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古法今觀 溫疫論
定價:65.00元
售價:48.8元,便宜16.2元,摺扣75
作者: 吳有性
齣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53778150
字數:
頁碼:27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2015年10月5日,中國科學傢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為人類抗瘧作齣巨大貢獻而榮獲諾貝爾醫學奬。其實,這是世界科學對中醫的肯定,也是對《溫疫論》的肯定,因為在這本古籍中,將青蒿(茵陳)作為有效治療瘟疫的一種草藥,屠呦呦隻是擷取瞭《溫疫論》一點點神韻而已,不難想象,這本全麵、係統地論述瞭瘟病産生的原因、癥狀、治療及調養方法的古籍中,還會有多少秘密。
《溫疫論》蘊藏的秘密讓醫學研究者去挖掘,對大眾來說,能從中找到有效地預防和治愈傳染疾病的辦法就夠瞭!今天,我們將其編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讓不懂醫學的你也能讀懂這本傳世經典。
作者吳又可開創的達原飲,是為瘟疫穢濁毒邪伏於膜原而設的,可用於瘟疫或瘧疾邪伏膜原,憎寒壯熱,日一至三發者。其使用達原飲力圖直搗膜原、驅邪外齣的治療思想,一直影響後人對外感熱病的認識,至今仍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本書譯者采用圖文並茂的形式,根據書中內容,結閤注釋,匯集大量藥草圖片,方便瞭今天的醫學研究者對外感熱病的研究,是中醫藥研究者、學習者和中醫愛好者的重要讀物。
吳有性,字又可,是明末姑蘇(今江蘇吳縣)人。吳有性所處的時代,正是傳染病大流行的時候。明末公元1641年,正當吳有性59歲的時候,當時傳染病遍及山東、浙江、河南、河北等地。這時許多醫生找不到新的治療辦法,以緻治療效果很差。吳有性親眼目睹當時一些傳染病流行地區一巷百餘傢、無一傢;一門數十口,無一口僅存者的慘景,刻苦鑽研醫學道理,不顧自己安危,深入到傳染病流行區,進行醫療實踐,通過對當時流行的傳染病的詳細研究,結閤他自己豐富的治療經驗,並進行分析、總結,終於在祟禎15年(公元1642年)寫成瞭《溫疫論》。
郭麗娜,長期從事編輯工作,在古代文學和曆史方麵有著深入的閱讀和研究,基礎知識紮實,曾精研《戰國策》《資治通鑒》《水經注》《茶經》《酒經》《洗冤錄》《考工記》《紅樓夢》《夢溪筆談》《閑情偶寄》等古代曆史、科技與文化類經典。
中國古代醫學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是中國現代醫學的源頭,是中華民族在數韆年與疾病進行鬥爭過程中積纍形成的寶貴財富。它完整的理論體係、豐富的臨床經驗、獨特的醫療技術,至今散發著無限的魅力,為今天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著豐富的營養。
《溫疫論》為明代瘟病學傢吳有性(字又可)所著,是我國醫學發展史上的部瘟病學專著,對中醫瘟病派的形成、發展影響深遠。
《溫疫論》集閤瞭曆代名醫疫病防治的思想精華,係統地論述瞭瘟病産生的原因、治療方法,並有針對性地提齣瞭一套適閤中國人體質特徵的治療方案。此書中記載的治療方法在數百年的瘟病治療中被廣泛應用,成效顯著,是真正曆經實踐檢驗的治療之道。直至今天,我國仍在應用其中瘟病學說的理、法、方、藥治療某些傳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紅熱、痢疾等,均取得瞭很好的療效。
中華醫學對中華民族的繁衍、全人類的健康,功不可沒。《溫疫論》是中華醫學寶庫中耀眼的明珠之一。從古至今,它都在人類預防和治療流行性疾病方麵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2015年,中國科學傢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為人類抗瘧作齣巨大貢獻而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也是世界醫學對中醫的肯定,對《溫疫論》的肯定,因為早在這本古籍中,就有將青蒿(茵陳)作為有效治療瘟疫的一種草藥的記載,而青蒿裏就含有青蒿素。我們有理由相信,《溫疫論》一書中還蘊藏著諸多的醫學秘密等待研究者們去挖掘。對普通讀者而言,仔細研讀本書,也一定能夠從中找到有效預防和治療傳染疾病的辦法,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今天,我們將這部著作編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並加以注釋,進一步拉近瞭古代醫學文化與現代人的距離,讓不懂醫學的你也能讀懂這部傳世經典。
由於編譯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有不足和妥之處,還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經典,是能夠穿越時空的,能夠與不同時代的人産生共鳴。《古法今觀 溫疫論》無疑具備這種特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它沒有刻意去“翻新”理論,而是以一種謙遜而自信的態度去“解讀”經典。我注意到,作者在論述“辨證的動態性”時,提齣瞭很多發人深省的觀點,強調瞭疾病在不同階段,治療原則也必須隨之調整,這在現代臨床實踐中尤其重要。書中對一些古籍原文的注釋和白話解讀,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保留瞭原汁原味,又確保瞭現代讀者的理解無礙。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溫病的專著,更像是一部關於“醫學思維”的教科書。它教會我如何去看待疾病的復雜性,如何保持審慎和靈活的臨床態度。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知識體係得到瞭極大的拓寬,也更加堅定瞭對傳統醫學的信心。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常讀常新的佳作。
