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图说世界海洋文明 9787206062780 吉林人民出版社

(全彩)图说世界海洋文明 9787206062780 吉林人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曲金良著 著
图书标签:
  • 海洋文明
  • 世界历史
  • 文化
  • 图说
  • 全彩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科普
  • 海洋知识
  • 历史文化
  • 地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6062780
商品编码:2987652573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0-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全彩)图说世界海洋文明

定价:37.50元

作者:曲金良著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2060627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人类自从诞生那天起,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人类社会的繁衍和发展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各社群对海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也就有了不同的海洋文明。 这种文明既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得益于海洋文化。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世界海洋文明的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进行选点扫描的。注重梳理介绍其各自的区域特点、发展路径、相互关系、人物故事、影响结果、地域风情等。既有走马观花,也有重点剖视,既有现象解读,也有功过评说,目的是使读者对世界海洋文明的整体面貌既有一个大体的客观了解,又有一个基本的价值把握。

目录


前言
001.地球是个大“水球”
002.全球海陆大变迁
003.人类文明的“前世今生”
004.世界海洋文明的多样性
005.史前“东亚三海文明”
006.史前古太平洋文明
007.史前古地中海文明
008.史前大西洋文明
009.欧洲海洋文明的摇篮
010.“上帝创造的航海民族”
011.北冰洋北极圈风情
012.爱琴海文明的崛起
013.欧洲中世纪的“海盗时代”
014.南北欧诸岛风情
015.西欧海洋文明的崛起
016.达·伽马“绕过好望角”
017.南北非诸岛风情
018.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
019.大洋洲诸岛风情
020.“坚船利炮”打出的“日不落帝国”
021.“日不落帝国”的“日落”
022.墨西哥湾加勒比海文明
023.哥伦布“误入新大陆”
024.南美中美北美诸岛风情
025.欧美海域的港口大都市
026.孟加拉湾与印度海洋文明
027.从佛经故事看古印度的航海商人
028.印度半岛科摩林角上的三海守护神
029.东南亚南亚诸岛风情
030.阿拉伯海地中海与伊斯兰文明
031.东西方航路上的阿拉伯商人
032.从“岛屿民族”到“海洋国家”的日本
033.东亚东北亚诸岛风情
034.东亚海域的港口大都市
035.东亚“地中海”与“东中国海文明圈”
036.东南亚“地中海”与“南中国海文明圈”
037.从“东夷”、“百越”到“海王之国”
038.“四海海神”与“蓬莱仙岛”
039.秦皇汉武巡海与东方大国的海洋经略
040.徐福东渡的千古佳话
041.中华民族的航海发明
042.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043.从法显归航看“海上丝绸之路”
044.中华民族的海上“保护神”
045.郑和下西洋的千古绝唱
046.“郑和船队发现美洲”的新说与证据
047.马汉的“海权论”与美国的海上称霸
048.欧美海域世界大港的昨日霸业
049.东亚海域世界大港的今日称雄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潮起东方:古代东亚海洋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辉煌篇章》 引言: 漫长的海岸线,孕育着无数古老文明的摇篮。当陆地上的帝国崛起又衰落,是浩瀚的海洋,以其包容与连接的力量,编织了一张张跨越国界的贸易网络,也传递着思想、艺术与技术的火种。本书《潮起东方》将带领您穿越历史的长河,聚焦古代东亚——一片被蓝色海洋深深环绕的土地,去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海洋文明史。我们不以宏大叙事为目标,而是深入到那些具体的航线、港口、船只,以及在这片海域上往来的商人、僧侣、使者和工匠,揭示他们如何在大海的怀抱中,构建起繁荣的经济,也塑造了多元而富有活力的文化景观。 第一章:风帆初扬——古代东亚海洋贸易的缘起与发展 古代东亚的海洋贸易并非一夜之间繁荣起来,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进的孕育和发展过程。在史前时代,沿海居民的捕鱼和近海交流,就已经埋下了海洋开发的种子。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和航海技术的初步成熟,一些具备条件的族群开始尝试更远的航行。 早期航线与贸易品: 最初的航线多以沿海短途贸易为主,主要围绕着沿海岛屿和大陆沿岸的聚落展开。贸易品也相对简单,多为本地特产,如渔获、盐、贝壳、石器等。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交流,为后来的大规模贸易奠定了基础。 国家力量的介入与推动: 随着古代国家(如中国的夏、商、周,朝鲜半岛的古朝鲜,日本的弥生时代早期国家)的形成,统一的政治力量开始关注并利用海洋资源。官方组织的远航探险、对海路的勘探以及对海上贸易的管理,逐渐提升了海洋贸易的规模和效率。例如,中国古代的“舟车水陆,输送有度”,在海洋上也逐渐得到体现。 汉唐盛世的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显露其重要性。