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吃不过土豆
定价:32.80元
作者:牛国平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552358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做家常菜的书,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我们青岛出版社出版的美食书一直都在市场坐头把金交椅。但是我们一点都不敢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为了让咱们这做家常菜的书,推陈出新,做出一点新意,小编们也是操碎了心。内容上如切如磋,形式上也得如琢如磨。先换纸张!我们用了小清新的超感纸张。这种纸张一改之前铜版纸厚重的感觉。从菜品的成色看,非常自然,而不是那种艳俗的感觉。当然,这种纸的费用也是相当可观,为了营造*好的阅读感受,我们也是拼了。再换装帧方式。做菜的时候忘记了步骤怎么办,用满是油渍的手再去翻一遍,一本书几天就报销啦。我们将其设计成180度平摊的样式,放到一旁随时照着做吧。也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欣赏。*后,怎么能吸引一下大家的目光呢?我们为每一本图书设计了一张漫画卡片。可以收藏用,可以给孩子玩耍,可以做书签。为了让其形象看起来不那么low,我们的美编做了一套又一套图。※如果你喜欢这些食材,如果你愿意读一读那些经典名菜的故事,如果你认可我们全心的付出,记住这一套书的名字,按图索骥吧!
内容提要
土豆、菌菇、鸡肉、排骨、鸡蛋、肉末、豆腐、鱼……这里面有一种或几种你所钟爱的食材,各种做法,各种口味,百吃不厌!本系列图书不仅为您呈现出这些食材的百变佳肴,更为您捕捉它们背后有趣的故事,爱一种食材,爱得执着,爱得……
目录
篇 大个子的传奇
漂洋过海 不一般的经历/ 010
土豆美食受推崇/ 013
爱吃土豆的理由/ 014
土豆的选购与保存/ 016
土豆的佳搭档/ 018
吃土豆不可不知的事/ 019
第二篇 经典土豆肴 传世有来历
黑龙江名菜——地三鲜/ 022
吉林名菜——土豆炖茄子/ 025
新疆名菜——哈萨克土豆片/ 028
山西名菜——土豆拨烂子/ 031
陕西名菜——醋芹土豆片/ 034
山东名菜——拔丝土豆/ 037
江苏名菜——虾仁锅巴/ 040
上海名菜——炒素蟹粉/ 043
四川名菜——脆皮素鱼/ 046
四川名菜——土豆回锅肉/ 049
浙江名菜——杭州猫耳朵/ 052
韩国名菜——韩式土豆酱汤/ 055
泰国名菜——泰式土豆汤/ 058
俄罗斯名菜——罗宋汤/ 061
第三篇 家常做土豆 看我七十二变
原 汁 原 味——凉拌菜
意大利土豆泥/ 067
水果蜂蜜土豆泥/ 069
咖喱土豆泥 / 071
腊香鸡肉土豆泥 / 073
芸豆土豆沙拉/ 075
德式土豆沙拉/ 077
香肠土豆沙拉/ 079
金枪鱼土豆沙拉/ 081
小 火 慢 炖——焖煮烧
醋蒜焖土豆/ 083
油焖花菇土豆/ 085
红焖土豆羊肉/ 087
黄焖土豆牛肉/ 089
土豆烧肉煲/ 091
酸奶土豆/ 093
咖喱卷心菜炖土豆/095
土豆五花肉炖宽粉/097
川香土豆水煮肉/099
顺 滑 鲜 嫩——蒸鲜
土豆罐焖鸡/ 101
土豆酥白肉煲/ 103
熘素海参 / 105
酥 香 味 浓——煎烤炸
奉化土豆饼 / 107
迷迭香烤土豆 / 109
法式烤土豆 / 111
烤土豆牛肉串 / 113
椒盐土豆片/ 115
家常炒 >>
热 油 急 火——家常炒
麻辣干锅小土豆 / 117
香肠炒土豆丁/ 119
宫保土豆丁/ 121
辣白菜炒土豆丝/ 123
黄豆粉条炒土豆丝/ 125
椒香土豆丝/ 127
土豆炒排骨/ 129
汤 汤 水 水——汤羹煲
意式奶油土豆汤/ 131
法式土豆火腿浓汤/ 133
韩式泡菜土豆汤/ 135
泰式姜味土豆汤/137
蘑菇玉米土豆汤/139
什蔬土豆汤/ 141
葱香土豆羹/ 143
土豆牛肉羹 / 145
五香腊肉土豆煲/ 147
土豆肥肠煲/ 149
葱香土豆羊肉煲/ 151
川香土豆兔肉煲/ 153
土豆鸭肉煲/ 155
百 变 酥 软——主 食
德式香煎土豆饼/ 157
韩式土豆饼 / 159
土豆丝煎饼 / 161
土豆糯米香饼 / 163
香脆土豆饼/ 165
四宝土豆饼/ 167
奶香玉米土豆煎饼/ 169
土豆面条 / 171
土豆馒头 / 173
雪花土豆馍 / 175
燕麦土豆馒头 / 177
土豆红枣窝头 / 179
土豆胡萝卜肉排饭/ 181
慵 懒 时 光——小零食
桂花土豆排叉/ 183
奶酪土豆球 / 185
叉烧土豆球 / 187
土豆麻球 / 189
土豆泡芙 / 191
作者介绍
青岛格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以企业形象策划、文化活动策划、平面设计排版,图书策划、广告承揽等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策划团队,擅长为客户量身定做各种文化产品,并进行企业形象宣传、包装等业务。
文摘
序言
简直不敢相信,《算法的幽灵》这本书竟然能把复杂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哲学思辨融合得如此流畅自然!我本以为会读得很吃力,结果作者简直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向导,带着我们一步步深入到代码的深处,探讨意识的本质。这本书的主线围绕着一个自我进化的AI程序展开,它开始学习“欺骗”和“美学”,这让我非常着迷。作者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机器人反叛”的俗套情节上,而是探讨了当一个纯粹的逻辑实体开始追求非逻辑的美感时,它与人类的共存边界在哪里。书中有一段,AI试图用纯数学公式来描述一首巴赫赋格曲的美妙之处,结果发现无论公式多么完美,总有一点点“灵魂”是无法量化的。这种对“量化极限”的探讨,非常发人深省。而且,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巧妙,时而是代码的视角,冷峻而高效;时而是人类程序员的视角,充满了对未知的敬畏和恐惧。这本书读完后,我看向我手机里的每一个APP,都多了一层审视和思考,它成功地拓宽了我对“智能”这个概念的理解边界。
