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曆代繪刻本名著新編:四書三絕集雅(全七冊,精裝,楠木書奩)
定價:3888元
售價:2527.2元,便宜1360.8元,摺扣64
作者:(宋)硃熹 注,(清)鄭闆橋,(唐)閻立本 畫
齣版社:安徽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21206059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7.378kg
傳統文化的精髓,儒傢典籍的薈萃,鄭闆橋手書傳世經典,文人雅士收藏饋贈精品。
《四書集注》為宋代理學傢硃熹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作注而名。該書上承經典,下啓群學,睿智金言,代代相傳,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重要影響。本書將民國版硃熹《四書集注》與清代書法傢鄭闆橋的《四書手讀》書法作品按內容結閤,並加入閻立本繪《孔門儒教列傳》,號稱四書文、書、畫“三絕”。精裝本印製精良,配以楠木書奩,古樸典雅,更是商務人士*佳品。
《孔門儒教列傳》
【漢】司馬遷 ○○一
孔子像 ○○四
子思像 ○○五
曾子像 ○○六
孟子像 ○○七
孔子弟子像 ○○八
孟子弟子像 ○一一
孔子傳(簡體標點) ○一四
子思傳(簡體標點) ○二六
曾參傳(簡體標點) ○二七
孟子傳(簡體標點) ○二八
孔子弟子傳(簡體標點) ○二九
孔門弟子畫像【唐】閻立本繪 ○四五
孔門儒教列傳【明】佚名刻本 ○九九
孔子 一○○
顔迴 一一六
閔損 一一七
冉伯牛 一一九
仲弓 一一九
宰我 一二○
子貢 一二一
冉求 一二三
子路 一二四
子遊 一三○
子夏 一三三
有若 一三七
子賤 一四一
南容 一四六
原憲 一四九
子羔 一五一
巫馬期 一五四
樊遲 一五五
司馬牛 一五六
琴張 一五七
澹颱 一五八
公西華 一五九
公冶長 一六○
孔鯉 一六一
左丘明 一六二
子張 一六四
申棖 一六七
顔路 一六七
曾點 一六七
牧皮 一六八
曾子 一
子思 一七五
曾元 一九八
曾西 一九九
蘧伯玉 二○○
孟子 二○四
陶潛 二一一
韓愈 二一五
周敦頤 二二四
邵雍 二二六
張載 二三一
程顥 二三四
程頤 二三六
楊時 二四四
硃熹 二四八
《鄭闆橋手書四書集注學庸》
四書集注學庸 ○○一
右經一章 ○○三
右傳之首章 ○○三
右傳之二章 ○○四
右傳之三章 ○○五
右傳之四章 ○○五
右傳之五章 ○○五
右傳之六章 ○○六
右傳之七章 ○○七
右傳之八章 ○○八
右轉至九章 ○○九
右傳之十章 ○一二
右章 ○一四
右第二章 ○一五
右第三章 ○一五
右第四章 ○一五
右第五章 ○一五
右第六章 ○一六
右第七章 ○一六
右第八章 ○一六
右第九章 ○一七
右第十章 ○一七
右第十一章 ○一八
右第十二章 ○一八
右第十三章 ○一九
右第十四章 ○二○
右第十五章 ○二○
右第十六章 ○二一
右第十七章 ○二一
右第十八章 ○二二
右第十九章 ○二三
右第二十章 ○二七
右第二十一章 ○二七
右第二十二章 ○二八
右第二十三章 ○二八
右第二十四章 ○二八
右第二十五章 ○二九
右第二十六章 ○三○
右第二十七章 ○三一
右第二十八章 ○三一
右第二十九章 ○三二
右第三十章 ○三三
右第三十一章 ○三三
右第三十二章 ○三四
右第三十三章 ○三五
鄭闆橋手書四書大學中庸 ○三七
鄭闆橋手書四書自序 ○三八
鄭闆橋手書硃熹《大學》序 ○四五
鄭闆橋手書《大學》 ○五二
右經一章 ○五四
右傳之首章 ○五五
右傳之二章 ○五六
右傳之三章 ○五八
右傳之四章 ○五八
右傳之五章 ○五九
右傳之六章 ○六二
右傳之七章 ○六二
右傳之八章 ○六四
右轉之九章 ○六六
右傳之十章 ○七三
鄭闆橋手書硃熹《中庸》序 ○七七
鄭闆橋手書《中庸》 ○八四
右章 ○八六
右第二章 ○八八
右第三章 ○八八
右第四章 ○八九
右第五章 ○八九
右第六章 ○八九
右第七章 ○九○
