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定价:24.00元
售价:17.5元,便宜6.5元,折扣72
作者:毛振明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303107216
字数:
页码:1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本书阐述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体育教学策略的内容,提出了“精学类”“简学类”“知晓和体验类”“锻炼身体和发展体能类”等不同类别内容的教学策略。本书还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对促进参与、促进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心理缝康和社会适应发展的教学策略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并列举了的案例。
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副主任。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和学术性文章200余篇。2008年获高校教学名师奖。
刚翻完这本《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真是一言难尽。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指导教师如何在初中体育课上提升教学效果的书,没想到内容却偏向于对体育运动项目历史渊源的探讨。章节中大篇幅地介绍了各种球类运动,从起源、发展到不同时期的规则演变,甚至还穿插了一些著名运动员的传记故事。比如,关于篮球的部分,足足花了三个章节来讲述其发明人奈史密斯博士的构想,以及这项运动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甚至还详细分析了早期篮球比赛的战术特点。对于我这个只想了解如何在课堂上设计有趣体能训练、激发学生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这些内容显得格外陌生和冗长。书里充斥着大量的历史事件、年代和人物,仿佛在读一本体育史的书籍,而非一本实操性的教学指南。虽然作者的学识渊博,文笔也算流畅,但这种“以史为鉴”的叙事方式,对于一线初中体育教师来说,可能并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它更像是一份关于体育运动的百科全书,而非解决教学困境的“工具箱”。我期望看到的是具体的教学案例、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处理学生课堂上的各种突发情况,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的。
评分我带着对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期待阅读了《初中体育教学策略》,但很快发现这本书的内容重心完全不在于此。本书大部分内容是关于体育器材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器械。书中有大量的篇幅在介绍各种体育器械的材质、设计原理、以及它们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作用。例如,关于跑鞋的部分,就详细介绍了不同鞋底材料的抓地力和减震性能,以及它们对运动员脚部保护的科学依据。关于篮球训练器材,则介绍了各种辅助训练球的重量、大小和弹性,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提高球员的运球、投篮和体能。此外,书中还对一些新型的体育教学设备进行了介绍,包括一些电子化的训练设备和虚拟现实运动模拟器,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潜在的教学效果。虽然这些内容对于了解体育器材的专业知识非常有帮助,但对于我这个初中体育教师来说,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设计出安全、有效、有趣的体育教学活动,以及如何根据现有的器材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对于器材的专业分析,我反倒觉得有些过于深入,不如一些更侧重于教学理念和实践方法的书籍来得实用。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和内容取向,着实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我入手《初中体育教学策略》是抱着学习如何更好地引导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他们运动习惯的目的。然而,打开阅读后,我发现大部分篇幅都在讨论体育心理学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书中的内容深入剖析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自我意识的觉醒、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来建立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其中,关于“运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这一章节,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分析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区别,并提供了大量心理学理论支持,例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体育活动中的应用,以及 Deci 和 Ryan 的自我决定理论如何解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深层原因。虽然这些理论内容对于理解学生行为非常有价值,但我更希望能看到的是具体如何在体育课上,通过一些巧妙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例如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活动环节,或者如何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来巩固他们的外在动机。书中虽然提及了一些原则,但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指南,让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有些“纸上谈兵”。
评分翻阅《初中体育教学策略》,我期待的是能从中汲取更具前沿性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但这本书的内容却让我感觉像是回到了传统体育技能训练的老路。书中大部分的篇幅都在围绕着基础体能训练和传统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讲解。比如,关于田径训练,就详细分解了短跑的起跑姿势、助跑技术、途中跑和冲刺的技术要领,并配以大量的图示来解释。对于跳高、跳远等项目,也逐一分析了起跳、腾空、落地等关键技术动作。此外,书中还花了不少篇幅来介绍一些基础性的体能训练方法,如原地跑、高抬腿、弓步压腿等,并强调了这些训练对于提升学生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重要性。虽然这些基础技能和体能训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本书在内容上显得有些陈旧,缺乏对当下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深刻洞察,也没有引入一些现代化的训练理念,例如多元化的运动技能学习、非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或者结合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等。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如何设计更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非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技术动作的机械化分解和反复练习上。
评分我带着对初中体育教学创新和改革的热切期望翻开了《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然而,书中的内容却让我陷入了一片关于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的大杂烩。整本书花了相当多的篇幅来阐述如何策划、组织和执行各类体育赛事,从校内小型比赛到区域性乃至更高层次的体育活动。书中详细介绍了赛事筹备的各个环节,包括场地规划、安全保障、裁判选拔、规则制定、宣传推广,以及赛后总结等。例如,在关于“校际篮球联赛组织”的章节里,作者详细列举了从报名流程、赛程安排、到奖项设置、后勤保障的每一个细节,甚至还模拟了多个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及其应对方案。此外,书中还讨论了体育赛事的商业运作和赞助模式,以及如何利用体育赛事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虽然这些内容对于那些负责组织大型体育活动的人员来说可能很有价值,但对于一名基层初中体育教师而言,我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如何将课程内容设计得更具吸引力,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运动乐趣和技能提升,这些才是更贴近我教学实际需求的问题。书中关于赛事管理的大篇幅论述,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我原本的阅读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