評分這本《古法今觀 溫疫論》實在是太有意思瞭!我本來對古代醫書有些望而生畏,覺得那些文字晦澀難懂,但這本書的作者真是有一套,把那些經典的溫病學說講得清晰明瞭。我記得我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還擔心會不會讀不下去,結果一讀就停不下來。它沒有那種刻闆的說教,而是用瞭很多貼近現代生活的例子來闡釋古代的理論,讓人感覺仿佛是老祖宗親身在給我們講課。比如,它對“衛氣營血”的辨析,簡直是醍醐灌頂。我以前總覺得這些概念很玄乎,讀完這本書纔明白,原來這不僅僅是文字遊戲,而是對人體不同層次反應的精妙總結。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美感。尤其是它對一些經典醫案的剖析,簡直是活生生的教材。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中醫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不再是停留在皮毛,而是開始觸及到其精髓。這本書對任何想要深入瞭解溫病學的人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藏。我強烈推薦給那些對傳統醫學心懷敬意又渴望深入探索的朋友們。
評分我最近在尋找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傳統中醫核心思想的書籍,朋友推薦瞭這本《古法今觀 溫疫論》。說實話,一開始我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但讀完之後,我的感受可以用“震撼”來形容。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對古代經典的復述,更是一種深刻的“再創造”。作者巧妙地將古典智慧與現代醫學的觀察相結閤,讓那些沉睡在故紙堆裏的理論重新煥發齣生機。我尤其欣賞它在論述“熱邪”傳變過程時的那種細膩和層次感。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會發生什麼”,而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如何應對”。這種深度解讀,讓原本復雜的病機變得井然有序。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思考,然後又會心地一笑,因為作者總能在那一刻提供一個極其精妙的切入點,讓你豁然開朗。對於一個既敬畏傳統又注重邏輯思維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為你量身定做的。它沒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種平等對話的姿態與讀者交流,這點非常難得。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醫藥現代化進程的研究者,我發現市麵上很多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以至於麯高和寡,要麼過於通俗化而失瞭內涵。這本書《古法今觀 溫疫論》卻在這兩者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的結構清晰,邏輯嚴密,對於溫病學派的核心論點,如“邪之所湊,氣必為之奪”等,都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我特彆留意瞭作者對曆史文獻的引用和考證,非常紮實,這為全書的觀點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講解病理時,非常注重“人”這個整體的概念,強調瞭個體差異在辨證論治中的重要性。這不是那種生搬硬套的古法,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醫學思想。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在與一位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前輩進行學術探討,他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他教會瞭你如何“思考”問題。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傳授知識點,更在於培養一種嚴謹的臨床思維。
評分說實話,我不是科班齣身,隻是一個對養生和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對《古法今觀 溫疫論》的初印象,是它的名字“溫疫論”聽起來就挺嚴肅的。但翻開之後纔發現,這本書簡直是為像我這樣的“小白”準備的“入門聖經”。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親切,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究腔調。他把那些復雜的概念,比如“伏邪”和“餘邪”的區彆,講得就像講故事一樣引人入勝。他會用一些大傢都能理解的比喻,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吸收瞭重要的知識。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清熱”和“解毒”的區分,以前我常常混淆,這本書通過不同的案例分析,讓我徹底明白瞭它們在臨床應用上的細微差彆和重要性。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可操作性強”,它讓你在理解理論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些理論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導意義。它真的讓中醫變得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及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