从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港口出发,帆船穿越南海,抵达东南亚,并进一步延伸至印度洋。唐朝,作为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其海上贸易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长安的繁华不仅在于陆路,更在于其通过海路连接了世界。波斯、阿拉伯、印度、东南亚的商船云集中国港口,带来了香料、珠宝、珍稀动物,也带走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 朝鲜半岛与日本的海洋探索: 朝鲜半岛上的古代王国,如新罗,也积极发展海上贸易,成为连接中国和日本的重要桥梁。他们的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足以支持其在东海和黄海的航行。日本自弥生时代起,就已发展出一定规模的内海航行和对外贸易。到了古墳时代和飞鸟时代,日本开始派遣遣隋使、遣唐使,一方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另一方面也积极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其所输入的商品和技术,深刻影响了日本的发展。 航海技术的演进: 支撑这一切的,是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从最初的木筏、独木舟,到后来的多桨帆船、大型远洋帆船,船只的建造技术在不断提升。人们学会了利用季风和洋流,发展出更精准的导航技术,如使用星辰、罗盘(虽然罗盘在早期可能更多用于陆地,但其原理对海洋导航的启发意义重大),甚至对潮汐和气象的观测也愈发熟练。这些技术的积累,使得远洋航行变得更加可行和安全。 第二章:碧海蓝图——东亚海上贸易的网络构建与运作 古代东亚的海上贸易,绝非零散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由众多港口、航线、船队、商人以及背后的国家力量共同构建起来的复杂而充满活力的网络。 关键港口的崛起: 古代东亚的海上贸易,离不开一系列重要的港口。中国的广州、泉州、扬州、明州(宁波),朝鲜半岛的釜山、庆州,日本的太宰府、难波(大阪)等,都曾是繁忙的贸易枢纽。这些港口往往地理位置优越,拥有良好的避风条件,且腹地广阔,能够集散内陆的货物。它们不仅是货物交换的场所,更是信息、文化交流的中心。 纵横交错的航线: 这些港口之间,通过一系列被反复验证的航线连接起来。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出发,最主要的航线便是穿越南海,抵达东南亚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等地。另一条重要的航线则北上,连接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这些航线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根据季风、洋流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调整。 贸易商品的流通: 在这条庞大的贸易网络中,各种商品川流不息。 中国: 作为东亚的制造业中心,中国输出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铜钱、漆器、纸张等。这些商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受到海外市场的热烈欢迎。 东南亚: 东南亚地区是重要的香料产地,如胡椒、丁香、肉桂等,同时还盛产象牙、犀牛角、珍稀木材(如檀香)、金砂、宝石等。 印度: 印度洋贸易的延伸,使得印度也成为东亚贸易的一部分,带来了纺织品、宝石、香料、以及一些宗教和哲学思想。 朝鲜半岛: 除了作为贸易中转站,朝鲜半岛也输出人参、矿产(如铜、铁)等。 日本: 日本则输出金、银、铜、漆器、刀剑、木材等。 商人群体与贸易模式: 驱动这一切的是活跃的商人群体。他们有的是本土商人,有的是外来商人(如波斯、阿拉伯、印度商人,以及在中国沿海定居的“番商”)。贸易模式也多种多样,有官方支持的朝贡贸易,有民间自由贸易,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官方贸易。宋朝时期,海上贸易的重心逐渐北移,对外贸易政策也更为开放,出现了海商集团,以及完善的市舶司制度,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海上贸易。 风险与机遇: 海上贸易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风暴、海盗、疾病、政治变动、语言障碍、以及不同文化的冲突,都是贸易中必须面对的风险。然而,高额的利润也驱使着一代又一代的冒险家前赴后继,他们凭借着勇气、智慧和对大海的敬畏,将东亚的经济活力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第三章:文明的回响——东亚海洋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海洋不仅是商品流通的通道,更是思想、文化、宗教和技术的传播媒介。在古代东亚的海洋贸易网络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其影响深远,塑造了东亚地区独特的文化面貌。 宗教的远播与在地化: 佛教: 佛教的东传,是古代东亚文化交流中最具代表性的现象之一。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播至朝鲜半岛和日本。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佛教传播的重要通道,僧侣们乘船远渡重洋,携带经书、佛像,在各地建立寺庙,翻译经典,将佛教的教义、艺术和哲学思想带入东亚。玄奘西行虽然是陆路,但海路也同样承载了无数默默无闻的僧侣的求法之旅。 其他宗教: 随着商人的到来,摩尼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伊斯兰教等也通过海路传入中国沿海地区,并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留下了不少历史遗迹。 科技的互动与革新: 造船与航海技术: 不同文明在造船和航海技术上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例如,中国先进的造船技术(如水密隔舱),可能通过贸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反之,外来的一些航海经验和技术也可能被东亚人吸收。 