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明的滥觞:从人类起源到初的帝国(图说世界1)
定价:25.00元
作者:(德)伯恩德尔,黄洋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2220937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精彩的图片和详实的史料,脉络清晰地梳理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将过去的一切真实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世界历史书。正如道格拉斯所说的,“这是一本值得拥有、珍视和使用的书,是历史学家们送给您的礼物。”
本书从人类的起源讲述到了初的文明,这些文明包括古代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伊朗西南部的埃兰、米底、波斯,小亚细亚地区的赫梯以及古老的印度和中国等。后来,随着农业的兴起、城市的出现、文字的诞生、国家的形成,这些地区开始通过军事征服、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手段不断地向外扩张。
目录
1 史前时期
(从人类形成至约公元前4000年)
一切开始于非洲
早期猿人
领土扩张
居所和工具的使用
火与狩猎
语言和丧葬
宗教与崇拜
原始人的艺术
新石器时代革命
“特尔”文化
2 民族的迁徙
(公元前3000-前1200年)
专题:初的文明
闪米特族和印欧民族
海上民族和骑马民族
3 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国家
(约公元前3000-前539年)
苏美尔城邦
乌鲁克
拉伽什和乌玛
前埃兰和埃兰
阿卡德王国和乌尔第三王朝
古亚述和中亚述王国
新亚述帝国
古巴比伦王国
迦勒底人的新巴比伦王国
4 古代埃及
(约公元前2900-前332年)
早王朝时期
古王国时期
中间期、中王国时期与第二中间期
新王国时期阶段
新王国时期第二阶段:阿玛纳时代
新王朝时期第三阶段:拉美西斯时代
第三中间期和后王朝时期
5 埃及宗教
赫梯与新月周边地区
(约公元前1570-前546年)
古赫梯王国
新赫梯王国
米坦尼和乌拉尔图
弗里吉亚和吕底亚
6 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公元前3000-前332年)
迦南人和阿摩利人
腓尼基人的城邦
早期以色列人与大卫和所罗门的王国
犹大和以色列王国
专题:犹太教
7 米底人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国
(约公元前800-前330年)
米底人与居鲁士二世治下波斯帝国的崛起
大流士一世治下的波斯帝国
阿契美尼德王朝后期的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的宗教
斯基泰人、塞迦人和萨尔马提亚人
斯基泰人的文化与社会
8 灿烂的东方文明
(约公元前7000-前221年)
印度早期与印度河文化
印度一雅利安人的到来
中期吠陀时代诸国家
后期吠陀时代和东部国家
早期中国和商朝
周朝和春秋战国
专题:印度、中国、日本的宗教和思想
作者介绍
编著者:
本书的作者是德国学者克劳斯伯恩德尔、马库斯哈特斯坦等,英文版发行人为“美国国家地理协会”,这种学术背景和作者队伍保证了书中史论、史据的性。
译者:
黄洋:伦敦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副会长。
赵立行: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兵: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陈新: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人类历史的一扇全新大门!我一直对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充满了好奇,但总是觉得那些历史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太过枯燥乏味。当我拿到《文明的滥觞:从人类起源到初的帝国》这本书时,内心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我们带回了那个蒙昧但充满创造力的时代。从南方古猿的蹒跚学步,到智人走出非洲的漫长旅程,再到新石器时代农业的诞生,每一个阶段的演变都仿佛在我眼前展开。最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探讨了人类在面对环境变化、资源限制时所产生的智慧和适应能力。例如,关于火的利用、工具的制造,以及早期社会组织形式的形成,作者都做了详尽的阐述,并且配有大量的精美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帮助理解历史进程的有力工具。它让我明白,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进步,却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早期人类社群关系的描绘,那种血缘、地缘的紧密联系,以及在共同劳动中形成的协作精神,让我对“人类”这个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是抽象的“历史人物”,而是鲜活的、有情感的个体,他们为了生存、为了繁衍、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这种朴素的奋斗精神,至今仍然 resonates。
评分我一直对古代文明,尤其是那些神秘而伟大的早期帝国非常着迷。当我看到《文明的滥觞》这本书时,就立刻被它的副标题“从人类起源到初的帝国”吸引了。这本书真的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早期帝国形成原因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征服,更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例如,对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城邦联盟,以及后来亚述、巴比伦等帝国的崛起,书中都做了非常细致的梳理。对于古埃及文明,书中更是从尼罗河的馈赠,到法老的统治,再到金字塔的修建,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早期文明的敬畏之情。书中不仅仅是陈述历史事件,更是在解读历史背后的逻辑和动力。它让我看到了,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又为何最终走向衰落。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探访那些曾经的文明遗迹,去感受那些伟大的历史瞬间。它让我对“帝国”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强权统治,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现象。
评分我常常在思考,是什么让一个野蛮的物种,最终能够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文明?《文明的滥觞》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解答了我的困惑。它并非一味地讲述战争与征服,而是更加注重文明的“萌芽”与“成长”过程。从最初的氏族社会,到农业革命带来的定居生活,再到早期城市的出现,作者层层递进地展示了人类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神话”和“宗教”在早期文明中的作用的探讨。这些非物质的力量,是如何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时代,将分散的人群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从而为社会秩序的建立奠定基础?书中通过对不同地区早期神话的解读,以及对古代宗教遗迹的分析,展现了人类早期精神世界的丰富性。这让我意识到,文明的诞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进步,更是精神层面的飞跃。同时,书中对“文字”和“法律”的早期探索,也让我眼前一亮。这些抽象的概念,是如何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中产生,并最终成为规范社会行为、传承知识的重要工具?虽然这些早期形式可能非常简陋,但它们却是后来文明体系的雏形。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梳理了人类文明的脉络,让我看到了那些被历史长河淹没的闪光点。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插图质量简直是太棒了!我之前看过的很多关于古代史的书籍,要么图文并茂但插图质量不高,要么插图精美但文字过于艰深。而《文明的滥觞》却做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每一幅插图都经过精心挑选和绘制,无论是古代壁画的复原,还是复原的古代部落生活场景,亦或是早期城邦的模型,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感染力。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仔细欣赏这些图片,它们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文字所描述的内容。比如,在读到关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书中出现的楔形文字的图片,让我对这种古老的书写方式有了生动的认识;在讲到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时,书中关于建造过程的示意图,更是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毅力。而且,作者在文字上也很有特色,不像我以前看过的那些历史读物,总是一板一眼的,这本书的语言更加活泼,就像在讲故事一样,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没有让我觉得自己在“学习”历史,而是更像在“体验”历史。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古代生活细节的描绘,比如早期的农业工具,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甚至是他们饮食习惯的推测,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对古代人的生活有了更立体、更真实的感受,不再是那些冰冷的史料堆砌。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真正理解“文明”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书籍,而《文明的滥觞》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在讲述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地域,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全球,从非洲的早期人类,到亚洲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再到欧洲的早期定居点,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地区文明发展路径的比较分析。它让我看到,尽管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发展,但总有一些共通的规律和挑战。比如,对水资源的争夺、对农耕技术的创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这些都是早期文明发展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作者在处理这些复杂问题时,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去探索。书中对“社会分工”和“阶级形成”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解释了为什么在早期社会中,会逐渐出现不同职业的人群,以及这种分工是如何导致社会地位的差异。这种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文明的内在驱动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文明的进步,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变和完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