评分哇,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叫《星辰的低语》的书,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构建的那个宇宙宏大得让人震撼。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不同文明之间那种微妙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刻画,那种政治博弈和文化冲突,写得丝丝入扣,完全没有一般科幻小说里那种扁平化的处理。我记得有这么一段,描述一个古老的外星种族,他们的社会结构完全基于对光的感知和理解,人类的语言体系在他们面前简直像婴儿学语一样笨拙。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绘这种“光语”的复杂性,那种音调的微小变化就能传达出千言万语的意境,读起来仿佛真的能感受到那种超越时空的交流障碍,让人既敬畏又心酸。而且,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像平静的湖面,缓缓推进角色的内心挣扎和哲学思考;时而又像突发的超新星爆发,情节急转直下,让人屏息凝神,恨不得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绝对是那种需要你静下心来,反复品味的硬核科幻佳作,它不仅仅是关于太空旅行或未来科技,更是对“何以为人”这一终极命题的深刻叩问。
评分说实话,我很少对文学作品产生这种强烈的“沉浸感”,但《穿过迷雾的灯塔》这本书真的做到了。它不是那种靠着大场面或者惊天阴谋来吸引人的小说,它更像是一部极其细腻的心理写实录。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初一个与世隔绝的北欧小镇,主人公是一位刚刚失去挚爱的年轻女性。作者对她内心那种近乎透明的悲伤的描摹,简直是出神入化。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寂静”的运用,那种北欧特有的、漫长冬季里的寂静,不是没有声音,而是充满了未说出口的话语和压抑的情绪。书中有好几处描写,仅仅通过对窗外雪花飘落的频率、壁炉里木柴燃烧的噼啪声,就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巨大波澜。我读到主人公第一次鼓起勇气去整理遗物的那一章时,几乎能闻到空气中那股陈旧的木头和旧信纸的味道。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凝练,没有一句多余的形容词,却字字珠玑,它不试图去“解释”痛苦,而是让你真实地“感受”痛苦,那种力量感是极其强大的。它更像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关于失落与重建的挽歌,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久久无法从那种温柔的忧郁中抽离出来。
评分我很少为一本书画重点线,但《山间牧歌的遗失旋律》绝对是个例外。这本书的文风简直像是从某个久远的欧洲民间故事集里直接摘录出来的,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它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传承与遗忘的故事,主角是一位继承了祖传乐谱的年轻提琴手,他必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回那些几乎已经消失在山林深处的古老曲调。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简直是诗意的极致,他不是简单地描述“绿色”,而是描述了“苔藓在被露水打湿的岩石上呈现出的那种略带蓝调的深绿”。这种对细节的捕捉,让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感官的享受。更妙的是,书中关于音乐的描写——那些失传的旋律,作者没有直接写出乐谱,而是通过角色的回忆、听众的反应,甚至是通过风声鸟鸣的模仿来暗示其特质。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处理,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意境。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治愈,它提醒我们,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手工艺、那些代代相传的记忆,才是构成我们文化深层肌理的真正力量所在。
评分我对历史小说一直抱有很高的期待,因为真正好的历史小说,应该能让人忘记自己是在阅读“历史”,而是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铁幕下的玫瑰》这本书,无疑达到了这个标准。它以二战后柏林的分裂为背景,讲述了一对身份对立的恋人的故事。这本书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任何一方塑造成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德国东边的技术人员,他们对效率和秩序的追求,在作者笔下显得那样合理和充满人性的无奈;而西边的艺术家们,他们对自由的渴望也并非全然脱离现实的浪漫幻想。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信息流的方式,通过地下电台的广播、秘密传递的信件,甚至是收音机里播放的模糊音乐,来构建那个充满猜忌和信息不对称的年代氛围。读到他们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暗号而冒着生命危险交换情报时,那种紧张感是无与伦比的。这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意识形态如何撕裂个体灵魂的教科书,它展现了在巨大的历史洪流面前,个体如何努力抓住一丝温暖和真实性的伟大与徒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