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张之洞(全十册)(线装本)
定价:1280元
售价:1024.0元,便宜256.0元,折扣80
作者:唐浩明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8076136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3.982kg
这是个成功的人生:少年解元,青年探花,中年督抚晚,晚年宰辅,这也是个备受奚落的人物:起居无时,号令无节,行为乖张,巧于仕宦,这是一系列耀眼的业绩,打败法人的人侵,策划并督建京汉大铁路,创办亚洲*的钢铁厂,这也是百年来屡招责骂——好大喜功,费力挥霍,崇洋媚外,沽名钓誉——的把柄。为谋求中国的富强,呕心沥血大刀阔斧地干了大半生,但直到瞑目的一天,他也没有看到国家富强的影子。
题记
章 清流砥柱
一 张之洞拍案而起,愤怒骂道:崇厚该杀
二 京师清流党集会龙树寺
三 慈禧看到一个社稷之材
四 慈禧钦点张之洞为癸亥科探花
五 原来张之洞短身寝貌,慈禧打消破格提拔的念头
六 杨锐向老师诉说东乡冤案
七 前四川学政为蜀中父老请命
八 张之万对堂弟说:做官是有诀窍的
九 为藉东乡之案做文章醇王在清漪园召见张之洞
十 慈禧送给妹妹的礼物居然被人踢翻在地
十一 附子一片,请勿入药
第二章 燕山聘贤
一 赴任前夕,张之洞深夜造访醇王府
二 王夫人突然难产去世
三 一位报国心强烈的热血之士,偏偏年轻时又错投了主子
四 出山前夕,桑治平与张之洞约法三章
五 来到山西的天,张之洞看到的是大片大片的罂粟苗
六 遭遇的个县令便是鬼
第三章 投石问路
一 得知周武王酒爵是徐时霖的礼品,张之洞顿生反感
二 卫荣光向后任道出山西的弊端
三 张之洞决定做出一两件醒目的大事来
四 王定安贡献三条锦囊妙计
五 解州书院裹藏卧着一位四朝大老
六 敢参葆庚、王定安,看来张香涛不是书呆子
第四章 晋祠知音
一 为了五万两银子,张之洞不得不违心替票号老板办事
二 圣母殿裹的灵签
三 夜阑更深,远处飘来了琴声
第五章 清查库款
一 为获取赈灾款被贪污的真凭实据,阎敬铭出了一个好主意
二 胡林翼被洋人气死的往事,震撼张之洞的心
三 终于找到了藩司一伙贪污救灾款的铁证
四 巡抚衙门深夜来了刺客
五 刺客原来是藩司的朋友
六 藉朝廷惩办贪官之机,张之洞大举清查库款整饬吏治
七 秋夜,女琴师的乐理启发了三晋执政者
第六章 观摩洋技
一 英国传教士给山西巡抚上堂科技启蒙课
二 巡抚衙门裹的科学小实验
三 唐风宋骨话诗歌
四 人生难得是情
五 离开山西的前夕,张之洞纔知道三晋依旧在大种罂粟
第七章 和耶战耶
一 恭王府裹的密谋
二 慈禧深夜召见李鸿章
三 醇王府把实押在对法一战上
第八章 谅山大捷
一 面对炮火,好谈兵事的张佩纶惊惶失措
二 马尾一仗,毁了两个清流名臣的半世英名
三 海隅荒村,张之洞恭请冯子材出山
四 来了个精通十国语言的奇才
五 冯子材威震镇南关
第九章 试办洋务
一 为筹银钱,张之洞冒险重开阐赌
二 朝中有人好做官!张之洞派杨锐进京入朝
三 以三十万两银子上缴海军衙门为条件,换取闱赌的合法进行
四 难道是她??是那个多少年来魂魄所系的肃府丫鬟
……
第十章 寿议干线
第十一章 督建铁厂
第十二章 参劾风波
第十三章 外宾访鄂
第十四章 署理两江
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第十六章 中体西用
第十七章 血溅变法
第十八章 互保东南
第十九章 爆炸惨案
第二十章 后院起火
第二十一章 翊赞中枢
这套古籍的装帧实在令人惊叹,那种老纸张特有的温润触感,以及散发出的淡淡墨香,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装帧的线装工艺非常考究,针脚细密匀称,每一页的边缘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不敢轻易翻动,生怕弄坏了这份珍贵。书页的质地偏向韧性,虽然是老书,但纸张本身似乎吸收了岁月的精华,带着一种独特的古朴美感。光是捧在手里摩挲,就足以感受到匠人精神的传承。当然,内容本身暂且不论,单从实物的美学价值来看,这已经是收藏级别的珍品了。那些封面上的题签,用笔力遒劲的行楷书写,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让人肃然起敬。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流动的艺术品,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致敬。
评分这套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庄重”与“典雅”的完美结合。它的整体色调偏向于那种深沉的、不张扬的古典美学,没有过多的装饰,完全依靠线条和材质本身来展现其高贵。我仔细端详了其中一册的侧边,可以看到裁切痕迹清晰可见,那不是机器的冰冷切割,而是刀刃留下的带着微微起伏的自然痕迹,这种手工的温度是无法复制的。这种细节的处理,使得每一册书都带有了其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坦白说,在还未深入了解具体内容之前,仅仅是欣赏这套书的制作工艺和装帧美学,就已经是一次非常愉悦的文化体验了。它成功地营造出一种严肃的、需要静心对待的阅读氛围。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变迁,这本书的装帧风格,那种严谨而又不失文人雅士的精致感,恰好契合了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复杂的精神面貌。线装书的特点在于其内敛和沉静,它不像西式印刷那样直白地将信息倾泻而出,而是需要读者带着一份敬畏之心,慢慢去揭开它的面纱。这种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对古代学术态度的回归。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的处理,比如扉页的设计,通常会用非常简洁的排版来突出作者或编者的地位。这种设计上的克制,反而赋予了作品更深远的意味。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这种“形”上的完整和考究,就已经提供了极佳的阅读氛围,让人对“内”的探索充满了期待和敬意。
评分从收藏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线装本的稀有度自不必说,更何况是“全十册”的完整套装,在如今的古籍市场上,完整性是衡量价值的首要标准。我观察到它的每一册书脊部分都经过了精心处理,用料扎实,确保了在多次翻阅后依然能保持原有的形态。这种对物理耐久性的重视,体现了古代书籍制作的实用智慧。与那些只注重外观的现代复刻品不同,这套书的结构设计似乎更注重“经久不衰”。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将其放置于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它完全有能力成为传世之宝。这种对“物”的尊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
评分作为一位对传统文化符号有着深厚感情的读者,这套书的“形”远比我预期的要震撼。市面上很多所谓的“仿古”线装本,往往流于形式,纸张粗糙,装订松垮,拿在手里总觉得少了点“气”。但这套可不是那种敷衍之作,它的线装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每一册的厚度、重量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拿起来沉甸甸的,给人一种“分量感”。而且,这种全十册的规模,本身就构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排列在书架上,犹如一座微型的文化纪念碑。我特别喜欢它散发出的那种干燥、略带陈旧的独特气味,那不是腐败的味道,而是时间沉淀下来的醇厚香气,这种嗅觉上的体验,是任何现代印刷品都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