天文、历法与地理: 随着航海活动的深入,对天文、历法的精确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地在这些领域的知识交流,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也通过航海家的口述和地图绘制传播开来。 农作物与医药: 一些新的农作物(如甘蔗、香料作物)和医药知识,也随贸易而来,丰富了东亚地区的物产和医疗体系。 语言、文字与艺术的碰撞: 语言的融合: 长期与不同语言的人群打交道,促进了词汇的交流,甚至催生了如“番话”这样的混合语言。 文字的影响: 汉字作为东亚主要的书写系统,在传播过程中,对朝鲜、日本的文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在翻译佛经等过程中,也存在对不同文字体系的借鉴。 艺术风格的交融: 佛教艺术是文化交流最直观的体现。从印度传入的佛像造型,在中国、朝鲜、日本逐渐发展出各自的地域特色,形成了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石窟寺、法隆寺等不同风格的艺术瑰宝。同时,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都在交流中相互启迪,丰富了彼此的文化内涵。 制度与思想的借鉴: 政治制度: 遣唐使带回的中国政治制度和法律,深刻影响了日本的律令制。 哲学思想: 除了佛教,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也通过海路和陆路传播,影响着东亚各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 “汉化”与“在地化”的双重奏: 海洋交流并非单向的强势输出,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东亚各国也积极地将这些文化进行“在地化”改造,使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既有共同渊源又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这种“汉化”与“在地化”并存的现象,正是古代东亚海洋文明活力的重要体现。 结论: 《潮起东方》所描绘的古代东亚海洋文明,是一部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的史诗。它告诉我们,海洋并非隔绝的屏障,而是连接世界的纽带。正是通过一代又一代航海者、商人和文化传播者的不懈努力,东亚地区才得以在地理的局限中,构建起繁荣的经济网络,也完成了深刻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这本书,是对那段辉煌岁月的致敬,也是对我们理解当下全球化时代,回溯历史根源的一次深刻探寻。它提醒着我们,尊重历史,传承经验,在开放与交流中,才能不断推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和地理充满热情的爱好者,这本书《图说世界海洋文明》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购书体验。我不得不说,吉林人民出版社在这本书的制作上真是下足了功夫。从书本的装帧设计到纸张的质感,再到内页的印刷质量,都显得格外用心。最吸引我的还是那贯穿全书的精美全彩插图,它们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对文字内容的绝佳补充。每当读到关于某个古老航海民族或者某个重要海洋遗址的介绍时,书中总能配上一幅高质量的插图,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文字所描述的内容。比如,在介绍古埃及人如何利用尼罗河和红海进行贸易时,书中就有一幅描绘古埃及船只在尼罗河上航行的插画,画面细节丰富,色彩饱满,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我又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海洋探索史的部分,那些早期探险家们冒着生命危险,用简陋的工具在茫茫大海上探索未知的旅程,读来让人肃然起敬。这本书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画面,将海洋文明的辉煌与曲折展现在我面前,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不得不说,《图说世界海洋文明》这本书的呈现方式真是与众不同,它巧妙地将知识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我以前也读过一些关于海洋文明的书籍,但大多以文字为主,读起来难免有些枯燥。而这本书,则通过大量的全彩高清插图,将那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地理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书中关于古代造船技术的图解,对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我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船只结构和建造工艺,这种直观的展示,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来得更加深刻。另外,书中对古代海上贸易路线的描绘,也让我对世界文明的交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那些曾经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那些连接东西方的航线,在书中通过精美的地图和插画展现出来,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人类的智慧和勇气。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它的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从东方的中国古代航海,到西方的地中海文明,再到大航海时代的探索,几乎囊括了人类历史上与海洋相关的重要文明发展。它让我看到,海洋不仅仅是阻隔,更是连接,是文明传播和交流的桥梁。

