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精)
定价:1380元
售价:1035.0元,便宜345.0元,折扣75
作者:包伟民,郑嘉励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1010895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一、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是近年来出土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南宋墓的纸质文书,经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本书将这批文书全部影印出版,以展现原貌,同时附以录文,便于读者阅读。
二、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是近代史学创立以来,从墓葬中发现的宋代文书,是一个南宋中级官员从中央到地方、从低级到中级的历官过程记录,具有重大文献价值。
三、本书对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进行精心的整理和研究,介绍了这批文书重现人间的过程,展示了徐谓礼墓葬的发掘情况,对文书的形式、内容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使读者全面了解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的文物、学术价值。
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现存共十五个卷子,包括三个部分:“录白告身”两卷、“录白敕黄”一卷、“录白印纸”十二卷。“告身”是阶官的任命状,“敕黄”是差遣的任命敕牒,“印纸”则相当于考核表格,而“录白”是指抄录这些官方文书的副本。
徐谓礼文书完整记录了徐谓礼从嘉定十四年(1221)以承务郎任监临安府粮料院起,至淳祐十二年(1252)以朝散大夫知信州,三十年间的仕宦履历。尤其是“录白印纸”部分记录了徐谓礼自任京官后历任的考课内容,包括各类保状、荐状、任满交割批书、任内功过记录等,反映了一个南宋中级官员从中央到地方、从低级到中级的历官过程。
徐谓礼文书是近代史学创立以来,从墓葬中发现的宋代文书,对研究宋代官制、葬制、纸张制造等意义重大。
包伟民,1956年生于浙江宁波,198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学位,师从邓广铭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中国古代经济史、近代东南区域史等。近年主要论著有《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传统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商务印书馆2009年)。
郑嘉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对南宋墓葬考古有深入研究,有多篇学术论文,如《浙江南宋墓葬的地表茔园制度述略》、《南宋的墓前祠堂》、《南宋的墓碑》等(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浙江宋墓》,科学出版社2009年)。
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在梳理和解读这些历史资料时所下的苦功,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它不仅仅是对一份份文书的简单汇编,更像是一场深入历史现场的考察。作者的注释和考证部分尤为精彩,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宋代官话、地方习俗乃至人际关系网络,都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理解这些复杂历史背景的门槛。每当遇到一些关键的转折点或人物的微妙心态变化时,总能从旁边的批注中找到有力的佐证,让人豁然开朗。这种层层递进的阅读体验,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文献研究变得生动起来,仿佛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在历史的迷宫中逐步揭开谜底。
评分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宋代文风的学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文书本身的语言风格就极具研究价值,它们是那个时代最真实、未经修饰的“白话”与“雅言”的交融体。细读这些信件、契约或禀帖,可以看到士人如何处理日常事务时的措辞变化,从恭敬的请教到坚决的申明,其间的语气转换和用词的精准度,是研究古代修辞学和交际规范的绝佳样本。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篇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书信,那种克制而深沉的表达,与后世文人作品中常见的华丽辞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种更为朴素和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精致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扉页和内文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体选择很有考量,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书卷气。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引文或手稿的复刻部分,处理得极为用心,细节之处见真章。作为一个对古代文献和书法艺术都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摩挲那些图像和文字的布局,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是单纯的电子版阅读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十分出色,纹理细腻,不易反光,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整体来看,从外到内,这本书都体现出一种对文化遗产的敬畏和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很适合珍藏和细品。
评分说句实在话,初拿到手时,我还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专业化,让人望而却步。毕竟涉及“文书”二字,总容易与枯燥的档案工作联系起来。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友好,它不是简单地把所有文书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主题或时间线索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和编排,使得阅读的流畅性大大增加。即使是初涉宋史或对该领域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通过目录的引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先行阅读,逐步建立起对整体脉络的认识。这种对读者体验的关怀,使得这本书的受众面得以拓宽,不仅仅是专业人士,任何对传统文化有好奇心的人,都能从中获得丰厚的知识回报和阅读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脉络处理得相当高明,虽然核心内容是文献,但作者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作为支撑。通过这些文书的碎片,我们得以窥见南宋时期地方士绅阶层的生活侧面、行政管理的实际运作,甚至是社会经济的微观结构。它没有采取那种板起面孔的宏大叙事,而是通过具体的、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细节,将历史还原成活生生的场景。例如,某份涉及田产纠纷的记录,细致到某块田地的边界和收成,从中便能推断出当时土地制度的细节和普通民众的生计压力。这种由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让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生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