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現代戲劇跨文化改編研究
定價:45.00元
作者:鬍斌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01015601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稿立足於戲劇研究,以中西文化在戲劇中的碰撞與交融為主題,通過對中國現代戲劇發展進程的分析,特彆對中國現代戲劇的跨文化改編深入細緻的研究和探討,深入分析瞭中西文化彼此交融互促互進的發展曆程。本書稿約27萬字,首先對跨文化戲劇的興起、現代跨文化改編的現狀及曆史進程等進行瞭概述。接著又從異域情境的“中國化”、曆時故事的“時代化”、經典文本的“大眾化”、世界文學的“民族化”、跨文化改編與現代戲劇進程五個部分分彆進行瞭細緻分析和論述。而在每一個部分的論述中,作者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既有對戲劇具體語言、情境的分析,又有細緻入微的闡釋與評述,既有實證研究,又有典型事例,使得本書稿既有很強的理論價值,又有很好的示範作用。
本書稿有三大亮點:一是研究領域新,二是材料豐富,三是研究方法新。作者以中西文化比較的視角,通過對中國戲劇發展的梳理和分析,提齣瞭在中國現代戲劇發展史上,一直體現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這一主題思想。
目錄
緒論/1
一、全球化語境下“跨文化戲劇”的興起/1
二、現代跨文化改編的研究現狀/5
三、相關概念的辨析及其曆史進程的描述/10
四、研究設想與價值預估/17
章異域情境的“中國化”/24
節“中國化”:戲劇移植的觀演需求/24
一、“中國化”與“歸化”翻譯/24
二、“中國化”與戲劇的劇場性/27
第二節人、地、場景的轉換/31
一、人名的“中國化”/31
二、地名的“中國化”/36
三、場景的“中國化”/43
第三節文化風習的更置/50
一、“移”風“易”俗/50
二、西洋日常禮節的“中國化”/60
三、男女倫理關係的變異/63
第四節宗教文化的處理/68
一、從“基督上帝”到“阿彌陀佛”/68
二、宗教文化的滌淨與過濾/73
三、基督教文化的遺留與傳播/76
第二章曆時故事的“時代化”/82
節“時代化”:戲劇改編的功利意識/82
一、進化論與文學的時代性/82
二、“易蔔生主義”即寫實主義/84
三、“時代化”與戲劇的功利意識/86
第二節封建的批判/88
一、女性的解放/88
二、封建製度的抨擊/94
第三節黑暗社會的揭露/98
一、底層苦難生活的描摹/98
二、官場現形記:《欽差大臣》的改編/102
三、金錢社會的批判:《竇巴茲》《吝嗇人》等的改編/104
第四節民族解放的呼號/109
一、早期改編劇的民族情節/110
二、左翼改編劇的民族情節/112
三、抗日語境中的戲劇改編/116
第三章經典文本的“大眾化”/134
節“大眾化”:改編劇接受場閾的拓展/134
一、劇場決定瞭戲劇麵嚮大眾/134
二、不同時期對大眾的界定/136
三、政治運動對戲劇“大眾化”的要求/138
第二節“大眾化”改編的慣常途徑/140
一、情節:故事性、趣味性的選擇/140
二、主題:由抽象到具體/144
三、從現代主義到現實主義/148
第三節麵嚮農民:陳治策在定縣的改編實驗/152
一、陳治策及其改編劇簡介/152
二、陳治策改編劇的“大眾化”色彩/155
三、陳治策改編劇的意義/157
第四節走嚮廣場:街頭劇“好一計鞭子”/160
一、“好一計鞭子”的源與流/161
二、打破“第四堵牆”:演員和觀眾的互動/165
三、口號、歌麯與抗日主題/169
第四章世界文學的“民族化”/175
節“民族化”:中西文化在改編中融會/175
一、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175
二、“民族化”的不懈探索/178
第二節在民族文化中汲取資源/181
一、傳統文化的傳達/182
二、古典詩詞的挪用/186
三、與中國戲麯的遇閤/190
第三節互文與拼貼:“中西閤璧”式改編/199
一、《不如歸》:中日民族文化的融會/200
二、《三韆金》:中西文本的“裏應外閤”/202
三、《思凡》:實驗性的拼貼與反叛/205
第四節從“歐化”語言到民族語言/207
一、改編與戲劇語言的“歐化”/207
二、漢語魅力在改編中的散發/212
三、民族詩性語言在改編中的成熟/217
第五章跨文化改編與現代戲劇進程/225
節改編推動現代戲劇的産生、發展與成熟/225
一、改編催生瞭中國現代戲劇/225
二、改編促進現代戲劇的發展與成熟/228
第二節改編對現代劇作傢的培養/230
一、現代戲劇傢的改編風潮/230
二、改編對劇作傢創作的影響/233
第三節改編促進現代劇運繁榮/238
一、彌補“劇本荒”/238
二、改編的雙重性/241
結語/245
主要參考文獻/251
附錄中國現代跨文化改編主要劇目一覽錶/259
後記’/277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到《中國現代戲劇跨文化改編研究》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些具體的戲劇作品的畫麵,同時對其中涉及的學術深度産生瞭極大的興趣。我設想,這本書不僅僅會羅列一些改編的例子,更重要的是會探討背後的學術邏輯。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對“跨文化改編”進行定義和界定的,是僅僅指內容的引入,還是包括錶演方式、舞颱美術、敘事結構等各個層麵的融閤?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在將西方戲劇的理論和實踐引入中國現代戲劇的過程中,中國藝術傢是如何在堅持本土文化特性的前提下,進行創新性的轉化和再創造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案例分析,通過對具體劇目的詳細解讀,揭示齣跨文化改編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以及如何剋服這些挑戰,最終形成既具有時代感又不失文化根基的優秀作品。此外,我個人對那些能夠展現齣中國戲劇獨特敘事方式和審美追求的改編案例尤為關注,希望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有深入的探討,展現齣中國現代戲劇在世界戲劇舞颱上獨樹一幟的風采。
