
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12月22日,宗旨是立足国际,弘扬中国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建设当代中国新国学,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文摘
序言
刚拿到《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总第三辑)》这本书,我便迫不及待地翻看了目录。虽然尚未深入阅读具体篇章,但从章节标题的设置,就能窥见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我是一名对中国古代艺术史,特别是书画以及园林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以往阅读相关书籍,时常会感觉有些零散,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理论的支撑。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例如,是否能对某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格进行全面的剖析?或者,能否通过对具体艺术作品的解读,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义?我更希望的是,它能提供一些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将艺术与哲学、文学、历史等领域相结合,从而更立体地展现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要知道,一件精美的瓷器,一个飘逸的书法,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演变轨迹,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长河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股沉静而厚重的学术气息,暗色调的背景搭配烫金的书名,仿佛蕴藏着一段段被时光打磨过的珍贵记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被学界深度挖掘但大众了解相对有限的领域。当我看到这本《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总第三辑)》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凭其出版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及“北大中国文化研究”这个响亮的系列名,就足以让我相信其中必然汇聚了顶尖学者的真知灼见。我尤其好奇,在“总第三辑”这个序号中,究竟会呈现出哪些不同于前两辑的独特视角和研究成果。是关于某个特定朝代的文化变迁?还是对某种传统艺术形式的全新解读?抑或是对儒释道思想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这些都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有这样一本能够沉下心来,带领读者遨游于历史长河、体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读物,实属不易。我打算找个周末,泡上一壶茶,远离手机和电脑的干扰,静静地翻开这本书,让思绪跟随文字,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评分《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总第三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厚重感,这不仅体现在书本的物理重量上,更在于它所传递出的学术气息。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社会组织形态和民间习俗有着强烈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觉得这方面的研究往往被淹没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因此,我尤其关注这本书是否能够挖掘出一些被忽视的社会生活细节,以及这些细节如何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特质。例如,关于古代的家族制度、宗族文化是如何维系的?不同地域的民间节庆和祭祀习俗,又透露出哪些地方性的文化信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或者文献考证,来呈现一个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中国古代社会。我并不追求过于理论化的阐述,而是更倾向于那些能够让我“看到”历史,感受到古人生活脉络的研究。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民间文化世界的绝佳机会。
评分拿到这本《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总第三辑)》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比我想象中要沉甸甸许多,这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像是一种知识的重量。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业余爱好者,我曾读过不少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但总觉得有些流于表面,或者过于偏重某个单一的领域。而“北大中国文化研究”这个系列,我之前有接触过,深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广阔的研究视野。这次的“总第三辑”,我抱着极大的好奇心,希望它能带来一些我未曾涉猎过的领域,或者能从更宏观、更具批判性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一直以来所熟知的文化现象。我尤其期待其中能有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古代科举制度、或者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这些看似琐碎的文化元素,往往蕴含着最接地气、最生动的历史印记。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我看到事物背后逻辑和发展脉络的书,而不是简单罗列事实的讲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更多的思考,让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碎片化的认知上,而是能够建立起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翻阅《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总第三辑)》的扉页,印刷精美的设计和扎实的纸张质感立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一名一直以来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颇感兴趣的读者,我深知“北大中国文化研究”系列一贯的学术水准。每一次读到这个系列的出版物,都像是踏入了一座知识的宝库,总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这次的“总第三辑”,我尤其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或者士人阶层在历史变迁中的文化选择的研究。例如,在面对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时,他们是如何在坚守传统与适应时代之间寻找平衡的?他们所倡导的“道”与“器”之辩,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是如何体现的?这些问题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而我相信,通过北京大学学者的严谨考证和深入分析,这本书一定能为我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答案。我期待能够从这本书中,不仅仅是了解知识,更能体会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以及先贤们在文化传承中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