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企业 国学(袖珍版)
定价:48.00元
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060925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与银监会的漫谈
堂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
缘起
北伐与南伐
翻译问题大
西方、东方和人类的经济学
吃饭大如天的农业
自己的金融、法律体系
求索而迷惘的百年
票号、、银行与金银、钞票、卡
第二堂
财富从哪里来
清末民初的货币战争
张恨水的文章
抗战与抗战后的金融
到了台湾 朝不保夕与白色恐怖
分税制、黄金、计口授粮
治理通货膨胀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合作社、搭会与信用
第三堂
小国寡民与治大国
政治与经济的主辅
克难运动
土地公有与金融
公与私的辨证
盛名之下不可久居
《票据法》的兴废
文物衣冠与中药
美国、法国的银行
做生意的时机
金温铁路与试验中国银行
文学与人生修养
两首诗的感慨
新旧文化的企业家反思
堂
缘起与感想
奖学金与助学金
所谓“经济”
学问知识文化
历史的重要性
政治与经济的主辅
管鲍之交与做的条件
第二堂
国之四维
管仲相齐
吕不韦相秦
春秋大义
文景之治
发展的虚实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第三堂
一穷二白的发展经验
政策的争论
读《史记》的窍门
政治哲学
史官的品格
六经皆史也
骄奢的风气
经济、政治的教育原则
谁够得上儒商
第四堂
贤愚不肖皆爱财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财产与人格
财富的无常与无情
财富与文化、道德
欲望的极限
第五堂
微言大义
文化的基础在文学
经史合参
企业实业事业
六个突然
新旧企业家
管理学的历史
访问日本
第六堂
自我管理
《诫子书》
唯大英雄能本色
管理自己的性与情
大的管理学
晚餐后答学员问
国学与中国文化
堂
缘起
国学中国文化国粹汉学
焚书坑儒的背后
项羽的一把文化劫火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断层
对汉学的无知
白头宫女在
学国学的步——诵书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二百年文化反省
文字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钥匙
第二堂
万古通晓的文化体系
先研究“小学”
中国的书院
尺牍与师爷
教授与“叫兽”
儿童经典读诵工程
教育的目标
民办、官办教育的历史得失
知识分子的榜样与精神追求
第三堂
有容乃大与通变
组织与利害关系
研究中国文化的捷路
《朱子治家格言》
如何读史
文化文学诗词
第四堂
诗词与文艺
玩索而有得
好小说中短命的爱情
帝王的诗才
诗人政治的代价
尾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漫谈”这个词的理解,是一种自由随性的交流,没有严谨的学术框架,但却饱含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角,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金融、企业和国学这三个领域。《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企业 国学(袖珍版)》这样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意味。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看似不相关的“金融”、“企业”与“国学”联系起来的?这是否意味着,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商业浪潮中,仍然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基因?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解读这些概念背后的文化逻辑。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启发,一种对中国文化在当下的价值的重新发现。而“袖珍版”的设计,更增添了一份亲切感,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贴心的礼物,随时可以打开,获得一份精神的滋养。
评分对于“袖珍版”这个细节,我着实有些惊喜。现如今,不少图书都追求大开本、精装,但有时候,一份小巧精致的书,更能传递出一种温润的文化气息。我常常在通勤的地铁里,或者在等待朋友的时候,拿出这样一本小书来阅读,它不占地方,也方便随时放下,不会显得过于突兀。我猜想,作者在选择“袖珍版”的时候,也一定考虑到了读者的实际阅读场景,希望这本书能够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精神慰藉。而“漫谈”的风格,也似乎与这种小巧的体量相得益彰。它不会是一本厚重的典籍,而更像是一杯清茶,几句闲谈,就能品味出其中的韵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如同一位老友,在忙碌的生活中,给我提供片刻的宁静和智慧的启迪。它不应该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轻盈的陪伴,一种随时可以打开的知识宝库。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特别是商业和金融领域,感到好奇。很多时候,我们谈论国学,似乎总有一种“阳春白雪”的距离感,而金融和企业,又往往被认为是高度理性、甚至有些冷酷的领域。这本书的书名,将这三者并列,让我看到了一个打破次元壁的可能。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国学思想与现代金融运作之间的联系?是借鉴了古代的商业哲学,还是从《道德经》的“无为而治”中看到了企业管理的智慧?又或者,在应对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顺势而为”、“中庸之道”等理念,能否提供一些别样的视角?“漫谈”的写法,也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会是生硬地套用概念,而是更注重一种思想的传递和观点的交流。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他独特的视角,为我揭示中国文化在这些现代领域的生动实践和深远影响,让我对中国文化有更立体、更鲜活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相当有吸引力,我第一时间就被“漫谈”二字勾住了。“漫谈”预示着一种轻松、不拘泥于刻板论述的交流方式,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娓娓道来,分享着他对中国文化深邃而又多维度的见解。金融、企业、国学,这三个看似独立的领域,在作者的笔下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非常好奇。金融的理性与国学的智慧,企业管理的 pragmatism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这些概念的融合本身就充满了张力,足以引发我深入思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我以往对这些领域的固有认知,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袖珍版”的设计,更是让我觉得贴心,无论是放在包里随身携带,还是在咖啡馆的午后静静翻阅,都显得那么恰到好处,有一种精致的仪式感。我相信,这本书不会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一种智识的享受,一种对文化精髓的探索与发现。
评分我一直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零散的知识点,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串联。这本书的书名《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企业 国学(袖珍版)》正好戳中了我的痛点。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对这三个领域的简单介绍,更能展现出它们在中国文化脉络下的相互影响和演变。比如,在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中,是否存在着某种“国学”思想的影子?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又能在《孙子兵法》或者《周易》中找到怎样的智慧启示?金融市场的波动,是否也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与“势”有着某种隐喻关系?这些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启发性的答案。作者能够将这三个看似不搭界的领域融汇贯通,本身就说明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之处。而且,“漫谈”的风格,让我觉得这并非学术性的研究报告,而是更具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的分享,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更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