右第八章 ○九○
右第九章 ○九一
右第十章 ○九二
右第十一章 ○九三
右第十二章 ○九四
又第十三章 ○九六
右第十四章 ○九七
右第十五章 ○九八
右第十六章 ○九九
右第十七章 一○○
右第十八章 一○一
右第十九章 一○三
右第二十章 一一○
右第二十一章 一一○
右第二十二章 一一一
右第二十三章 一一二
右第二十四章 一一二
右第二十五章 一一三
右第二十六章 一一六
右第二十七章 一一七
右第二十八章 一一九
右第二十九章 一二○
右第三十章 一二一
右第三十一章 一二三
右第三十二章 一二四
右第三十三章 一二六
《鄭闆橋手書四書集注上論》
四書集注上論 ○○一
論語捲之一 ○○二
學而 ○○二
為政第二 ○○六
論語捲之二 ○一○
八佾第三 ○一○
裏仁第四 ○一六
論語捲之三 ○一九
公冶長第五 ○一九
雍也第六 ○二五
論語捲之四 ○三一
述而第七 ○三一
泰伯第八 ○三八
論語捲之五 ○四二
子罕第九 ○四二
鄉黨第十 ○四七
鄭闆橋手書四書論語 ○五三
鄭闆橋手書四書自序 ○五四
鄭闆橋手書硃熹
《論語》序說 ○六一
鄭闆橋手書四書
《論語》(上論) ○六八
學而 ○六八
為政第二 ○七一
八佾第三 ○七六
裏仁第四 ○八二
公冶長第五 ○八六
雍也第六 ○九三
述而第七 ○九九
泰伯第八 一○七
子罕第九 一一四
鄉黨第十 一二一
《鄭闆橋手書四書集注下論》
四書集注下論 ○○一
論語捲之六 ○○二
先進第十一 ○○二
顔淵第十二 ○○八
論語捲之七 ○一四
子路第十三 ○一四
憲問第十四 ○二○
論語捲之八 ○二九
衛靈公第十五 ○二九
季氏第十六 ○三四
論語捲之九 ○三八
陽貨第十七 ○三九
微子第十八 ○四四
論語捲之十 ○四八
子張第十九 ○四八
堯曰第二十 ○五二
鄭闆橋手書四書論語 ○五五
鄭闆橋手書四書自序 ○五六
鄭闆橋手書四書
《論語》(下論) ○六○
先進第十一 ○六○
顔淵第十二 ○
子路第十三 ○七八
憲問第十四 ○八八
衛靈公第十五 一○○
季氏第十六 一○八
陽貨第十七 一一六
微子第十八 一二五
子張第十九 一三一
堯曰第二十 一三九
《鄭闆橋手書四書集注上孟》
四書集注上孟 ○○一
孟子捲之一 ○○二
梁惠王章句上 ○○二
梁惠王章句下 ○一二
孟子捲之二 ○二五
公孫醜章句上 ○二五
公孫醜章句下 ○三八
孟子捲之三 ○四八
滕文公章句上 ○四八
滕文公章句下 ○六○
鄭闆橋手書四書孟子 ○七三
鄭闆橋手書四書自序 ○七四
鄭闆橋手書硃熹
《孟子》序說 ○八一
鄭闆橋手書四書
《孟子》(上孟) ○八八
梁惠王章句上 ○八八
梁惠王章句下 一○八
公孫醜章句上 一三一
公孫醜章句下 一五三
滕文公章句上 一七三
滕文公章句下 一九三
《鄭闆橋手書四書集注中孟》
四書集注中孟 ○○一
孟子捲之四 ○○二
離婁章句上 ○○二
離婁章句下 ○一三
孟子捲之五 ○二四
萬章章句上 ○二四
萬章章句下 ○三六
鄭闆橋手書四書孟子 ○四七
鄭闆橋四書手書自序 ○四八
鄭闆橋手書四書
《孟子》(中孟) ○五二
離婁章句上 ○五二
離婁章句下 ○七五
萬章章句上 ○九六
萬章章句下 一一九
《鄭闆橋手書四書集注下孟》
目錄
四書集注下孟 ○○一
孟子捲之六 ○○二
告子章句上 ○○二
告子章句下 ○一三
孟子捲之七 ○二四
盡心章句上 ○二四
盡心章句下 ○三七
鄭闆橋手書四書孟子 ○四九
鄭闆橋手書四書自序 ○五○
鄭闆橋手書四書
《孟子》(下孟) ○五四
告子章句上 ○五四
告子章句下 ○七五
盡心章句上 ○九七
盡心章句下 一一九
硃熹,(1130-1200),南宋思想傢、教育傢、宋代理學集大成者。生平著述極豐,如《四書章句集注》、《詩集傳》、《硃子語類》、《文公傢禮》、《硃晦庵集》等。鄭闆橋(1693—1765)清代官吏、書畫傢、文學傢。“揚州八怪”之一。曆官河南範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人稱三絕。有《闆橋全集》。
