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贞观政要--中华人生智慧经典
定价:25.00元
售价:18.3元,便宜6.7元,折扣73
作者:(唐)吴兢 撰,王炳文,王晶 评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011029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将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间与各位大臣的对话、以及大臣重要的奏章,按照政治要素分为四十篇,每篇收录若干对话或奏章,从不同角度说明本篇主旨。大体来说,这四十篇是由宏观到细节、由内到外。*卷有《君道》、《政体》两篇,从宏观上阐释太宗的为君之道和为政之体。第二卷包括《任贤》、《求谏》、《纳谏》,主要讲进谏的重要性。第三卷讲君臣关系、择官任人、封邦建国,属于国家治理范畴。第四卷从《太子诸王定分》到《规谏太子》,主要围绕训诫诸弟皇子展开。第五卷大致是关于臣子道德和义务的规定,包括仁义、诚信等准则。第六卷从俭约、谦让、仁恻等不同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贞观政治理念的细节层面。第七卷阐释礼乐学问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第八卷是关于农业、刑法、邦交等方面的内容。第九卷着眼于征伐安边,包括击突厥、征高丽这两次太宗朝*为重要的对外行动,并反映出太宗的民族思想。第十卷则讲行幸、畋猎等戒惧之事,以《慎终》作为全书十卷四十篇的结尾,引人深思。
前言
君道
政体第二
任贤第三
求谏第四
纳谏第五
君臣鉴戒第六
择官第七
封建第八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
尊敬师傅第十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规谏太子第十二
仁义第十三
忠义第十四
孝友第十五
公平第十六
诚信第十七
俭约第十八
谦让第十九
仁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语第二十二
杜谗邪第二十三
悔过第二十四
奢纵第二十五
贪鄙第二十六
崇儒学第二十七
文史第二十八
礼乐第二十九
务农第三十
刑法第三十一
赦令第三十二
贡赋第三十三
辨兴亡第三十四
征伐第三十五
安边第三十六
行幸第三十七
畋猎第三十八
灾祥第三十九
慎终第四十
这部《贞观政要——中华人生智慧经典》,说实话,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点忐忑的。毕竟“人生智慧”这四个字的分量太重了,很容易让人觉得是那种老生常谈、空洞说教的合集。我原本的预期是,这可能是一本梳理唐太宗李世民那些著名治国方略的工具书,读起来会比较枯燥,需要我强打精神去啃那些历史典故和君臣对话。然而,当我真正沉浸进去后,才发现我的预判完全错了。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制定决策时常常陷入的思维误区。比如书中关于“兼听则明”的论述,并非简单地教导领导者要多听取意见,而是深入剖析了“兼听”背后的心理机制——如何克服自我中心的偏见,如何分辨诤言与谄媚的界限。那种对人性深层次的洞察,让我反思自己平日里在团队协作中,是不是过于急于下结论,从而错失了重要的信息输入。读完关于“君道”的部分,我甚至觉得它能指导我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路径,因为一个成功的“君主”,本质上就是一个成功的自我管理者。书中的语言,虽然带着古风,但其逻辑之清晰、论证之严谨,丝毫没有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过时,反而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洞察力,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之深厚。
评分说句实话,刚开始翻阅时,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那些著名的君臣互动上,比如魏征的直谏,我期待读到那些“冒犯”君主的精彩片段。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真正精髓,其实在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细节管理”。它没有把李世民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而是展示了一个在权力顶峰是如何进行自我约束和持续学习的。比如,书中对“骄傲自满”的警惕,远比我想象的要细致入微。它不是简单地说“不要骄傲”,而是分析了骄傲是如何从细微的言语、不经意的行为中滋长出来,最终腐蚀一个人的判断力。我从中领悟到,真正的强大,不在于你能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你能在成就面前保持多大的清醒和敬畏。这对于我们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容易沾沾自喜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力的“清醒剂”。它提醒我,保持谦卑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持续的、需要刻意练习的生存智慧。
评分我向来不爱读那些堆砌辞藻、故作高深的“国学”书籍,总觉得它们大多是把简单的道理绕上十八个弯,生怕别人看不出作者学问深厚。可这本书,完全不是那种调调。它的文字风格,是那种直击人心的朴实与力量感。它没有试图用华丽的辞藻来粉饰太平,而是用最冷静、最客观的笔触,记录了贞观年间那些惊心动魄的决策过程。我尤其欣赏它对“用人”之道的探讨。现代职场中,我们常说“人才管理”,但往往陷入了KPI和绩效的泥潭,忽略了“器量”与“德行”的重要性。书中那些关于如何识人用人、如何容人雅量的描述,读来犹如醍醐灌顶。它不是在教你如何“算计”人才,而是在教你如何“成就”人才,如何构建一个让有才能的人愿意为之奉献的环境。这种从“术”的层面上升到“道”的层面的思考,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本历史读物。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组织构建和领导力哲学的教科书,那些鲜活的案例,比起今天那些空泛的管理理论,要有说服力得多,因为它们是经过历史的残酷筛选和长期实践检验的真金白银。
评分这本书对我个人而言,最意外的收获,是它对“危机意识”的培养。我一直认为,只有在大事发生时,我们才需要紧张,但在书中,对风险的预判和防范,被提升到了近乎日常的层面。它不是教你杞人忧天,而是教你如何把风险管理融入到日常的运行逻辑中。阅读那些关于隋朝灭亡教训的篇章时,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由内而外的崩塌感。作者和书中的君臣们,对于潜在的隐患有着近乎偏执的敏感度。这种敏感度,并非源于多疑,而是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任何体系的瓦解,往往都是从内部的微小裂痕开始的。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舒适区”。那些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否恰恰隐藏着最大的漏洞?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阅读其他任何成功学书籍都无法给予的,它带来的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一种长期的、深入骨髓的警醒和警惕,是真正有益于长远发展的“内功心法”。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一直抱有一种疏离感,总觉得那套体系过于沉重和遥远。但《贞观政要——中华人生智慧经典》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生活的轻盈连接起来了。它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极少进行道德审判,更多的是一种近乎科学的“因果分析”。它展示了“A”行为是如何必然导致“B”结果的,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种不带偏见的梳理,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知识吸收和逻辑训练。它没有直接告诉我“应该做什么”,而是通过丰富的案例,让我自己去推导出“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不该做”。对于渴望独立思考的读者来说,这种“引导式”的智慧传递,比直接的灌输有效得多。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智慧经典”,不是用来膜拜的,而是用来拆解、分析和应用到自己生活中的工具箱。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研读,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自身阅历的增长,而发现新的洞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