評分這本《中國現代戲劇跨文化改編研究》真是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戲劇,作為一種高度依賴文本、錶演和接受的藝術形式,在跨越文化界限時,麵臨的挑戰和機遇是極其復雜的。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跨文化改編”這個概念的,是僅僅指將外國戲劇作品搬演到中國舞颱,還是包括中國戲劇作品走嚮海外,亦或是中國戲劇在發展過程中吸收外來影響的內在轉化?我希望書中能提供清晰的理論框架和清晰的研究範疇。此外,我對改編過程中可能齣現的“水土不服”現象非常感興趣。當兩種不同的文化符號、價值體係、審美習慣發生碰撞時,改編者是如何取捨、調和,最終實現有效的溝通和意義的傳遞的?書中是否會分析一些失敗的改編案例,從中總結齣經驗教訓?我希望作者能不迴避這些爭議,而是能進行坦誠的探討。更進一步,我期待書中能對中國現代戲劇史上一些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跨文化改編事件進行深度挖掘,比如,早期引入西方戲劇的“五四”時期,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改編,以及改革開放後更加多元化的探索。如果能通過這些案例,看到中國現代戲劇如何在吸收外來養分的同時,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氣質和錶達方式,那就太棒瞭。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中國現代戲劇跨文化改編研究》聽起來就非常有分量,我當初是因為對中國現代戲劇的發展脈絡以及它如何吸收、轉化和創新外來文化元素特彆感興趣而購入的。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深入的洞見。我特彆期待它能對一些經典的跨文化改編案例進行細緻的解剖,比如,那些在舞颱上閃耀的莎士比亞戲劇的中國化版本,或者是那些吸收瞭西方錶現主義、荒誕派等戲劇思潮的本土原創作品。我希望作者能不僅僅停留在現象的描述,更能深入到改編背後的文化邏輯、社會語境以及藝術傢的創作策略。比如說,在將西方經典改編為中國語境時,是如何處理原著的時代背景、人物關係、價值觀念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衝突與融閤的?又比如,在藉鑒西方戲劇理論和手法時,中國戲劇傢是如何保留民族特色的,又是在哪些方麵進行瞭大膽的創新?這本書如果能解答這些疑問,那它一定是一部極具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著作。我尤其關注作者是否能夠提供一些鮮活的案例分析,通過對具體劇目的細緻梳理,揭示齣跨文化改編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這種改編對中國現代戲劇藝術本身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評分《中國現代戲劇跨文化改編研究》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許多關於文化碰撞與融閤的討論。我一直認為,戲劇作為一種高度社會化、情境化的藝術形式,其跨文化改編是一個極其復雜而迷人的議題。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當中國現代戲劇在吸收西方戲劇理論、美學範式、敘事結構等方麵的同時,如何保持其本土的文化特質和藝術生命力。換句話說,它是否會關注那些在藉鑒過程中,僅僅停留在錶麵形式上的“西化”,還是更注重深層次的文化精神的理解與創新?我特彆期待作者能夠挖掘齣一些具體的改編案例,比如,一些經典外國劇本在中國舞颱上的成功與否,以及其背後的原因。這本書是否會關注到,在改編過程中,中國戲劇傢是如何迴應西方戲劇的“他者”身份,以及如何將自己的文化經驗注入到對“他者”的解讀中,從而形成新的意義生成?我希望本書能提供一種超越簡單比較的方法,去審視中國現代戲劇在與世界戲劇進行對話時,所展現齣的獨特創造力和文化自覺。
評分拿到《中國現代戲劇跨文化改編研究》這本書,我的腦海裏瞬間閃過瞭無數個關於戲劇改編的畫麵。我一直認為,跨文化改編不僅僅是將一個故事從一種語言翻譯到另一種語言,更是一場深刻的文化對話和意義再生産的過程。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跨文化”的,是地理意義上的跨越,還是文化基因上的差異?書中會不會探討,在改編過程中,原著的“文化內核”是否可以被完全保留,或者說,在新的文化語境下,“文化內核”本身是否會發生演變?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涉及一些非常具體的改編策略,例如,如何處理人物的姓名、服爾,甚至肢體語言,使其既符閤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又不失原著的精神?此外,我個人對那些嘗試將中國傳統戲麯元素融入現代戲劇改編的案例很感興趣,不知道這本書是否會關注這類“反嚮”的跨文化改編,即中國文化元素如何被用於改編西方戲劇,或者在構建中國現代戲劇時,如何有機地吸收和轉化傳統戲麯的藝術精髓。我期待書中能有對這些復雜互動過程的細緻分析,幫助我理解中國現代戲劇在多元文化交融中所展現齣的獨特魅力和創新活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