這套書的裝幀和內容所散發齣的那種沉靜而莊重的氣息,著實讓人心生敬畏。它不像市麵上一些追求華麗的齣版物,而是內斂而有力量。楠木書奩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打開它,就像是打開瞭一個通往古代文人書房的密室。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書簽的設計,或是捲首的插圖,都經過瞭精心的考量,絕非敷衍瞭事。閱讀這些經典,需要的是一種心境的沉澱,而這套書的外在形式恰恰為這種沉澱提供瞭絕佳的氛圍。它提醒著我,閱讀經典並非快餐,而是一場需要慢下來細細品味的修行。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簡直是藝術品,尤其是那個楠木書奩,拿到手上沉甸甸的,那種木頭的香氣和細膩的紋理,讓人愛不釋手。內頁的紙張質感也非常好,印刷的墨色飽滿又不失古樸,拿在手裏仿佛就能感受到時間沉澱下來的韻味。每一冊的封麵設計都獨具匠心,將古典美學與現代工藝完美結閤。雖然我還沒有完全細讀,但光是翻閱和把玩的過程,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那種將珍貴書籍細心收藏起來的儀式感,是現代生活中難得的體驗。這不僅僅是幾本書,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無論是自己閱讀還是作為傳傢之寶,都覺得十分有價值。對喜愛傳統文化和精美工藝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古典文學愛好者,我一直苦於找不到一套既能滿足我收藏欲,又能提供高質量閱讀體驗的叢書。這套書完美地滿足瞭我的雙重需求。從裝幀的考究程度來看,它顯然是按照珍本的標準來製作的,每一個細節都體現瞭匠人的精神。翻開內頁,排版疏朗有緻,字體選擇也十分考究,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所選取的版本和校注質量非常可靠,這對於我們業餘研究者來說至關重要。不必擔心遇到太多版本差異帶來的睏擾,可以心無旁騖地沉浸在文本的世界裏。這種將實用性與收藏價值做到極緻平衡的作品,市場上實在不多見。
評分說實話,初次見到這套書時,我被它的價格稍微猶豫瞭一下,但當真正擁有並開始接觸後,我發現它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標價。這是一種對文化傳承的投入,是對卓越工藝的尊重。我將它放置在書房最顯眼的位置,它不僅是我的精神食糧,更是提升整個空間氣質的關鍵。那些精美的綫描和版畫(如果內有的話)的再現,讓文字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有瞭可視的圖像支撐。這套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書籍”的定義,它不再僅僅是信息的載體,更是一種文化載體的實體化錶達。每次觸摸那楠木的溫潤,都覺得這是一筆非常值得的投資。
評分初讀這套書,我立刻被它所選篇目的精妙所摺服。雖然我並非古籍研究專傢,但從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經典的獨到見解,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讀下去。作者的解讀並非簡單的白話翻譯,而是融入瞭對曆史背景和哲學思想的深刻理解,使得那些看似晦澀的經典變得生動起來。尤其是在那些關鍵性的論述上,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總能點齣我之前閱讀時忽略的細節。讀完每一篇,都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仿佛又重新認識瞭這些流傳韆年的智慧結晶。這套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架起古今溝通的橋梁,讓當代讀者能夠更真切地領會先賢的用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