评分

这本《图说世界海洋文明》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从第一页翻开,我就被那精美绝伦的全彩插图所吸引,仿佛真的置身于蔚蓝的海洋之中,感受着古老文明的脉搏。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深海的秘密和陆地上那些与海洋息息相关的文明故事充满了好奇,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所有的幻想。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视觉与知识的盛宴。书中那些描绘古代航海图景、神秘沉船遗迹、以及海洋生物的细腻画作,都充满了艺术感,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吸收了大量信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早期航海技术的介绍,那些用木头和帆布制成的简陋船只,却承载着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想想真是令人动容。还有关于古代沿海城市的兴衰,那些曾经繁华一时的港口,如今又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读来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合理,文字与图片的搭配相得益彰,既不会显得过于枯燥,也不会因为图片太多而忽略了知识的深度。我敢说,即使是对海洋文明毫无基础的读者,也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乐趣,并对这个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它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最生动的方式向我讲述那些跨越时空的故事,让我对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翻开《图说世界海洋文明》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力所震撼。这绝非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编纂的艺术画册,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我尤其对书中对那些古老文明与海洋之间羁绊的解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波利尼西亚人利用星辰和洋流进行的伟大迁徙,还是维京海盗在北大西洋的征伐,亦或是马可·波罗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之旅,书中都配以极具感染力的插图,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在广袤海洋上留下足迹的民族和他们的智慧充满敬意,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望。它不仅展示了他们精湛的航海技术,更深入地探讨了海洋对他们社会、文化、宗教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喜欢书中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只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精美绝伦的画面。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对海洋的探索和利用,而海洋也反过来塑造了人类文明的面貌。这本书让我对“世界海洋文明”这个概念有了更立体、更生动的理解。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图说世界海洋文明》的书,本来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没想到却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冰冷的史料和宏大的叙事,通过精美的彩图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转化成了一场场生动有趣的文化之旅。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古代地中海文明的章节印象深刻,那些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如何在广阔的海洋上贸易、征服、交流,他们的航海技术如何推动了世界的互联互通,书中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每一幅插图都仿佛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景象:色彩斑斓的市场、繁忙的港口、威武的战船,还有那些关于海洋神话和英雄史诗的传说,都被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以前对这些历史总觉得有些遥远和抽象,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具象化的方式,将它们变得触手可及。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象自己站在古老的码头上,感受着海风吹拂,看着船只扬帆远航,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类的创造力,真的能穿透纸张,直抵人心。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它激起了我对历史和地理的浓厚兴趣,让我开始主动去探索更多关于海洋文明的奥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